(一)成本
成本就是企业为获得所需要的各项资源而付出的代价。“成本,广义而言,指在交易过程中,为取得一项财物或服务所达成的协议价格的总和,而必须以现金或其他债券偿付的部分。”此即《企业会计准则介绍》一书对成本的定义,该书还指出:“在现金交易情况下,成本以所支付的现金数额来衡量;在信用交易情况下,成本以偿还债务时所必须支付的现金数额来衡量。”但是具体内涵的确定取决于是出于会计目的,还是决策目的。下文从决策的需要出发,探讨关键的几个基本成本概念。
1.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近些年来在管理经济学和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概念。相关成本是指适宜于作决策用的成本。与它相对应的成本就是非相关成本。非相关成本是指不适宜作决策用的成本。
如去年买进10t 钢材,价格为500 元/t。由于涨价,现在的市价1000 元/t。那么,如果利用这批钢材承包一项工程,在决策时应当用什么价格来计算成本? 显然应当用市价(1000 元/t) ,不是用过去进货时的价格(500 元/t) 。所以,用市价算出的成本是相关成本,用过去价格计算的成本是非相关成本。
例12:一机器从账面上看折旧已经提完,其残值为0 元。但实际上这台机器还能使用,如果出售还可以卖100 元。在决策时,应当选用什价格? 显然应当按100 元计算,而不应按0 元计算。所以,100 元是这台机器的相关成本,0 元是这台机器的非相关成本。在管理决策中,正确区别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是十分重要的。在作决策时,如果误把非相关成本当作相关成本作为决策的根据,就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2.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 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引起的。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如果用于甲用途,就不能再用于乙用途。
例13:假设某企业有10000 元资金,如用于甲产品的生产,就不能用于乙产品的生产,两者只能选择其一。
所以,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的用途要有所选择,即所谓资源配置优化的问题。资源配置优化是指要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或者说要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在企业为此所付代价( 即所作出的牺牲) 最小的地方。
例14:假如10000 元资金用于雪呢尔花式线的生产能获利5000 元,用于结子纱的生产能获利2000 元。这就是说,如果生产雪呢尔花式线,就要放弃生产结子纱可能带来的收入2000 元,这2000 元就是企业把资金用于生产雪呢尔花式线所需要作出的牺牲,即2000 元为10000 元资金用于生产雪呢尔花式线的机会成本,同样道理,5000 元是10000 元资金用于生产结子纱的机会成本。所以,机会成本是指如果一项资源既能用于甲用途,又能用于其他用途(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如果用于甲用途,就必须放弃乙用途) ,那么资源用于甲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资源用于次好的、被放弃的其他用途得到的净收入。它是一种损失。
例15:甲用自己的钱300000 元办工厂( 如果这笔钱借出去,每年可得利息30000 元) 。乙则从银行借钱300000 元办同样的工厂,每年支付利息30000 元。试求甲、乙的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
解:甲:会计成本=0 元,机会成本=30000 元;
乙:会计成本=30000 元,机会成本=30000 元。就是说,如果从会计观点看,甲的会计成本低于乙,甲的效益似乎比乙好。但从经济观点看,两个方案的机会成本相等,两个方案是一样的。
3.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 增量成本指作出某一特定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变化。
如决策前的成本为C1,决策后的成本为C2,那么增量成本ΔC=C2-C1。这里强调的是“因作出某一特定决策而引起的”成本变化。与此相对应,如果有的成本不因决策而发生变化( 如决策前已经支出的成本,或已经承诺支出的成本,决策对它没有影响,即与决策无关的成本) ,那么,这种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决策时不予考虑。
例16:某水电安装工程公司投标承包一条生产线,其工程预算见表7-13。
表7-13 工程预算表 单位:元
安装工程公司报价120000 元,可是投标后,发包方坚持只愿出60000 元,而该安装公司目前能力有富裕。它应不应接受承包这项工程?
解:投标准备费用(20000 元) 和固定成本(20000 元) 是沉没成本,因为它们都是在投标前已经支出了的无论承包或不承包这项工程,都已无法收回,所以与决策无关,决策中不应考虑。如果接受承包这项工程,增量收入为60000 元,增量成本为50000 元( 变动成本) 。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所以应当接受这项承包工程,因为它可以带来10000 元的利润。
例17:某纺织企业生产( J18.4tex ×2) × ( 18.4tex ×2) 504 ×236 根/10cm、160cm 线卡400000m,单位变动成本为6.50 元/m,总固定成本为600000 元( 单位固定成本为1.50 元/m) ,单位全部成本为8.00 元/m,单位价格为10.00 元/m。现有人只愿以9.50 元/m 的价格再订购300000m,如企业生产能力有富余,该企业是否应接受这笔订货?
解:600000 元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因为它不受企业接受订货后产量增加的影响。增量成本为1950000 元(6.5 ×300000) ,增量收入为2850000 元( 9.5 ×300000) ,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900000 元(2850000-1950000) ,说明可接受这笔订货,因为这笔订货可使企业增加利润900000 元。
4.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的成本带来的变化量。往往它与边际收入和边际贡献一起使用。一般用于确定最经济生产规模。边际贡献为正值时,表示增收大于增支,增产对于企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是有贡献的;反之则应减产。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为利润最大化产量。其计算关系如下:
式中:Q——产量;
TC——总成本;
MC——边际成本。
边际收入是指企业多售出单位产品得到的追加收入,是销售总收入的增量。
边际贡献是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之差,即
边际贡献=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它们之间存在着如图7-2 所示的关系。
图7-2 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贡献图
例18:某企业产量—总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见表7-14。
表7-14 某企业产品的产量—总成本和边际成本
解: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产量从2 增加到3 时,总成本从7 加到9,边际成本就等于2,即。所以,边际成本说明了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上,单位产量的变化会对总成本产生的影响,这对于研究分析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5.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企业在固定投入要素上的支出,是不受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固定成本通常包括房租、折旧费、财产税、保险金和高级管理人员薪资等。在一定的生产规模内,产品固定投入的量是不变的,不管企业是否生产、生产多少,固定成本都是必须支付的。
6.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是指企业在可变投入要素上的支出,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直接工人的工资、直接材料费用等,理发店多理一个顾客的头发,就需要多损耗一定数量的材料( 洗发水、水、电、染发剂或烫发水等) 和人工,多损耗的材料和人工所增加的成本可分摊到每个顾客上。通常,这些可变成本都与产出量成正比,即理两个顾客的头发的成本是理一个的成本的两倍。
7.总成本 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所发生的成本总额,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8.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是指单个产品的生产费用总和,是总成本除以产量所得之商。单位成本也可分为单位变动成本和单位固定成本。当企业的固定成本一定时,产量增加,每个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就低,产品的单位成本就下降。这就是企业生产的规模效益。(www.daowen.com)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单位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如图7-3 所示。
图7-3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单位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图
9.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通常是用年利率计算的百分比来表示,而这个实际百分比的确定通常取决于财务状况。下面介绍三种不同的确定资本成本的方法。
(1) 如果企业必须从外部借钱来支付所考虑的项目的费用,那么资本成本就是所借资金的利息。资本成本是企业筹资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
(2) 如果企业现金充裕,那么这些资本成本就是所借资金由于没有投资在证券等短期投资所造成的利益损失。
(3) 如果企业现金有限,只能投资几个备选方案中的一个,那么它的资本成本就是放弃其他方案的机会成本。
(二)费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各种劳动耗费,其货币表现形式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生产经营费用包括生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是就一定的产品而言的,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产品而发生的生产费用,即产品成本。从生产经营费用中扣除生产费用后余下的部分,即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构成期间费用。
成本和费用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经营的状况,节约各种费用支出,降低成本,可以增加利润。所以,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控制生产经营的耗费,可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成本和费用的分类
1.按照经济性质分类 这种分类,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费用的发生情况,为计算工业净产值提供资料。纺织企业成本、费用一般可分为外购材料、外购辅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支出等十类。
2.按照经济用途分类 这种分类,有利于考核费用定额或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费用支出是否合理,加强成本、费用管理责任,避免虚盈实亏。结合行业的实际情况,棉、毛纺织业一般设置九大成本、费用项目,见表7-15。
表7-15 棉、毛纺织行业的成本、费用项目
3.按照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及计入的方式分类 这种分类,有利于明确费用的归属对象,正确及时计算产品成本、费用。纺织企业成本、费用可以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直接费用是指根据原始凭证可直接记入某一成本的费用,如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等。间接费用是指几个成本计算对象共同发生的费用,它需要采取一定的分配方法分别计入各成本对象。期间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经营部门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 如工会经费、劳保费、职工教育经费等) ,它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四)成本和费用的控制
成本和费用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成本和费用的计划,对构成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计算、调节和监督,使产品实际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计划范围内。
1.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 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控制法。标准成本是在一定条件下制订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的控制标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考核结合起来,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
(1) 标准成本的制订。
①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订,其计算公式为:
用量标准即材料消耗定额。价格标准由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共同制订,内容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费、正常损耗费等组成的材料完全成本,同时结合考虑市场物价趋势等情况而定。
②直接工资标准成本的制订,其计算公式为:
③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订,其计算公式为:
(2) 标准成本的执行。
①直接材料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较大,是成本控制的重点。这项成本标准的执行主要是控制材料的消耗量,即要严格实行限额发料,及时对生产中材料耗用情况进行核算,把实际与标准进行对比,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回料要回收利用。
②直接工资成本标准的执行。这项成本标准的执行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控制人员数量,严格执行定员标准;二是控制工时消耗,严格执行劳动定额,并要鼓励职工降低工时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控制工资水平,严格执行企业工资、福利费用等方面的规定。
③制造费用标准的执行。制造费用应按项目分别控制,对固定费用按固定费用预算控制,对变动费用按变动费用预算控制。
(3) 成本差异分析和考核。首先通过核算发现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的实际与成本标准的差异情况,然后分析原因,消除差异,考核各部门成本指标的执行情况。
2.成本与产量的关系 在企业的生产中,为了进行效益决策,一般首先要掌握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三种类型的成本产量关系,用成本函数反映产品的成本C 与产量Q 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企业产品的成本函数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函数和投入要素的价格。生产函数表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这种技术关系与产品价格的结合,就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曲线。
具体来说,假如在整个时期投入要素的价格不变、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收益不变,即产量的变化与投入量的变化成正比,则它的成本函数,即总成本与产量也成正比,关系如图7-4 所示。
图7-4 产量与成本关系
3.期间费用的控制 期间费用的控制主要是搞好预算管理,建立各项费用的管理制度,按制度审核控制费用支出。对管理费用的控制方法,主要是事先做出预算,然后按预算控制支出。这就要编制管理费用预算表,根据项目分部门确定费用限额,然后由各个部门负责审批和控制支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