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理论是由迈克尔·波特(1985)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最早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活动可以用价值链来表示”。该价值链理论框架可由总价值、价值活动和边际利润构成,如图2-1表示。一个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和支持性价值活动共同构成了其价值链。其中,基本价值活动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加工、产品储运、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而企业的支持性价值活动主要是指企业文化、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资源配置、技术开发与创新、管理运营以及行为决策等方面。从波特价值链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内外的各项价值活动主要由主价值链与辅助价值链两部分组成,而基本价值活动对应着主价值链,支持性价值活动对应着辅助价值链,二者皆可以创造价值,但随着产业链管理和运营的不断完善,二者价值创造的贡献率在不断变化。近年来,国内外实践表明,支持性价值活动创造的价值比率随着产业链的成熟发展而逐渐提高,其在全产业链增值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图2-1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框架图(www.daowen.com)
在传统经典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衍生出了一系列价值链的分支链条,如产品价值链、科技价值链、服务价值链等。其中,产品价值链遵循“品种培育—种植形成的产品—产后处理—消费主体”的流程,这个流程形成了产品价值链;科技价值链是在涉农产业链的物质链上需要科技的支撑,如品种科技链、饲料科技链、装备科技链等实现“研发技术转化—技术实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服务价值链是为实现链条价值增益、价值减损和价值创造过程中所需的个性服务、类特性服务和共性服务,主要包括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信息服务、政策服务、金融服务以及农业人才培育等可以创造价值的方面。这些衍生的价值链分支对研究我国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增值机会、探索路径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