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真情交往:我与金昌、武威地区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真情交往:我与金昌、武威地区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金川,流传着许多方毅与书法界的朋友结成至交的故事。当天下午,金川公司派人从武威把王维德接来。第三年,王维德的大女儿从武威歌剧团调到金川公司文工团,结束了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1924年3月出生在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乡一个贫寒农民家里。第二年,金昌市财政拨专款3000 元,对张友信收藏的作品进行了裱修抢救,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重放光彩。

真情交往:我与金昌、武威地区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方毅同志曾对金川的同志多次说:“我一生不贪财,不好色,不谋权,不求利,除了工作、学习,就是练练书法,画上几笔画,别无他求。我工作再忙,也要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练字时间。”1986年9月,方毅最后一次视察金川时,风趣地对陪同人员讲,1985年访日回国后,得了肚子胀的病,住院十几天,打针吃药不见效果,就力主出院在家休息。回到家中,每天坚持写字,尤其写大字,每写几幅便大汗淋漓。不久,肚子胀的病不治而愈,看来写字还能治病呢!他平时收藏了很多书画,极为珍惜,当人民需要时,却不视之为私有财产,慷慨献出。湖南省出版的何子贞墨迹,其中一整卷就是方毅多年收藏的珍品。他来金川8次,给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的同志留下了100多幅墨宝。在金昌市,有很多人家挂着他的字或画。对金川土生土长的书画爱好者,他几乎给每个人都写字予以鼓励。由于他的倡导,金川地区的书画活动开展得很广泛,集聚了一批推动当地书画活动的人才。在金川,流传着许多方毅与书法界的朋友结成至交的故事。

王维德,号岳川,1931年生于甘肃省民勤县。7岁开始练习书法,初习欧阳询、颜真卿、《张猛龙碑》,后习行草,多取法于黄山谷、何绍基,再后,复攻隶书、简书、帛书、金文、甲骨。他的书法匠心独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熔篆隶楷草为一炉,自成一体,有独特格调。王维德曾在兰州、南京、徐州等地举办过书法展览。1981年,他的作品参加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国际书法大奖赛,荣获国际书法赛大奖。1984年,他的作品被中国展览公司送往德国、芬兰展览。他是甘肃省书法研究会理事、武威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1982年9月,金川的有关人员在方毅住的金川宾馆的房间里挂了一幅王维德写的行草横幅:“腾雾凌空,横驰万里,踏燕追风。”这是郭沫若同志写武威出土文物“马踏飞燕”的一首词中的三小句,也是从王维德写的数十幅作品中选出的精品。24日,方毅刚到金川,看到这幅作品后备极称赞,并向陪同人员问起王维德的有关情况。当天下午,金川公司派人从武威把王维德接来。方毅一见到王维德就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亲切地称“王老师”,两人便开始交流书法,相互酬笔。当方毅得知王维德的三女儿和大女婿被保卫人员挡在宾馆门外时,就派人把他们两人请进会客室。他仔细询问了王维德的家庭和工作情况,还分别为王维德的大女婿、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题写了“甘雨”“艺无止境”“迁思妙德”“犹胜人间曲”“春华秋实”5幅字。写完字后,问王维德21岁的三女儿:“你干什么工作?”三女儿毫无拘束地答道:“我是老待。”方毅又问道:“老待是干什么的?”三女儿答:“就是没工作,老在家里待业。”方毅听后哈哈大笑,说:“你的回答真幽默。目前,我们的国家还有许多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相信你的工作一定会解决的。”第二年12月,金川公司为王维德的三女儿解决了工作。第三年,王维德的大女儿从武威歌剧团调到金川公司文工团,结束了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当天,方毅还和王维德单独合了影。在以后的4年里,方毅每次视察金川时,王维德也从武威赶到金川,两人促膝交谈。每次吃饭时,方毅都让王维德坐在他身边。

方毅给王维德写了六七幅作品,并题写了“王维德书法展”“王维德书法集”。王维德也给方毅写了20 余幅作品。方毅为推荐王维德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亲自做介绍人,把王维德的作品带回北京,请当时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审查。经过年余努力,终于实现了王维德的愿望,1984年,他被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此事在书法界一时传为美谈。1984年7月,王维德在四川雅安地区举办书法展览时,从朋友手中看到一本难以买到的1949年以前出版的《于右任书法集》,复印了一本,于8月底在金川赠给了方毅,方毅十分高兴。1986年9月6日,方毅给王维德赠送了3支(大中小)由子羽笔庄制造、有刘海粟题签的海鸟毛笔,他说:“制造毛笔的这种鸟已绝种。”王维德对这3支笔非常珍惜,一直没舍得用。王维德也给方毅回赠了一支鸡毫毛笔。方毅写了一下,便说:“你的毛笔用起来非常得心应手,我很满意。”1987年,因筹备建设兰州北山碑林公园,王维德从武威调到兰州。应王维德的请求,方毅为“北山碑林”题了字。虽然此后再未见过面,但两人仍保持书信往来。1990年,《王维德书法集》出版后,王维德通过金川公司驻北京办事处给方毅赠送了几本。方毅因当时有病,嘱托秘书给王维德写了回信,并祝他身体健康,取得更大成就。2000年3月,王维德去世。

张友信,字少英,号墨林羽客,晚号书呆子。1924年3月出生在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乡一个贫寒农民家里。在上学期间,受一位爱好书画的老师的艺术熏陶,对书画产生了兴趣。17岁便开始了他的收藏事业,积50多年之功,共收藏书画作品320多件。作品时间从600年前直到现代,范围有公侯将相、状元翰林、进士举人,亦有贤士庶民,既有外地大师,也有本地名家。省市新闻单位曾对他的事迹先后作过12次报道。1995年7月,他被吸收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收藏家委员会委员。1998年2 月,他被收入香港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www.daowen.com)

1982年9月,方毅在金川期间,听金川公司经理王文海和金昌市委书记王如东谈到张友信对书画收藏事业的执着和他收藏的作品,方毅要求他们给予大力支持。随后,王文海和王如东两人到张友信家观看了收藏的作品。第二年,金昌市财政拨专款3000 元,对张友信收藏的作品进行了裱修抢救,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重放光彩。1983年8月,在中共金昌市委、市政府和金川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金川公司科技馆展厅举办了“张友信收藏书画展览”,展出128件收藏品。8月8日,方毅刚到金川特意观看了展览。当看到董其昌、何绍基、左宗棠的书法作品时,方毅惊讶地说:“你还收藏了董其昌、何绍基、左宗棠的作品!并连声说:“好!好!”看到马福祥的作品时,方毅向张友信询问了马福祥的有关情况。张友信作了简要介绍,方毅说:“回族里有写这么好字的人。”在清代书法家文祥的作品“闲时检点平生事,静坐思量日所为”前,方毅连念了3 遍,对这副对联的内容给予高度赞扬。当看到赵永年、张美如等人的书法作品时,方毅说:“武威不愧是中国的文化名城,有这么多的书法家。”看到清代画家黄思永的画时,方毅说:“这四幅画画得好,画上的蜻蜓翅膀的透明度很强。”在清代画家王鲁瞻的《梅花·牡丹》画前,方毅看的时间最长,他说:“这幅画气势大,整幅画好像是一条苍龙。”最后,在明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的一道圣旨前,方毅念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张景年,凤阳府寿州人……”念完后说,接圣旨的人叫张景年,官至武略将军,是朱元璋的老乡。”又问张友信:“你家有没有家谱?”张友信说“毁了”。方毅说:“如果不毁,你查一查,张景年可能是你的先辈。”方毅对全部展品看得很仔细,还不时询问、评价。看完后,他拿起笔想题字,又放下了笔,说:“我没带章子,今天晚上再给张友信写字。”当天晚上,方毅在龙首山庄会客室亲切地会见了张友信同志。他对陪同的王文海、王如东等人说:“今天晚上,只给张老师写幅字,我的眼睛有病,写得多了,有点冒火。”他写了苏轼的一首诗:“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写完后,对张友信说:“苏东坡某天晚上喝醉了酒后,吟了五首诗,这是其中一首。我的字写得不好,你要多提意见。”张友信又激动又高兴地接过了字。当时在场的从兰州赶来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杨志印也给张友信画了一幅《反弹琵琶》。王维德在一幅画中画了白菜、西瓜、辣椒等,题写了“酸甜苦辣”。方毅语重心长地说:“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些很珍贵,可以送北京古旧书画裱铺精心裱修。今后要注意安全,妥加保管。”方毅的亲切接见,给了张友信极大的鼓励,方毅的平易近人、虚怀若谷、渊博学识给张友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多次说:“我这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没想到能受到国务院副总理的接见。我要在有生之年,多加收藏,为金昌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做点贡献。”从那以后,张友信的收藏劲头更足了。1984年7月,中共金昌市委派人和张友信一起到北京,带去104件收藏品,经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其中传世精品就有101 件。同年8月,在金川科技馆第二次举办了“张友信收藏书画展览”,方毅再次观看了展览。

窦实,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1936年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自幼喜爱摄影,13岁开始从事摄影工作。他长期扎根河西走廊的沃土之中,创作了不少反映浓郁丝路风情和河西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精神面貌的作品。1980年7月,金川公司邀请当时在武威地区群众艺术馆工作的窦实同志到金川拍摄了反映金川公司科技成就尤其是贵金属车间建设的20多幅黑白照片,布置成小型展览,准备向方毅汇报工作时用。在方毅到金川的前一天布置完毕,金川公司的同志劝窦实留下来,和方毅见见面。由于窦实的家庭成分不好,在“文化大革命”中蹲过牛棚,当时他顾虑很多,认为见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不敢奢望的事,所以,当天就坚决回武威了。方毅看了小型展览后,问道:“照片是什么人拍的?干什么工作?”陪同人员回答说:“是搞艺术工作的。”方毅又问:“在什么地方工作?”有人回答在武威地区群众艺术馆工作。方毅离开金川时提出第二年要见窦实。1981年8月6日,金川公司把窦实接到金川科技馆,在会议中间休息时,有关人员领着窦实到方毅跟前,方毅紧紧握住他的手,嘱咐金川的同志安排好窦实的住宿,晚上要和窦实好好交流交流。当天下午5时,方毅在金川宾馆与他进行了长谈,详细询问了他的工作和学习情况。窦实拿出他拍摄的30多幅黑白照片,摆在桌子和地毯上,方毅一张一张地仔细观看,特别是对一幅名为《沙漠水库》(拍摄的是甘肃省民勤县的红崖山水库)的照片,一会儿放在大腿上,一会儿放在桌子上,一会儿双手举起来,看得津津有味,连声称赞:“拍得好!拍得好!”到了吃晚饭时间秘书来请方毅时,两人还在交谈,欣赏照片。吃饭时,方毅让窦实坐在旁边,边吃边谈。第二天上午,方毅坐面包车去金川公司现场参观时,又让窦实坐在身边。下午,方毅和窦实在金川宾馆平房门前单独合了影,并给他题写了“影苑新姿”“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两幅字。方毅还风趣地说:“希望窦实同志的作品能到北京和我的家乡福建展出。我的这几个字也沾沾窦实同志的光,在摄影展览上也展一展……”金川公司把《沙漠水库》装成镜框,让窦实送给方毅。方毅十分高兴,嘱咐秘书拿到北京后,放在自己家中的会客室。1982年9月24日,方毅第四次到金川时,刚下火车,没有看到窦实,便问道:“窦实同志怎么没来?”有关人员回答:“工作很忙,没来。”吃饭时,方毅又问到窦实。第二天,金川公司派车把窦实同志和妻子接到金川,方毅在吃晚饭时对窦实说:“老朋友,你来晚了,罚酒三杯。”当天晚上,方毅给窦实的妻子题写了“勤学”两个字,还分别给窦实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题了字。1983年8月,窦实在甘肃省兰州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个人摄影展。开展前,窦实让方毅看了个人影展的简介。看完后,方毅问道:“在这个简介中怎么没有我和你的关系呀?”窦实说:“有很多顾虑。”当时在场的甘肃省常务副省长侯宗宾说:“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省摄影艺术事业的关怀和支持,怎么能看成是个人的事情呢?不但在简介中要有方毅的题字,而且在摄影艺术作品展中,要有你和方毅的合影。”方毅8 次来金川视察,其中5次看了他创作的新作品,每次见面总要给在座的省领导介绍说:“窦实同志是我文艺界的朋友,工作很有成就,希望给予……”窦实同志没有辜负方毅的殷切期望,在摄影事业上取得了辉煌成就。1985年,甘肃省文联选调他到省摄影家协会主持工作。此后,他创作出了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他先后组织主办了第十三、十四、十五届甘肃省摄影作品展,还主编出版了甘肃摄影史上第一部摄影作品集。1993年3月,在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下,窦实同志仅用了半个月时间,组建、成立了“甘肃省中老年摄影艺术家协会”,并以全票当选为协会主席。199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窦实同志创办了我国唯一的《青少年摄影报》,该报成为广大摄影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在全国发行。他先后被载入《中国专家》《中国当代名人大典》等多种大型辞书中。“中外名人研究中心”(香港)、“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给他颁发了铜质世界名人证书。1997年9月,窦实应邀参加了中国首次获主办权的第24 届国际摄联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由国际摄联和中国摄协主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担任组委会主任。其间,窦实参加了大会主办的《深圳湾之旅》摄影比赛,来自世界各国的200 多名摄影家参加,他荣获4 个奖项,又将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甘肃省的摄影事业。这在甘肃摄影史上可称是一段佳话。1999年5月,窦实去世。

马玉浩,字志超,号金沙,1921年1月生于甘肃省民勤县。他自幼喜爱书画,刻苦自学,主攻郑文公碑,后广泛涉猎,善多种书体,以草书见长,得益于张旭、怀素、于右任等诸家,马玉浩的字体运笔稳实,结构谨严,朴茂多姿。1984年8月,在金川公司文艺馆举办了“马玉浩书法展”,方毅前去观看,并和马玉浩合影留念。马玉浩把方毅观看他书法展的录像带一直保存着。方毅还为马玉浩书法集题了字。后来,马玉浩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甘肃分会名誉理事。1997年因病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