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东道国法规政策的切实了解和遵守

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东道国法规政策的切实了解和遵守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的研究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践的分析,可以从企业层面对中国已经“走出去”以及正要筹划“走出去”的两类企业起到指导作用:对于想要“走出去”的企业而言,当东道国与母国的正式制度、管制制度相差比较大时,企业应该尽快通过相关机构以及有关文件对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以避免由于对当地正式制度的不清楚而受到制裁和惩罚。而且在后续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招聘1500多名利比里亚人参与施工。

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东道国法规政策的切实了解和遵守

正如上文所述,制度是国家层面的因素,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从国家角度,应该积极为跨国公司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可以积极创建企业对外投资的信息共享平台,降低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成本。同时,还可以积极推出相关政策,推动企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从而让企业对海外投资环境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了解,规避企业在进入当地市场进行经营时可能遭遇的障碍。除此之外,国家应该更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整个国家的制度水平。正如本书在开篇提到的串标事件,其实作者所在团队在参加中国集团促进会承办的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完善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合规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课题研讨中,与相关公司人员接触,了解到在此事件中所涉及的企业仍然表示其旗下中国路桥公司在菲律宾公路项目串标事件中受到不公正的制裁,但木已成舟,此次事件产生的恶劣影响恐怕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消除。通过此事件,我们认识到现在有些国家会因为中国国家的制度水平而影响对中国企业行为的认知,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评价偏差,从而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中国政府应该致力于提高制度水平,例如腐败控制水平,在提升国家形象的同时使得中国企业受益。

国家间制度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到企业子公司在当地的经营情况,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在进入东道国时,要充分认识到东道国环境与母国环境之间的差异。本书的研究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践的分析,可以从企业层面对中国已经“走出去”以及正要筹划“走出去”的两类企业起到指导作用:(1)对于想要“走出去”的企业而言,当东道国与母国的正式制度、管制制度相差比较大时,企业应该尽快通过相关机构以及有关文件对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以避免由于对当地正式制度的不清楚而受到制裁和惩罚。同时,企业应认识到非正式制度、认知制度相对于正式制度而言获得的困难性,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认知规范,可以选择聘请当地员工,从而强化企业对当地认知环境的认识。例如武钢在利比里亚投资项目时,时任武钢海外矿产资源总监刘翔说,与非洲人民打交道,讲市场规则时,不要忘了“非洲道理”,讲上层关系时,更要平等对待普通民众,维护自身利益时,还要注重中国形象和社会责任。而且在后续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招聘1500多名利比里亚人参与施工。这些员工时常协助中方管理人员与当地雇员沟通协调。武钢利用各种机会融入非洲文化中。(2)对于已经“走出去”的企业而言,应该在学习其他国家成熟跨国企业国际化经验的同时,考虑由于中国制度背景的不同给企业决策带来的影响,深入研判对方国家制度层面与本国制度的差异,降低企业在对方国经营的风险。(3)对于两类企业而言,都应该加强与东道国环境的互动,鼓励员工之间、当地子公司与当地相关组织机构之间的互动,提高企业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降低因为环境差异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www.daowen.com)

此外,本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企业认识到:除了国家层面制度差异以及东道国对外资和外来游客的开放程度会对企业行为有影响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对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例如东道国层面的国家风险以及母国层面的母公司规模等。因为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企业经验的积累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国际化,跨国公司对当地经营模式以及当地法律法规的了解,包括国际经验和东道国经验都可以帮助企业在今后的国际投资中降低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本书的研究为企业提供一个学习的方向,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东道国制度的了解和学习,熟悉与当地相关机构的合作模式,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