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管制、规范和认知制度的距离和进入模式优化

管制、规范和认知制度的距离和进入模式优化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规范制度距离、认知制度距离与进入模式正如上文所言,在正式制度顺差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东道国的法律环境比较差,政治比较不稳定,此时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会比较高,而且企业要获得外部合法性困难比较大,因为东道国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不透明导致企业无法轻易明确自身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

管制、规范和认知制度的距离和进入模式优化

(一)管制制度距离与进入模式

2008年Ang和Michailova提到,企业在进入制度水平高与制度水平低的东道国时,获得合法性的困难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意义上而言,母国制度优于东道国制度的研究,都是选用发达国家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进行研究的。这些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具有低人力成本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的优势(Dunning,1998)。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之间制度的不匹配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Berry,2006)。

大量的选用发达经济体企业为对象的研究都认为随着制度距离的不断增大,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外部合法性和内部一致性之间平衡的成本更高(Xuetal.,2004;XuandShenkar,2002)。另一些研究从制度距离等价于制度知识的缺乏程度的角度分析,认为随着制度距离的增大,企业要在当地进行经营所需要获得的知识更多。

正如前文所描述的,在制度顺差情况下,意味着东道国的制度水平相对于母国而言比较低,东道国制度相对更加不稳定,法律系统更加不完善。特别是在本书所确定的母国为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时,那么顺差情况下的东道国所表现出来的制度系统可能比已有研究所关注得更加不完善,政治风险会更高。如果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制度距离越大,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外来者劣势”更严重。面对以下这样的东道国环境:东道国制度的不健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政治局势的动荡,都会给企业造成更高的交易成本,同时加大合法性获得的困难。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在当地经营,获得在当地的合法性,会倾向于选择合作伙伴,而且随着管制制度距离的增大,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制度环境会更加恶劣,企业会牺牲对子公司的控制程度,通过让渡股权来获得外部合法性,同时通过合作伙伴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信息的投入,实现风险共担。因此提出假设6:

:制度顺差背景下,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管制制度距离越大,跨国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控制越低。

(二)规范制度距离、认知制度距离与进入模式(www.daowen.com)

正如上文所言,在正式制度顺差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东道国的法律环境比较差,政治比较不稳定,此时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会比较高,而且企业要获得外部合法性困难比较大,因为东道国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不透明导致企业无法轻易明确自身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企业要想获得外部合法性,并且降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此时会倾向于选择寻找合作伙伴,即成立合资公司。

而与此同时,如果规范制度距离与认知制度距离增大,又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同于管制制度,规范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体的行为规范与行为模式,随着规范制度的增大,企业主体行为模式会有很大的差异。同样,认知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中被默认的共识,认知制度距离增大会提高企业员工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动成本,而且由于规范差异和认知差异,企业无法清楚预测到对方企业的行为,从而加大沟通成本,如果成立合资公司,企业获得合作伙伴、子公司的认可都比较困难,跨国公司为了更好地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决策,随着规范制度距离和认知制度距离的增大,企业会倾向于选择更高的股权控制方式成立子公司。综上所述提出假设6b和6c。

H6b:制度顺差背景下,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规范制度距离越大,跨国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控制越高。

:制度顺差背景下,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认知制度距离越大,跨国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控制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