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乡村适老设施建设内容与标准优化方案

乡村适老设施建设内容与标准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委会办公区域、村民集中活动区域、居住人数400人以上的自然村落和旅游型区域应规划建设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的建设管理标准和保洁服务应符合有关要求。在农村社区建设养老机构和社区综合型托养服务机构,形成“镇村”服务网络。

乡村适老设施建设内容与标准优化方案

(一)适老基础设施

1.道路和桥梁

村庄主要道路路面宽度6—8米,村支路路面宽度3.5—4米,宅间路路面宽度2.5—3米,路面宽度不够的应设置会车道。村主路应采用沥青路面铺装,村支路和宅间路可采用混凝土路面或石板、青砖、鹅卵石路面铺装。村主路水泥面层厚度达到18厘米,村支路和宅间路厚度达到12厘米。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支路和宅间路可采用与传统村落风貌一致的铺设材料。村庄道路路面平整、无坑洼、无积水。村庄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应符合有关要求。桥梁宽度和铺设方式与道路相一致。

2.公交和停车

每村至少有1条公交线路在村中设站,站点设置与村委会、村公共活动中心、集中居民点临近。公共停车场可集中布局,也可分散布局,机动车停车位为25—30平方米/个;非机动车停车场(库)服务半径宜为50—100米,不得大于200米。每户不少于一个停车泊位。

3.饮用水和排水

生活饮用水水质和水源应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排水管应采用雨污分流方式,雨水可就近排入村庄水系,杜绝未经处理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排水管网布局和建设应符合有关要求。

4.供电及通信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电压等级、通信机房、基站、管线等通信基础设施应符合有关要求。

对外连接的村主路、村内丁字路口、十字路口、桥梁接坡位置应设置路灯照明,路灯架设高度应高于6米,路灯杆间距一般不少于25米,光源应采用节能灯或采用太阳能灯具

(二)适老生态环境

1.环境质量

大气、声、土壤环境质量应分别达到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村域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水质,沿海乡村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应分别达到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

2.污染防治

(1)农业污染防治。合理用药,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不得使用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有机肥、缓释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农药瓶、废弃塑料薄膜、育秧盘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及时处理。

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物排放应符合有关要求,规划保留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5%,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水产养殖废水应达标排放。

(2)其他产业污染防治。村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达标排放,产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100%。

3.生活垃圾治理

应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应按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分别存放;建筑垃圾设专用临时堆放点,砖、瓦、石、渣土等建筑垃圾应作为填土筑路材料;鼓励湿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及生态循环利用;设置可回收废品收集站,鼓励废品回收单位定期上门回收废品资源。应在规划设定位置配置垃圾箱房、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垃圾堆放点;堆放点、垃圾箱房等生活垃圾环卫设施设备设置应符合有关要求。村内生活垃圾应按时收集,及时转运;日常保洁管理达到村内无陈年堆放垃圾、无临时堆放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一般工业垃圾和无臭味、无蚊蝇;垃圾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封闭式覆盖。

4.生活污水处理

村域内的生活污水应排入城镇污水管系统或进行分散式就地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应达到100%。距离城镇污水管网3千米以内,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应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系统,其余自然村落污水难以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系统的,应采用适宜的生化处理技术和工艺。村委会办公区域、村民集中活动区域、居住人数400人以上的自然村落和旅游型区域应规划建设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的建设管理标准和保洁服务应符合有关要求。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和维护、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和出水水质应符合有关要求。

5.清洁能源使用

推广使用电能、太阳能、风能沼气、天然气(包括瓶装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村居民户数比例达到100%。

6.病媒生物综合防治

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进行鼠、蝇、蚊、蟑螂等病媒生物综合防治。(www.daowen.com)

7.生态保护

对村庄坡地、森林、湿地、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保育,维护自然环境的原生态性。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深入实施土壤防治行动计划,提升耕地质量,对污染土壤按有关要求进行土壤检测和修复。实施增殖放流和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外来物种引种应符合相关规定,防止外来生物入侵

8.河道治理

村域内的河道湖塘(包括村沟宅河)应列入乡村治理范围,清淤疏浚,沟通水系,建设驳岸,保持水清岸洁。村域河道湖塘整治,应保存和维护河道湖塘自然生态和原有地形地貌,驳岸建设可根据河道湖塘等级和实际情况,采用植物护坡、实木桩护坡、石笼网箱护坡,避免大面积和连续统一形态的硬质驳岸。村域内的河道湖塘,应清除水面垃圾、河内有害水生植物、漂浮物、沉船、岸边的违章建筑和杂物,保持河道湖塘岸边、水面的清洁和改善河道湖塘水质。保持村域内河道湖塘水面清洁和水流通畅,改善水质,河道湖塘的整治、管理、建设应符合有关要求。

(三)适老公共服务

1.医疗设施

建立健全基本卫生服务体系,每村至少设置一处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一般建筑面积100—20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鼓励村医疗室应与其他村级设施综合设置,村域面积较大或集中居民点较分散的情况下,可根据保护村和保留村的布局多点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村可不设村卫生室。建立统一、规范的村民健康档案,提供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养老设施

推广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失能等老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在农村社区建设养老机构和社区综合型托养服务机构,形成“镇村”服务网络。根据村民需要配置日间服务照料中心,建筑面积一般200—500平方米,服务半径约500—1000米,可与其他村级设施综合设置,为农村老人提供日间托老、上门服务、助餐服务等。

3.老年教育

老年学校建设应符合地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教育部门布点规划要求,结合规划人口以及交通、环境、安全等因素配置,应考虑临近村庄集中设置,通过镇村联系的公交系统实现服务可达,老年学校建设应符合有关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与安全标准。

4.文体设施

按照有阵地、有内容、有人员、有评价的要求,每村至少建设一处标准化综合文化活动室,包括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村民活动室、阅览室、棋牌室等;综合文化活动室可与其他村级设施综合设置;村域面积较大或居民点较分散的情况下,可根据保护村和保留村的布局多点设置。有条件的村可根据村民需求建设综合文化中心,主要包括百姓舞台、书刊阅览室、培训教育、影视放映、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管理用房等,一般建筑面积每处350—500平方米;其中百姓舞台一般独立用地,鼓励与综合文化站或多功能活动室集中设置。每村至少设置一处室外村民益智健身苑点,一般用地面积每处400平方米,村域面积较大或集中居民点较分散的情况下,可根据保护村和保留村的布局多点设置;有条件的村根据村民需要,建设室外健身步道、球场、室内体育健身设施;规模根据每村情况配建,鼓励与其他村级设施集中设置。

5.便民服务

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代办、信访接待、人民调解等“一站式”服务。每村至少设置1处便民商店,一般建筑面积不大于250平方米,可包含邮件快递服务等功能;鼓励与其他村级设施综合设施,村域面积较大或集中居民点较分散的情况下,可根据保护村和保留村的布局多点设置。鼓励设置农村金融服务点。有条件的村根据需求建设综合服务用房,一般建筑面积不大于600平方米,是用于举办村民集体活动、红白喜事等的多功能用房。有条件的村根据需求建设为农综合服务站,提供农技推广、农资供应、农业信息、农机质保、就业培训等服务,一般用地面积不大于250平方米,应与其他村级设施集中设置。

(四)适老居住环境

1.村容维护

村口应设置村名标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景点应设置指示牌。道路及路边、河道岸坡、绿化带花坛、公共活动场地等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垃圾。村域内无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水体清洁,无异味,村落内房前屋后整洁,无散落垃圾,庭院内生产生活用品集中有序存放。全面开展无违建村创建工作,拆除违法建筑、清除违章占道和河道障碍物等。村内建筑物应规范编订安装门弄号牌,门弄号牌编订安装应符合要求。

2.风貌引导

注重村庄风貌的维护和传承,突出地域特色,顺其自然,田水路林宅统筹,村落与村域一体,达到自然、和谐、美观、实用、环保。注重民居布局房型设计、庭院塑造,屋顶、外墙、色彩等民居风貌引导。规范太阳能屋顶空调安装。注重村庄公共设施布局、公共建筑、公共活动场地、公共场所等公共设施风貌的引导。注重农田和河沟渠布局、农业种养殖业布局和休闲观光设施景观引导。注重水系、路桥、绿化等景观引导。

3.住房更新

村民住房更新应符合有关规定。村民住房更新(包括改建、扩建、翻建、新建)应依据村庄规划,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村庄风貌指引,彰显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提升农房质量、建筑功能和风貌水平。村民住房更新要按照审批要求进行,承担相关责任,接受有关单位的监管;选择具有乡村特色和地域风格的建筑图样,倡导建设绿色住房。

4.绿化景观

绿化建设高、大、密、彩,保护村域内的古树名木、高大乔木公益片林和“环、楔、廊、园、林、湿”生态环境格局,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形成生态美、自然美、布局美、协调美和色彩美,达到赏心悦目。景观建设精致、精细、精到、精美,突出特色特点,在村口村边、河边路边、公共活动场所等空间,建设景观小品、小型绿地、村民公园,达到入眼、入心和入神。村域内绿化景观建设与设计应符合有关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