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复医学的学科发展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出国研修康复医学的访问学者归国后,才开始启动国内的康复医学学科建设工作。1982年6月,中山医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康复医学研究室,进行康复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举办进修班,为全国各地培养康复医学人才。
与康复医学同步发展的是康复医学学术团体的成立和开展活动。1983年4月国家卫生部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康复医学专业学术团体——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1986年改名为“中国康复医学会”。1984年12月,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举办了中国首届康复医学学术讨论会,同时组织翻译出版了Rusk教授著名的经典教科书《康复医学》。1986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系统成立了“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1988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该中心的成立被视为我国现代康复医学起步和形成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的康复中心有专科的(如聋儿康复中心等),也有综合性的(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
(二)政府对康复医疗服务发展的推动
自康复医学在我国诞生起,我国政府就较为关注康复医疗服务的发展。1982年以来,不仅以卫生部为主的职能部门多次出台政策,康复医疗服务还被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在1990年之前,我国卫生部多次在文件中提及康复医疗服务的发展问题。1982年时曾在全国条件较为成熟的城市挑选若干综合医院和疗养院进行康复医疗机构的试点;1987年卫生部发文强调康复医疗应与预防、临床和保健等服务协调发展;1989年卫生部颁布《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将设置康复医学科作为一项内容,并对不同级别的综合医院提出要求。(www.daowen.com)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出台,这部法律的第二章是关于康复的明确规定,包括专业人才培养、康复医学机构设置及网络构建等内容。为了确保这部法律得以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了《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并于1991年发布。这一规划的落实有力推动了当时的康复医疗事业发展。
199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对综合医院中康复医学科的设定给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这一管理规范作为综合医院康复医疗的指导性文件,直到2011年才进行了修订。而这一年更为重大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该部法律对设置老年人康复设施做出明确规定,从此我国老年康复医疗服务发展也有了依据。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形成大中型医院与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计划生育工作等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卫生网络。这一决定既加强了疾病预防也为群众就近就医和康复提供了条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对于康复医疗发展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2001年的“十五”规划重申了发展康复医疗的重要性,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在2015年时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结合。
2010年以后,康复医疗服务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2011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我国将学习发达国家,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根据这一文件,2011年8月卫生部在北京市、黑龙江省等14个省份启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同年,部分医疗康复项目正式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9]。2012年《卫生部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将推动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加强康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等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在该文件出台前,卫生部发布了《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和《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两个规范性技术文件,对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对康复医院的评审给出明确指标,促进了我国康复医疗服务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