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银发人群的娱乐和精神生活需求分析

我国银发人群的娱乐和精神生活需求分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多,其精神生活质量状况对老年群体的整体状况影响也将更为巨大。除了空巢现象,影响银发人群精神生活质量的因素还有许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银发人群的经济状况稳定与良好的经济情况直接决定了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银发人群的精神生活质量却与经济水平不同步,甚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我国银发人群的娱乐和精神生活需求分析

(一)我国社会老龄化和银发人群的精神生活

对于银发人群的界定,一般来说不同的国家地区由于经济、卫生、生活水平各异,有不同的界定标准。从发达国家来看,20世纪70年代前后,一些欧洲国家率先进入人口“零增长”,开始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比如1969年的民主德国、1974年的联邦德国以及紧随其后的意大利、瑞士、挪威等国相继出现人口零增长。一般按照国际惯例,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据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总人口10.2%,表明中国已在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近年来老年人所占比例还呈现上升趋势,我国的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

根据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我国社会的老龄化会贯穿中国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未富先老”成为影响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关于老龄化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各种讨论铺天盖地。在这种大环境下,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状态得到社会普遍关注,“空巢老人”现象、城市生活空间减小、医疗问题、子女的养老压力都将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衡量老年人生活是否幸福通常依据其基本的物质保障情况、身体是否健康等指标。但是这只满足了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不能作为评判幸福的唯一标准。老年人生活幸福的关键是生活质量,它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其生活状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想提升,除了关注不可抗拒的生理疾病和伤残情况,还必须重视精神生活质量。那么,我国老年人现在的精神生活质量又如何呢?

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对城市中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数据推算:我国老年人口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的有2200万人左右,占受调查人数的11.4%,很差的近500万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且此次受调查对象排除智力迟滞和已确诊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个体[19]。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仍有相当比例的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值得担忧。随着老龄化加剧,子女学习工作的高流动性促使“空巢家庭”大量出现,而“空巢家庭”老人相对于非“空巢”老人精神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如表15-1所示)。

表15-1 持消极态度的“空巢”与非“空巢”老人比较  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城市部分原始数据。

“空巢”老人无法享受传统家庭的天伦之乐,离开子女时间久后容易产生孤独感。尤其是赋闲在家而无事可做的老人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精神寂寞、孤独,产生失落、悲观情绪,甚至会有自杀等冲动行为,这些心理上的异常都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而“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多,其精神生活质量状况对老年群体的整体状况影响也将更为巨大。除了空巢现象,影响银发人群精神生活质量的因素还有许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银发人群的经济状况

稳定与良好的经济情况直接决定了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感。我国社会养老自我供养能力低,多数寄托希望在社会和家庭上。经过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的物价水平可谓突飞猛进。高物价、高膨胀下养老金却没有大幅提高,这使生活在城市中老年群体的消费结构出现变化,食品消费方面的负担加重使其他方面的消费减少,影响到日常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

2.银发人群的生理健康与医疗保障

银发人群患上老年病的概率大大提高,即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各种感染性疾病等。老年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最重要原因[20]。研究数据表明,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达40%—60%。同时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普遍存在,造成了有病不敢看的状况。疾病的折磨增添老年人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到了其精神生活质量。

3.子女赡养与家庭因素

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还是家庭养老,这就对独生子女的养老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如果子女的经济状况不佳或是推卸养老的社会责任,就使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照料,感受不到子女方面的关爱。同时,空巢现象大量出现,与子女的异地而居状况使老人的心理素质逐渐弱化,产生孤独感,情感脆弱,极易出现波折。心理的亚健康状态是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的一大因素。

4.生活重心的转变

退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发生改变,生活圈子的缩小与生活的重新定位对老年人的适应性提出新的要求。退休赋闲在家的大部分老年人的个体交往常局限于家庭亲属范围和社区范围,失去原有工作关系的同事联系,社会地位的变化使其生活重心从事业、工作上转移到家庭与社区的生活琐事中。当生活发生突然改变,有些老年人会感到不适应,生活找不到目标,产生失落感。心理上的失落、茫然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精神生活。

5.日常休闲娱乐的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在日常休闲方面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支配,有数据表明:老年群体的休闲娱乐生活内容比较单一,85%的老年人最重要的事是看电视,61.8%的老年人的生活家务劳动成为其主要活动内容。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明显,老年人的家庭现代化设备拥有率和使用率都较低,电脑手机等新技术设备的拥有率与使用率都不高[21],休闲娱乐需求方面得不到满足也是导致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国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不高是社会必须面对的事实,占有相当比例的老年群体是社会最应当关心的对象,如何提升这些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是关系到他们生活是否幸福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银发人群对娱乐的需求(www.daowen.com)

物质需求是精神需求的基础和条件,即马克思哲学中所说的物质决定意识。而精神需求又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银发人群的精神生活质量却与经济水平不同步,甚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报纸、广播和电视作为三大传统媒体在20世纪中对信息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除了信息传播的功能,传统媒体还起到了娱乐大众的作用。在这三者中,由于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同,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获得的信息样式也不同。根据零点调查公司发布的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日常生活中85%的老年人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看电视,30.2%的老年人选择读书、看报、学习,还有25.2%的老年人选择广播。同时还有数据表明,60—70岁这个年龄段是各年龄段中看电视时间最长的,其收视时长明显高于其余人群。从该数据中可以发现,电视是三大传统媒体里中国老年人最常接触的媒体形式,也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休闲重要的娱乐途径。老年人退休后闲暇时间增多,相对的娱乐休闲时间也就增多。通过分析老年群体如何分配这些时间,可知在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对电视的收看需求最高,即使是在老年群体当中,电视也是其娱乐的首选。之所以电视在银发娱乐中有着如此之高的地位,与电视信息传播的方式,以及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是分不开的。

马斯洛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老年人收看电视节目是为了娱乐、感情的需要,属于社交需求,是介于低级和高级需求之间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的一些情绪需要得到满足和安抚,比如孤寂、怀旧、悲观等,这些情绪上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就寄托于电视,希望从电视节目中得到相应的慰藉。心理上的社交需求恰好迎合了电视这个媒介,电视通过丰富的声画传达给老年受众喜欢的节目信息,使其从这些戏曲、电视剧、娱乐综艺节目、相声小品中获得娱乐。

相对于报纸、书籍只能阅读文字以及广播这种只能听声音的单一信息载体所组成的媒体,电视丰富多彩的动态图像、富有感染力的声音,通过多种信息的表现传递,将银发受众牢牢吸引。电视作为娱乐产品在老年人生活的某些方面代替了子女,成为其与子女娱乐的替代品。现实生活中与子女的距离加大,人际交流范围的缩小,使得老年人对替代性娱乐具有较为强烈的需求。当今老年群体里,普遍存在着与子女交流不足、娱乐内容匮乏等问题,我国老年人对娱乐的要求日益高涨,因此如何满足其需求成为社会生活中急待讨论的公众话题。

(三)新媒体娱乐对银发娱乐的替代作用

1.新媒体替代性娱乐的可能性分析

电视能成为老年人娱乐休闲的首选,还与它进入大众的时间早、普及面广有关。自从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在我国普及以来,现在几乎家家都有一台电视机。同时,电视不同于网络媒体,它的操作方式简便,相对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学习成本极低,只需要几个步骤就可以完成电视收看的整个过程。老年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下降都影响到了其对新技术产品的接受态度。这也是电视等传统媒体在银发用户娱乐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

但是强调交互性、个性化和沉浸性的新媒体产品应用于银发群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大势所趋。早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口号。“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从积极老龄化的角度,通过新媒体技术在老年生活中的适度介入,可以为老年生活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氛围。以互联网为通信平台的新媒体,具有信息及时性、交互性、大容量传播和极具个性化等特点,为银发娱乐生活提供了超出传统媒体能力的服务功能。

最初的传统媒体所提供的信息服务,都是单方面的信息传递,缺乏与受众的互动,信息反馈环节出现缺失。经过发展,传统媒体在信息反馈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通过信件、短信、电话热线等方式与受众开展互动形式。但是,这些互动要么存在信息反馈时效性差,要么就是每次接收的信息量有限,与受众的互动受到自身传播条件的约束。而新媒体却在信息发布者与信息受众互动这个方面占据很大的优势。新媒体系统不仅向受众呈现各种表示传播内容的媒体信息,而且也能够实时接收受众反馈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当老年用户使用新媒体终端接收某些互动类节目信息时,就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节目中去,与主持人、嘉宾和其他受众自由交流,不受信息时效性与信息接收量的限制。此时,受众又成了信源,完成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的过程。

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是使其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广播”产生“窄播”的可能。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都是“广播”,传播的对象是大众,受众面宽广,影响力大。但是,人们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对特定人群的特定需要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而基于数字传播技术的新媒体就具有“窄播”的服务功能,它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娱乐服务。这就使完全面向老年用户的娱乐系统成为可能,比如建立老年网络服务社区和设计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娱乐软件(字体放大、用户界面简单)。这与电视中的老年频道、老年节目不同,老年电视栏目只是涉及节目的内容,而新媒体涉及信息内容、设备终端和构成的网络关系。

新媒体可以实时传播、接收信源内容及形式多样的大量信息,包括音频、视频、文字、电子邮件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手机媒体。老年人通过手机上网可以实时地获得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各种信息,同时还能将自己所拍的照片、视频上传到互联网,通过微博客更新自己的状态,让别人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自己的状况、发表的感受。实时性与多媒体信息交互使老年人在应用新媒体时,得到自然交流中的面对面人际互动感受,拉近了人际距离,极大程度上消除了因地域距离所产生的交流障碍

2.新媒体替代性娱乐的发展优势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替代性娱乐上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虽然相对传统媒体在老年人日常休闲娱乐中的强势地位而言,新媒体产品还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以及推广。然而,正是新媒体的传播属性,决定了其在老年人的替代娱乐方面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将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娱乐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新媒体更能满足老年群体的特殊性需求。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上具有的个性化属性适应了老年人自身条件的特点。设计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友好界面和简单的非接触式操作方式,使制作面向老年人的电子游戏成为可能。而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娱乐功能,后者只能使受众被动接收信息,因为受到传播时效性和信息量限制的影响,要想达到与终端的人机互动和受众间的人际交流都是不可能的。同时,用户对在新媒体中传播的信息具有主动性的控制,促使老年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喜爱的节目并进行再加工和创造。比如通过网络下载一些音频、视频作品,然后剪辑加工创造再上传到网络。新媒体个性化和主控性的特性使老年用户获得了比传统媒体更多的乐趣。

(2)大容量信息的传播不仅使视听的质量提高,还突破了视听功能的限制。与报刊、广播相比较,电视的优势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量更大和信息形式更多,人们更容易接受这种视听信息的传播。新媒体相对电视而言,在视听传播上信息量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制作、传输上的多次损耗,导致到达受众时质量受损,画质和音质降低。新媒体的数字信号传播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还能通过新媒体传输其他的官能信息,例如触觉和嗅觉等,这就使受众获得的感官感受更多,老年人从全方位的感受上更易接受这种信息。

(3)实时交互功能对缓解银发人群的孤寂心理、满足交流需求起到积极作用。为什么电视能成为银发人群休闲娱乐的首选,主要因为它能使银发人群孤寂悲观的情绪得到慰藉,看电视成为情感满足的途径。然而电视的信息被动接收又远远不如新媒体信息的主动交互,同样是满足娱乐慰藉的需要,新媒体使人与人间的交流成为现实。异地视频聊天突破了地域的约束,论坛的自由发言创造了群体交流的氛围。人与人的思想感情交流是冰冷的人机互动所不能比拟的,它使新媒体在娱乐方面的替代成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