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2016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超过1.5亿,占总人口数的10%以上,显然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但就目前看来,我国对银发交通出行服务方面仍缺乏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交通工具更新换代、提质增速,然而,老年人依旧面临着出行难的问题。滴滴出租车进行了为期一月的问卷调查,发布的《2016年老人出行习惯调查报告》显示,50—70岁老人更容易觉得面临出行难问题,近两成被调查老人在遇到出行难题时会放弃出行。对于身体健康每况愈下、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交通设施缺乏无障碍设计、公共交通可靠性和舒适性较差、公交线路不符合老年人的需求等都成为限制老年人出行的因素。此外,公交、出租司机服务态度差、拒载老龄人口等事件也对老年人出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供给层次不足
银发交通出行服务供给不足可简单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施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是管理服务供给不足。在设施供给方面,又可分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硬件”是指对老年人交通出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如公共场所的无障碍交通设施设备不足,保障老年人安全出行的设施(地下或过街通道、街心安全岛等)欠缺等。“软件”则是指配套的专业服务人员。如日本车站配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介护师,美国辅助公交有特殊司机,而我国对于银发交通出行服务的专业人员配备上还有所欠缺。在管理服务体系方面,轨道交通基本实现信息化服务,而公交车站停靠点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就整个银发交通出行服务体系而言,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同时,管理机制有待改善与提高。
(三)交通服务市场化程度不足(www.daowen.com)
企业缺乏开展银发交通服务的动力,银发交通出行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公益性质,这就与运营成本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一方面,政府希望政策惠及每一位老人和残疾人,充分满足他们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个性化的定制出行方案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没有意愿扩大服务的受惠人群。这就需要主管部门进行合理的机制设计,通过“可营利”方案吸引多元市场主体参与老龄交通服务的供给[17]。此外,为保证票价低廉稳定,城市公交系统很大程度上依赖地方政府补贴,则企业所得利润空间十分有限。
(四)法律规范需要完善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保障老年人权益、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养老医疗体系以及养老服务体系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201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在涉及银发交通出行服务方面,明确支持城市公共交通为老年人提供优惠和便利。具体措施有: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在醒目位置设置服务标志,开辟候乘专区或专座,为无人陪同、行动不便等有需求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2018年,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全国老龄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服务的实施意见》,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美好生活的出行需要。但是,我国现有有关老龄交通的政策法律较少,老年人安全、便利出行较难获得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