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面积328.7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七位,2014年,印度人口达12.48亿,仅次于中国。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著。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分工不同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国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国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一个人口较多的农业国家,目前,仍有近70%的人口生活在乡村,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国家之一,而且其城市化步伐也比较缓慢。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20年之前的城市化萌动时期。这一阶段城市化水平极其有限,长期徘徊在10%左右,而且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来源于商业交易活动而不是工业。
第二阶段(1921—1947年),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一直持续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其一,印度人口开始从高死亡率中得以恢复元气;其二,1917年以后印度实行逐步自治,到20世纪20年代,印度工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1924年的《钢铁保护法案》促进了Tatas钢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由17%上升到30%;纺织机的数量在4年后的1923年翻了一番。可见,工业化作为城市化进程的引擎作用已经显现。
这两个阶段的印度城市化具有典型的殖民地特征。英国殖民者为了在这里倾销过剩的工业品和掠夺原材料,主要以港口为中心,向内地农、矿产区修筑铁路,在主要沿海港口形成了一些畸形发展的大城市,如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等,它们实际上成为英帝国主义掠夺、奴役殖民地的政治经济中心。19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在印度进行大量投资,尤其是大规模修筑铁路以后,又带动了一系列工商业城市的发展,因而城市工商业、服务业相对繁荣,城市人口比重逐渐提高。但是这些城市的发展先天不足,与国内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严重脱节,容纳不了来自农村的大量移民,因而从一开始便产生了严重失业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1872年,印度城市人口为1789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72%,1901年这一比重达到了10.84%。到1941年,印度的城市人口增长到4415万,城市化水平上升到13.9%,依然处于相当低的水平(见表6-1)。[2]
表6-1 印度1872—1941年总人口和城市人口增长率(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G.Kaushal.Economic history of India,1757—1966.New Delhi:Kalyani Publishers,1979:44-51;印度人口普查(1981)//简新华,等.中国城镇化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59.
印度城市化的第三阶段是在1947年独立之后。在印度独立并完成工业化法案的制定以后,外国经济对印度本国的经济影响受到限制,同时国内弱小的民族工业受到保护。这一时期是印度现代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时期。具体表现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教育设施快速增加,以及倡导接受现代技术等方面。所有这些,不仅在总体上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许多新兴城镇的诞生。如行政中心、难民集中地、钢铁城、矿业城镇、卫星城市等[3]。
在印度独立后的5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印度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建成了粗具规模的独立工业体系,而且农业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某些领域的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前列,而且城市化水平也有显著提高。从1950年到2005年,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了约11.7个百分点。但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印度的城市化进展显得相当缓慢,不仅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悬殊,而且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也显得明显滞后(见表6-2)。
表6-2 1950年以来印度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05 revis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