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构巴西工农关系:工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考察

重构巴西工农关系:工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考察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1889年巴西已拥有636家工厂,雇佣工人54000多人。巴西工业化源于咖啡种植业的发展。由于当时巴西政府明令禁止买卖奴隶,咖啡园主、橡胶园主等只能把用于购买奴隶的资金转而投入工商业活动。巴西农业政策的焦点在于土地问题。但巴西农业现代化却并没有改变大量农民以及整个农村的贫困状况。在工业化过程中,巴西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原料与初级产品出口创汇的地位不断强化,又进一步刺激了企业规模化经营的热情。

重构巴西工农关系:工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考察

1.巴西工业化的起步

巴西的工业化是从非耐用消费品工业起步的,其特点是轻工、食品和其他非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增长较快,生产的主要产品包括纺织品皮革制品、家具、食品饮料等。据统计,1889年巴西已拥有636家工厂,雇佣工人54000多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对咖啡、糖、肉、皮革以及橡胶、矿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进一步刺激了巴西工业化的发展。到1920年前后,尽管从经济结构上看,巴西仍是一个以农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国,但已经建立起自己的非耐用消费品工业体系,为进一步工业化提供了条件。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中期,巴西大量投资于原材料生产,重视能源建设,兴办交通等基础设施,并借助国家资本创办国营企业,迈开了发展重工业的步伐。同时开始实施面向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采用重工抑农政策,制造业部门获得较快发展,工业结构逐步从以非耐用消费品为主过渡到以生产资料工业以及制造业为主。1947—1960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3%。20世纪50年代后期,巴西开始改变原来靠出口初级产品的农业国地位,向工业—农业国迈进,在高压统治下全面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使巴西的经济在1968—1973年出现了战后以来的第二次飞跃,被誉为“经济奇迹”。在这6年中,巴西GDP年增长率分别为11.2%、10%、8.8%、12%、11.1%和14%,年均增长率达到11%以上。[17]

2.农业在巴西工业化初期的作用及主要农业政策(www.daowen.com)

农业为巴西工业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主要表现在外汇贡献、基础设施贡献以及工业品消费市场贡献等方面。巴西工业化源于咖啡种植业的发展。1830年以后,咖啡成为巴西第一位的外贸出口货物,为巴西换回了大量外汇。19世纪中叶,巴西咖啡种植迅速发展,年产量达到300万袋,向世界各国提供的咖啡占到世界咖啡总产量的40%左右,巴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供应国。“当时,国民收入的提高,大部分来自咖啡。与此同时,国内储蓄大增,已经可以向新兴产业投资了。”[18]此外,这一时期,巴西棉花、橡胶的生产和出口也都大大增加。由于当时巴西政府明令禁止买卖奴隶,咖啡园主、橡胶园主等只能把用于购买奴隶的资金转而投入工商业活动。这样,在咖啡、橡胶、棉花、甘蔗等种植业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巴西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为工业化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资金条件。同时,由咖啡种植园主和外国资本为咖啡业而修建的铁路发电站及其他的基础设施,产生了在当地生产制造零配件的需求。需求的多样化,对刺激工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工业化过程中,为了快速积累资金,巴西也采取了扶工抑农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政策。巴西农业政策的焦点在于土地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巴西的土地占有极为不平等。绝大部分土地一直为少数大地主所控制。土地的高度集中,造成了大量无地或少地的贫困群体。再加之巴西政府一直重视出口农业,忽视面向国内市场的小农,对农业的优惠政策大都落在大中型农业企业手中,农村中小农户和无地农民处境艰难,贫富差距日益扩大。(2)投入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巴西发展的重点是重化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尽管农产品出口为巴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但是这些外汇收入并没有用于农业再投资,而是被投向当时处于优先地位的工业领域,在财政投入分配上农业所占份额很少。由于长期缺乏投资和技术革新,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产量不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而是通过“扩大农业边疆”的道路来维持的。新开发的土地并没有分配给中小农业生产者,而是集中到了本国或外国的大农牧业集团手中。与此同时,不同规模经营单位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农牧场通常拥有优质土地,能进行大量投资和采用先进技术,而为数众多的个体农民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3)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巴西人口众多,其农业现代化却选择了一条资本密集型的道路。1950年前后,巴西开始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已经具备了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如规模经营、机械作业、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等。巴西的咖啡、甘蔗、甜橙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大豆、杂豆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三,是世界上第二大养牛国和第二大牛肉出口国。但巴西农业现代化却并没有改变大量农民以及整个农村的贫困状况。巴西的土地高度集中,农牧业经营单位以大、中型农场为主,规模化经营程度原本较高。在工业化过程中,巴西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原料与初级产品出口创汇的地位不断强化,又进一步刺激了企业规模化经营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巴西农业越来越向资本密集方向转变,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降低,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大量的无地或失地农民,失去了农业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被进一步排挤出来,被迫流入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