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城市化源自19世纪中叶,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城市化步伐才明显加快,至20世纪80年代已基本完成城市化。巴西城市化道路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先慢后快的城市化道路。巴西城市化始于19世纪中叶,较之大多数非发达国家,巴西城市化起步较早。由于当时巴西城市人口占巴西总人口的比重不大,故巴西城市化起点较低。巴西城市化的进程起先比较缓慢,后来不断加快。到1920年巴西的城市人口缓慢达到25%。不过,巴西城市人口从25%增到70%,只用了近70年的时间,快于欧美发达国家,英国用了90年,法国用了120年,美国用了90年。
第二,超前过速的城市化道路。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来看,巴西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20世纪70年代中期,巴西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20%,而城市人口却占总人口的61%。1994年,巴西人均GNP为2970美元,城市人口比重已与高收入国家持平,达77%,而同期高收入国家人均GNP为23420美元[4]。这说明相对发达国家而言,巴西的城市化发展大大超过了巴西经济所能承受的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走的是一条过度型城市化道路。城市化的超前过速,不仅造成城市化的过度膨胀和虚假现象,导致一系列城市病,而且造成巴西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
巴西城市发展过度主要是由推力因素而非拉力因素引起的。不平等的土地占有制度迫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巴西出现过度城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巴西实行封建拉美型土地制度,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农民只占有极少量的土地。1980年,巴西1公顷以下的微型农户为47万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1%,只占有土地28万公顷,仅占全国注册土地的0.1%,而拥有1万公顷以上的农户仅2345户,占全国总农户的0.04%,却占有土地6000万公顷,约占全国注册土地的16.4%。此外,巴西全国还有1500万农业劳动者完全没有土地[5]。与这种土地集中相适应,巴西大规模农业企业广泛采用机械化生产,形成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巨大的“推力”,而城市现代部门又没有能力吸纳日益增多的求职者。因此,流入城市的劳动者很难在城市正规部门谋到职位,而不得不在生产率低下的非正规部门找到一个仅仅能糊口的工作。结果出现城市人口膨胀,城市贫困与乡村贫困并存的“生计型城市化”(subsistence urbanization)。
第三,非均衡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巴西城市化发展的非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城市布局欠合理(见表5-1)。从表5-1可以看出,1990年巴西58个主要城市有28个分布在东南部[6],11个分布在南部,东南部和南部等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包揽了全部58个主要城市中的39个,占全部主要城市的67%,而中西部、东北部和北部等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区只有19个主要城市,占33%。此外,1990年巴西人口200万以上的全国最大4个城市中,排前3位的圣保罗(人口1113万)、里约热内卢(人口604万)和贝洛奥里藏特(人口242万)都分布在东南部,只有萨尔瓦多(人口205万)位于东北部。二是城市化集中程度较高,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特别是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这样的特大城市。这两个大城市人口共占全国总人口的10%。
表5-1 巴西主要城市分布情况(1990年)(www.daowen.com)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吴洪英.巴西现代化进程透视:历史与现实.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252-255中的有关数据整理而得。
巴西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是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自然条件等一系列因素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巴西全国被分为发展程度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先进的沿海巴西(主要是东南部地区)和落后的内地巴西(东北部和北部地区)。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说,巴西与其说是一个不发达国家,毋宁说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7]。在巴西北部地区,基础设施极其缺乏,交通也不发达,经济发展十分缓慢,1997年人均产值为2267美元。在殖民地初期,东北部地区曾一度是巴西经济较繁荣的地区。但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再加上常年干旱,它在经济上一蹶不振,并成为巴西最贫困的地区,1997年人均产值为2220美元。东南部地区是巴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目前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1997年人均产值为8381美元[8]。巴西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也是葡萄牙殖民统治的产物。像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萨尔瓦多等这些世界著名大城市,并不是由当地城镇自然发展起来的,而是由葡萄牙殖民者根据其殖民统治的需要建立起来的。这类城市盛行欧洲文化,排斥印第安人和黑人文化,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与其他城市发展不同步。这些由葡萄牙殖民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港口城市,既是巴西城市化的重要基础,又是巴西城市化的推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巴西城市化均衡推进的障碍[9]。
第四,城市病严重。所谓城市病,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乡村人口涌入城市,而城市由于基础设施、生活服务条件和就业机会等不能及时满足和适应大量聚集人口的需要,从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诸如城市人口膨胀、住宅紧张、交通拥挤、犯罪率上升、失业率增加、环境恶化等等。由于城市规划的滞后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城市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例如,在巴西,许多大城市的城内和周围,有许多非法占地建造的、杂乱无序的居民区。在居民区内,人口密集,房屋简陋,设施缺乏,垃圾成堆。此外,工业的高速发展与汽车使用的增加,极大地污染了城市环境。例如,圣保罗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污染严重的城市。上述情况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暴力、贩毒、盗窃、卖淫等罪恶活动增多[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