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城市化高度发达阶段的农地制度变迁:1970年以后的演变

日本城市化高度发达阶段的农地制度变迁:1970年以后的演变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增速放慢,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第二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日本城市化也进入高度发达阶段,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城市人口比重2005年超过86%。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就业率也逐年下降,到2005年下降至57.6%。二是城市化发展进入分散型城市化阶段,表现为中小城镇的崛起和大城市向周边扩张的所谓“逆城市化”。

日本城市化高度发达阶段的农地制度变迁:1970年以后的演变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增速放慢,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第二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70年代开始,服务于第三产业的工人数量大幅增加,农村人口从4819万人减少到2005年的1750万人,仅1990年到2005年的15年中就减少了1046万人。到2004年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71.8%,吸纳的劳动力占总就业人数的66.9%。与此同时,日本城市化也进入高度发达阶段,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城市人口比重2005年超过86%。就业率于1985年超过了60%,1995年达到64.7%。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就业率也逐年下降,到2005年下降至57.6%。二是城市化发展进入分散型城市化阶段,表现为中小城镇的崛起和大城市向周边扩张的所谓“逆城市化”。三是东京的一极膨胀与再城市化。原因是:一方面,“传统”产业继续分散布局甚至向国外转移,导致劳动力和人口流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在大城市中心地区集聚,导致再城市化的发生。[24]

在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和城市化高度发达阶段,大量农村人口已经转移到城镇,再加上地价高涨、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利用率下降,日本的农地制度变迁朝着两个方向演进:一是日本政府通过制定大量政策、法规以及采取有关措施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实现耕地的规模化经营;二是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耕地保护与经营制度。(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