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英国城市化的特点:探析城市化进程

英国城市化的特点:探析城市化进程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也就是城市化过程,两者互为因果、并行发展。工业革命开始后,由于资源布局的影响,英国经济中心由南向北转移,新的工业城市在北部和西部兴起,人口也发生了相应的流动。这样,英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为本国的城市化提供了前提,也加速了他国的城市化。[9]第五,英国城市化初始阶段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不是来自于本国农业,而是依靠对其他农业国的掠夺。

英国城市化的特点:探析城市化进程

第一,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高。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801年为33.8%,1841年为48.3%,1851年为54%,1861年为58.7%,1871年为65.2%,1881年为70%,1891年为74.1%,1901年为78%。[3]英国仅用了七八十年时间就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第二,城市化与工业化、人口流动同步进行。英国工业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物质生产结构。这场工业革命在城市中发生,因而城市被称为工业革命的摇篮,反过来,在城市发生的工业革命又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工业化强化了地域分工,促使工业在地域上集中,并促进了商品交换,出现了一大批以工业和商业经济职能为主的新城市。所以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也就是城市化过程,两者互为因果、并行发展。

工业革命开始后,由于资源布局的影响,英国经济中心由南向北转移,新的工业城市在北部和西部兴起,人口也发生了相应的流动。1811年,英国农业劳动力占总数的35%,农村人口也占35%,到1870年,农村人口仅占14.2%,城镇人口则增加到85.8%。[4]英国的人口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地区间的人口流动。这主要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使人口不断地向工商业城市集中;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短距离和波浪式地流动。这种人口流动在工业化初期尤为突出,即使到了铁路时代,远距离迁移逐渐增多,特别是向大城市迁移,但短距离流动仍是主要形式。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国外流动。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了流向本国非农产业外,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流向国外,特别是美国。仅19世纪的100年中,爱尔兰向美洲的移民就达500万之多,以致“美国的爱尔兰人要比爱尔兰的爱尔兰人还多”。这样,英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为本国的城市化提供了前提,也加速了他国的城市化。[5]

第三,城市网络系统形成较早,并确立了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群的发展态势。英国国土面积小,地理差别不大,河流纵横,公路和铁路密如蛛网,方便的交通把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联结起来。某一地区城市发展相对集中,形成城市密集性地区,各区域间具有不同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政治背景,因而呈现出有差异的区域性发展态势,即区域城市化。农村人口的大转移,使城市由小变大,由少变多,促使新城市诞生,导致城市群出现。[6](www.daowen.com)

第四,英国的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农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的,而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7]与欧美其他大国相比,英国农业过早衰退,农业占国民收入总的比例不高。1870年时英国农业占国民收入的15%,法国为45%,德国为30%,意大利为57%,美国为30%。1891—1896年,农业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英国为8%,意大利为28%,德国为20%,美国为16%。[8]由于英国农业生产量的停滞不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英国消费的粮食、肉类和农业原料越来越靠外国满足。1852—1859年,国内小麦消费量的26.5%是靠进口供应的。1868—1875年,进口供应的比重增至48%以上。1910年,粮食的自给率只有35.6%,棉花全部靠进口。英国以前是大量出口羊毛的国家,而在1850—1854年,平均每年进口羊毛达4322.08万公斤,到1870—1874年,更增至13937.8万公斤。[9]

第五,英国城市化初始阶段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不是来自于本国农业,而是依靠对其他农业国的掠夺。例如,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采用掠夺手段获得相当于商品价值20倍的暴利。从1600—1708年,该公司的股本增加了50倍。在1757—1815年,英国仅从印度搜刮的财富就达10亿英镑。18世纪80年代,利物浦每年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纯利达30万英镑。[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