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海推广移风易俗 精神脱贫成有效做法

青海推广移风易俗 精神脱贫成有效做法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11月1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召开的全县移风易俗动员部署大会上发布《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指导意见》。据统计,2018年循化全县仅此一项就为群众减负1.5亿元。循化的这一做法在全省得到了推广。从移风易俗入手,循化为摆脱区域性整体贫困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了保障。

青海推广移风易俗 精神脱贫成有效做法

撒拉族婚礼

曾有一个阶段,在循化各族百姓的心头,藏着说不出的难处。

以风俗之名,当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炫富的不良风气盛行,成为了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重大负担。陈规陋习导致的入不敷出,在循化各民族间呈现出不尽相同的表现形式。

在撒拉族和回族居住的村落,婚事过程复杂、彩礼负担过重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结婚前有定金和彩礼,结婚期间有“打发拉”、相互见面、认亲家等开支繁多的环节,加之少则二三十桌、多则五六十桌的婚宴,一场婚事办下来大约要花费20万元至40万元。对于不少贫困家庭来说,他们由于随大流,多年的积蓄被掏空,举债为子女办婚事成为普遍现象。

县委宣传副部长韩庆功到道玮乡进行思想扶

县委领导深入乡村检查指导移风易俗工作

丧事也变成了多数撒拉族和回族家庭的沉重负担。通常情况,丧葬当天的人均舍散钱(哈地亚)一般为20至30元。但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里,就演变成了大讲排场,将花钱多少和孝与不孝等同起来,然后随意增加送丧人数,把舍散钱抬高至50至100元。这股不良风潮随之影响到周边家庭,他们纷纷效仿起来,除少数因实在贫困简单操办的以外,这笔开支平均约在10到15万元之间。

到了藏族地区,古有念活经的习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中开始出现招待食物标准、布施标准双双攀高的现象。原本,活经念诵对象一般在60岁以上,到了前些年,有的人从40岁就开始了。煨桑也是藏族民间的传统习俗,原本用作燃料的是松柏枝、炒面、酥油等普通什物,后来竟加入了哈达、氆氇等高档物品,有的单次投燃费用就高达18万元。

此外,“看月”、贺房等宴请活动的随礼,也在直线上升。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循化普通家庭平均每年用于随礼的开支为1到2万元。为此,不少贫困户即便举债也要“撑面子”。(www.daowen.com)

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从青海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部署,到海东市将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的抓手,循化启动了全省“精神扶贫试点县”工作,并在青海率先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刮起了一股清新的文明新风。

自2018年8月开始,循化组建起三个调研组,对当时困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陈规陋习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调研结果来看,反映最强烈、呼声最高的是改变不断攀升的婚丧嫁娶费用——因婚丧嫁娶费用常有兄弟妯娌闹翻打官司,因彩礼谈不妥当即毁掉姻缘的也不是少数。调研小组发现,一旦遏制住婚丧嫁娶费用不断走高的态势,其它费用也会随之降下来。

西宁市湟中县考察团到循化观摩学习移风易俗工作

考虑到全县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习俗有所不同,循化县级层面除对婚丧嫁娶、送迎朝觐者做出明确规定外,其它细节不做具体规定,从宏观上做出指导性安排。

2018年11月1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召开的全县移风易俗动员部署大会上发布《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及后续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工作的补充意见》《移风易俗奖惩意见》通知,目前全县城乡结婚综合费用控制在了12万元内,丧葬费不超过3万元。据统计,2018年循化全县仅此一项就为群众减负1.5亿元。

行动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于是所有村(社区)均设立了由村党支部委员会及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村党员、宗教人士等成员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并因村制宜地出台落实监督措施,破除陈规陋习,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现实红利。红白喜事简办渐成风尚,“一个媳妇半条命,一场丧事两头空”的落后时代一去不返。循化的这一做法在全省得到了推广。

从移风易俗入手,循化为摆脱区域性整体贫困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了保障。至此,与物质脱贫并进,精神脱贫这块短板终于得到弥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