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第一书记高海荣:留在藏区,难舍比隆村

第一书记高海荣:留在藏区,难舍比隆村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族干部高海荣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被派去担任“第一书记”的道帏乡比隆村,是一个藏族村落,位于海拔2600米的山区,距离循化县城35公里。到达村里的第一眼,高海荣就看到了因为年久失修成了危房的党群活动室。两年前,比隆村一遇到洪涝天,进出村子就相当不便,随着高海荣的到来,为村里争取到建筑材料,村民投工,建起三座便民桥。

第一书记高海荣:留在藏区,难舍比隆村

这些“第一书记”,来自不同的部门和领域,面对的是不同情况的乡村。从单位工作到村里帮扶,他们普遍会在开头几天感到,“原来有那么多问题需要解决。”

向崎钢比隆村

循化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在指派扶贫“第一书记”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跨民族帮扶的情况,从而衍生出诸如因语言差异引起的沟通不畅、生活习惯与习俗的不同、人们从心里是否信任一个外来干部等等前期问题。回族干部高海荣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被派去担任“第一书记”的道帏乡比隆村,是一个藏族村落,位于海拔2600米的山区,距离循化县城35公里。

到达村里的第一眼,高海荣就看到了因为年久失修成了危房的党群活动室。在驻村的初期,他明显发现村民不太愿意参加党群活动,这对后续要进行的脱贫工作带来了很大阻碍。(www.daowen.com)

经过对当时状况的判断,后来他决定把活动场地移到小树林,组织村民们参与了一场亲情党群互动。另外,通过对一名胃癌患者的医疗救助、修建文化活动空间,村民们对这个基层党员干部有了新认识,不信任消失了,他们从陌生发展成了亲人关系。到他轮岗离开那一天,村民们已经依依难舍。

他给村民们留下了肉眼可见的成果。两年前,比隆村一遇到洪涝天,进出村子就相当不便,随着高海荣的到来,为村里争取到建筑材料,村民投工,建起三座便民桥。原本是危房的党建活动室变成了标准的二层楼房;村里还增加了几千平米的文化广场,给藏族同胞提供了跳锅庄、拉家常的公共场所;现在的比隆通了水泥路,装上了明亮的路灯,扶助的7户贫困家庭不仅全部脱了贫,其中5户还有了可以依靠的产业。

就在高海荣离开比隆村去别的乡镇任职时,一个好消息传来:比隆村的建筑因为是石头砌成,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已经被列入传统保护村落,藏民族世代相依的家园,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