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通过环境设定引导出了正确的行动,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下属切实感受成功。下属做出某个行动后,如果能够感受到成功,就会形成新的价值观体系,并影响其之后的想法与行动。因此,在“介入式管理术”中要格外注意能够让下属或团队成员感受到成功的行动设定。
在设定行动时,要通过经理的权限与介入引导下属不要按照之前的方式行动。如果下属按照引导做出了行动,却没有获得任何好处,也感受不到成功,就会认为这样做无法获得安全与安心,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他们会产生“我都这么努力了还是不行”“我都做到这一步了,结果还是没成功”的想法。
从经理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为了让下属学习新技能而进行的必要训练。但在下属看来,这个做法已经濒临极限,继续做下去可能也不会取得什么成果,即便最初进行了尝试也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感,最终认定这种做法并不会带来安全与安心,而恢复原有的做法或朝着其他方向采取行动。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必须设定能够让下属体验到成功的行动。
在“介入式管理术”中,是以能否执行规定的行动为轴进行评价的。之前也提到过,不论是否取得成果,只要下属采取了行动就要给予正强化的反馈。也就是说,只要下属做了规定的事情,就要表扬他。
下属也明白,自己虽然按规定做了,但没有取得成果。如果因为没有取得成果而让下属感到不安,那么这名下属就容易不再继续采取规定的行动。所以,首先要让下属在按规定行动这件事上感受到成功,要对他完成了规定的行动进行正强化的反馈。对于下属来说,这是一个很强的依据。“虽然没有取得成果,但是按上司的要求采取了行动就获得了肯定”这种价值观体系的形成,会使他今后选择“要按照规定去行动”的想法。
自由设定中间成果
中间成果其实只不过是个目标,是行动之后通常就能达成的目标。即便下属没有取得中间成果,领导者也绝对不可为此给予负强化的反馈。这是因为中间成果是为了让下属感受到成功才设定的。虽然最终成果无法改变,但是中间成果是可以自由设定的。因此,可以按照行动的结果适度调整中间成果。
当然,设定的中间成果必须与最终的成果有关,但在初期,中间成果更多的是为了让下属切实体会到成功。
比如,采取电话推销的行动时,可以将预约到客户作为中间成果,如果这个中间成果总是无法达成,可以降低难度。
比如将“确认到对方的部门和姓名”作为中间成果,也可以将“有多少次电话成功与对方交谈了1分钟以上”定为中间成果。
因此,通过调整中间成果,让下属感受到自己的行动能够取得成功是极其必要的。
行动后没有取得成果,给予下属负强化的反馈不可取(www.daowen.com)
有时,也需要改变行动本身。如果下属采取了行动,却没有取得中间成果,那么就要给予正强化的反馈,而为了取得成果,就要改变行动本身。通过完成规定的行动获得上司的表扬,这种价值观体系一旦形成,即便之后为了取得成果而改变行动,下属也能够继续采取新的行动。
在“介入式管理术”中,执行规定的行动的责任属于下属,行动之后没有取得成果的责任,也就是设定这个行动的责任属于上司。如果规定的行动本身有问题,就要对其进行调整。所以这时不能因没有取得成果给予下属负强化的反馈。因为关于是否取得成果的责任并不在于下属,而在于上司。
在前面的内容中给大家解释过,如果设定的行动本身错了,却对行动之后没有取得成果给予下属负强化的反馈,那么下属今后可能不会按照规定去做事情了。在“介入式管理术”中,为了让下属拥有成功的体验,要进行正强化的反馈、调整中间成果、修正行动规则。根据这些经验,下属就会获得下面这两种成功感受:
◎只要按照上司的规定采取行动就会获得好处;
◎只要采取规定的行动就能取得成果。
最终,新的价值观体系形成,并影响下属今后的思考与行动。
以上这些就是“介入式管理术”中所融入的价值观体系形成的步骤。
“介入式管理术”可以改变领导者自身的价值观
“介入式管理术”是一种能够让下属将行动进行到底的管理方法。它不单单是一种管理方法,还是一种能够让下属的价值观体系转变的心理引导机制。因为形成了新的价值观体系,所以下属对于要采取的行动也会产生持续性和再现性。
此外,运用“介入式管理术”的领导者在引导下属的同时也会获得成功的感受,因此领导者的价值观也会转变。我在实际的指导中,首先会确认领导者的价值观体系,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对方做出改变,但这个做法仅靠文字叙述很难掌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