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水稻、玉米以及引黄灌区小麦的单产、品质优势,是由品种选育、引进、推广、栽培技术提升在内的农业科技进步所支撑的。没有农业科技的进步,就没有宁夏粮食单产、品质的提升和宁夏优质粮食产业的持续发展。通过提前做好农业科学基础研究,研发一批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包括培育一批高产、高品质优质粮食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为宁夏粮食单产、品质提升做好技术引领,为挖掘宁夏粮食生产潜力做好技术战略储备,真正实现“藏粮于技”。
1.粮食单产、品质提升的必要性
(1)需求侧的要求
从需求侧看,2017年宁夏人均占有粮食545千克,居西北第二、全国第七,粮食需求从总量上能够得到满足。但宁夏粮食品种结构矛盾突出,稻谷基本自给,玉米产量过剩,小麦缺口逐年拉大,每年需外地采购50余万吨。同时,宁夏在西部地区发挥着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除供应本地区居民粮食消费以外,还辐射毗邻陕、甘、蒙、青等4省区22个地(市、盟),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宁夏粮食供求形势总体平稳,但宁夏周边陕、甘、蒙、青毗邻地区均为缺粮地区,其粮食供应对宁夏依赖度较高。同时,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粮食消费需求加快升级,粮食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突出表现为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消费需求旺盛,但有效供给缺口很大。粮食产品低端“大路货”多、高端精品少,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这都要求宁夏粮食生产不能停滞,而是要继续稳步发展,生产出更多绿色、健康、优质的粮食产品。
(2)生产侧的逼迫
一是宁夏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不断加剧。宁夏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是全国严重缺水的省区之一;全区每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约10万亩,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不高、局部地区耕地质量下降、次生盐渍化加重、耕作层变浅等问题凸显,加之化肥、农药、农膜对环境影响加重,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尖锐。二是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农资价格、人工工资、土地流转等费用上涨,优质粮食生产成本“地板”逐年抬高,价格上升空间有限,种植效益偏低问题越来越突出。种植业整体效益偏低,农民种地人力、物力投入积极性不高。三是生产方式仍然粗放。尽管宁夏优质粮食生产的科技和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但受小规模分散经营和劳动力快速转移等因素影响,生产仍未摆脱重数量增加、轻品质提升,特别是一些地方习惯于大水大肥的粗放耕作方式,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需求侧持续不断提升的需求和生产侧不断压紧的资源约束,要求宁夏粮食生产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单产和品质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同时,这也是宁夏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保持和提升的必由之路。
2.粮食单产提升的潜力很大
(1)宁夏粮食单产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
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2~2016各年数据,2001~2007年间,宁夏粳稻亩产量平均574千克,全国平均粳稻亩产量平均492千克;2008~2015年间,宁夏粳稻亩产量平均575千克,而期间全国平均为537千克,全国平均增产了45千克,而宁夏平均只增产1千克。2015年与2001年相比,全国平均粳稻亩产增加了76.76千克,其中河北增加了288.21千克,山东增加了176.74千克,辽宁增加了147.04千克,安徽增加了74.03千克,而宁夏粳稻只增加了4.69千克。从历史上看,2005年、2006年,宁夏粳稻亩产曾突破600千克大关,分别达608千克和617千克,高于全国平均及所有其他省区,但此后,宁夏粳稻亩产徘徊不前甚至大幅度减产。虽然2001~2015年,宁夏粳稻亩产高于全国平均及除河北外的其他省区,但近年来宁夏粳稻亩产有所下降,而河北、辽宁、山东、云南等省区增产很快,宁夏逐步落后于这些省区。由此,近年来宁夏粳稻的亩净利润也落后于全国平均。
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2~2016年各年数据,宁夏小麦亩产远低于全国平均及河南、山东、安徽等主产区以及陕西,并且差距随着时间推移在扩大,如2009年宁夏小麦亩产还与陕西持平,到2015年就只相当于陕西的77%。其中,宁夏川区的小麦单产略高于全国平均和安徽,低于河南、山东,高于陕西;宁夏山区的小麦单产只相当于全国平均的41%,相当于宁夏全区平均的61%。可见,宁夏小麦单产低,主要低在山区。
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2~2016年各年数据,宁夏玉米亩产只低于新疆、甘肃等省区,相当于全国平均亩产量的1.16倍,分别相当于河南、山东、内蒙古和陕西的1.21倍、1.10倍、1.04倍和1.31倍。可以说,宁夏玉米在全国范围都可算是高产、优质作物。但近年来,宁夏玉米单产出现徘徊和下降。
近年来宁夏粮食单产徘徊不前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规模种植面积增加,而规模种植精细化程度不如小规模种植;另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农民投入粮食精细化种植的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投入粮食种植的活劳动下降,二者共同作用使粮食种植的精细化程度有所下降、粗放化程度有所上升。另外,化肥施用的边际效用在下降,增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下降。上述原因共同导致宁夏粮食单产徘徊不前、甚至下降的局面,也是造成粮食生产经济效益走低的原因之一。
(2)宁夏粮食单产提升的潜力很大
①小麦 宁夏引黄灌区小麦尚有很大的增产潜力。2013年在永宁县和利通区进行的小麦高产示范中,宁春4号和宁春50号,分别获得了每公顷7 293.0公斤、7 289.1公斤的平均产量和每公顷8 295.0公斤、7 527.6公斤的最高产量,比当年引黄灌区小麦平均单产分别高44.8%、44.8%和64.7%、49.5%,比当年小麦全国平均单产高44%以上,比当年河南、山东小麦平均单产也高20%以上。在2014年小麦高产创建中,出现了高产纪录:单种宁春50号,利通区刘碱滩村最高产量每公顷8 374.5公斤,沟台村产量每公顷9 748.4公斤;而2015年宁夏引黄灌区小麦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每公顷5 031.3公斤,比沟台村产量低48.4%。2018年,宁春50号在贺兰县金贵镇红星村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点进行现场实测,实收实测平均单产每公顷8 241公斤,比2017年贺兰县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平均产量每公顷增产637.5公斤,增幅8.4%。由此说明宁夏引黄灌区小麦单产增产潜力巨大。2018年宁夏小麦种植面积190万亩,其中引黄灌区80万亩,宁夏农林科学院自主培育的宁春50号占到种植面积近一半。可以说,通过培育良种、实施科学栽培等综合措施,引黄灌区的小麦比较优势和比较效益是有可能恢复的。
②玉米 实践证明,玉米产量的每一次突破都与推广优良的新品种密切相关,科技进步和品种更新支撑着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玉米高产创建中,宁夏玉米曾经在中部干旱带的同心县创出每公顷15 261~19 715公斤的高产,是2015年宁夏全区玉米平均单产的2.0~2.6倍。可见,宁夏玉米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当前,世界玉米单产最高水平为每公顷27 754.5公斤,中国玉米最高单产水平为每公顷21 043.5 公斤,宁夏玉米最高产量水平亦达每公顷19 715公斤,但宁夏全区玉米平均单产水平只有每公顷6 961.5公斤。由此可见,宁夏通过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促进玉米单产增加的潜力还很大。
③水稻 多年来,宁夏水稻单产一直徘徊不前,1990年,宁夏全区水稻单产平均每公顷9 004公斤,2015年每公顷8 175公斤,不增反降。在2015年灵武市4 800公顷水稻高产创建田,平均单产达到了每公顷10 444.5公斤,2009年宁夏820公顷的攻关田平均单产每公顷13 458公斤,最高达每公顷14 007公斤。
宁夏有2000多年水稻生产历史,1980年以来单季稻亩产量一直居全国之冠,1985年宁夏稻区平均亩产量561公斤,以后连续7年保持在550公斤以上,1991年90.75万亩水稻平均亩产617公斤。30多年过去了,宁夏的水稻亩产仍在560公斤上下徘徊。2014年全区117万亩水稻平均亩产528.2公斤,2015年111.5万亩水稻平均亩产540.8公斤。而且宁夏地区各地产量呈两极分化,如2009年全区117万亩水稻平均亩产550.03公斤,而同年宁夏的1.23万亩的攻关田平均亩产897.2公斤,最高达933.8公斤。2014年灵武市全市13.85万亩水稻平均亩产540.8公斤,而全市共完成水稻高产创建田7.2万亩平均亩产696.3公斤。无论从历史的、现实的状况看,宁夏提高水稻单产的潜力是很大的,只是由于成本、技术等原因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3.品质提升的潜力(www.daowen.com)
(1)宁夏粮食质量与全国主产省区存在一定差距
由表4-17知,2016年,宁夏小麦一等比例低于全国9个主产省区平均和大多数主产省区,比全国9个主产省区平均低17.5个百分点。据2016、2017年内蒙古、宁夏和新疆小麦质量调查报告,2016年宁夏小麦一等比例分别比内蒙古、新疆低10个百分点和19.8个百分点。2017年,宁夏小麦容重低于新疆、内蒙古两省区,一等比例也低于新疆。
由表4-22知,宁夏粳稻收获质量等级高于全国平均及多数省份,但宁夏粳稻整精米率低于全国平均及所有被调查省区。宁夏稻农的稻谷有时因出米率、整精米率低而卖不出去。宁夏粮食质量状况与全国其他省区的差距,正是宁夏粮食品质提升的潜力所在。
(2)宁夏粮食质量状况波动较大,提升的潜力较大
根据自治区粮食局发布的2016年和2017年宁夏小麦收获质量调查报告,2016年,宁夏引黄灌区小麦一至四等比例分别为28.8%、52.4%、15.9%、2.9%,中等以上的占97.1%;2017年,宁夏引黄灌区小麦一至五等比例分别为53.8%、34.9%、7.1%、3.6%、0.6%,中等以上占95.9%,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一等品比例较上年增加25个百分点,为近年最高。宁夏小麦质量状况年际间变化很大,各县市区质量差距及年际间变化也很大。
据自治区粮食局发布的2016年和2017年宁夏水稻收获质量调查报告,宁夏水稻2016年一等到五等比例分别为84.7%、12.7%、2.0%,0.3%,0.3%,整精米率平均值61.9%;2017年一等到五等比例分别为48.3%、31.3%、9.7%、6.3%、2.3%,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1.5%;两年间,一等比例相差36.4个百分点。不同市县区间质量状况的波动较大。
据自治区粮食局发布的2016年和2017年宁夏玉米收获质量调查报告,2016年玉米一至三等比例分别为91.9%、7.6%、0.5%;2017年一、二等品比例分别为89.5%和10.5%。不同市县区间质量状况的波动也较大。
上述分析一方面说明,宁夏粮食质量状况不稳定,不利于粮食加工企业加工高质量成品粮;另一方面也说明,宁夏粮食品质如果能保持较好年份和较好区域的状态,则整体上品质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3)种子市场混乱,品种多、乱、杂状况较严重
目前市场上从事种子生产的企业过多,导致市场上粮食品种过多,仅2018年,宁夏引种备案的玉米品种就达71个,小麦品种多、乱、杂状况严重,有些原种来源不清,却都打着宁夏的旗号,甚至以良种充当原种卖,以粮食充当种子卖,影响了宁夏粮食品种的声誉,威胁到农民的用种安全,也影响到宁夏粮食品质的提升。通过整顿种子生产企业和种子市场,禁止杂、乱品种的流通,可以扩大优质品种的覆盖面,对提升宁夏整体粮食品质将起到较大作用。
(4)主推品种覆盖面有待提升的潜力较大
2015年引黄灌区主推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排在前三位的品种共占57%,依次为:先玉335,占26%;大丰10号,占17%;正大12,占14%。2015年在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旱作区种植的4种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占52%,其中,先玉335,占24%;长城706,占10%;富农821、西蒙6号,各占9%。2018年,宁夏引黄灌区主推的小麦优质品种宁春50号占比不到50%。如果提高主推的优质高产品种比例,扩大其覆盖面,不但可以提高粮食的品质、产量,也可以为粮食加工企业提供同一品质的批量加工原料,有利于企业粮食品牌的提升。
4.以科技引领提升粮食单产、品质
到目前为止,宁夏水稻品种已实现了7次品种更新换代,小麦经历了5次品种更新换代,玉米经历了7次品种更新换代,在品种更新换代和配套栽培技术的不断提升下,宁夏粮食从产量和品质上都有了全面的提升。2017年,宁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8%,比当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0.5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仍然需要科技的强有力引领和支撑。
5.单产、品质提升的可能和前景
稻米的品质受遗传特性决定,也受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措施的影响,三者相互作用形成水稻的品质。另外,外界气候条件、土壤水分、施肥量和施肥时期以及种类、栽培技术等因素都能够改变水稻品种的品质。宁夏稻谷整精米率下降原因:一是气候因素,如8月下旬至9月气温偏高,空气湿度低;二是收获期,如水稻收获期迟,稻谷含水量低;三是遗传特性,如不同品种品质不同,主栽品种易感稻瘟病,防效较差;四是其他因素,如回水过早,直播稻播种量大,施肥量和施肥时期不合理等。提高水稻品质的措施是建立标准化的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体系:优化选种、合理布局,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管水、合理施肥,防治结合、适时收获。
改善和提高我国小麦加工品质是今后小麦品种改良的重点,根据产业化的发展以及我国人民食味习惯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的选育研究成为品种改良的主要方向。根据宁夏生态条件、品质育种现状、市场及人们食味习惯需求,品种选育及改良着重于面包专用小麦和广谱型面条小麦品种的选育。进行品质改良的两个最基本要素是应具备丰富的优质种质资源和测试分析手段。对宁夏50年来部分主栽和新育成品种(系)的春小麦品质现状的粗略分析,看出宁夏春小麦综合品质优良的材料较少,但也有在春小麦中尚属少见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9.56%和面团稳定时间长达11.8 分钟的优质材料。因此,利用常规杂交方法能够选育出综合品质优良的优质品种。
总的来说,重点是要抓好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与利用。良种是各种农业新技术发挥作用的综合载体,是农业增产诸因素中投资最小、见效最快、效益最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最受农民群众欢迎。宁夏粮食品质、单产,尤其是小麦单产与品质,与其他省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差距就是潜力,要坚持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内涵式道路。科技支撑既要“顶天”,注重先进科研成果的引进、创新;也要“立地”,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千家万户。一项技术创造一个奇迹,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藏粮于技”将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