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
郑少锋(2002年)对1990~1999年期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经济效益变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价格是20世纪90年代粮食作物生产经济效益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这里的价格包含产品价格、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日工值。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成为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与此同时,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日工值的上升也成为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从而也成为制约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上升的重要影响因素。(2)单位产品物质消耗量的增加是影响粮食作物生产经济效益的另一重要因素。除大豆外,水稻、小麦和玉米亩产量增长速度均低于物质生产资料消耗量的增长速度,从而使亩产量增加而引起的亩减税纯收益的增加量和成本纯收益率的上升均小于亩物质消耗量增加而引起的亩减税纯收益的减少量和成本纯收益的下降幅度。而化肥施用量、机械作业量和排灌作业量成为物质资料消耗增加量的主要组成部分。(3)尽管亩用工量均有所减少,但由于劳动日工值的大幅度增加,使得人工费用也成为影响粮食作物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柴斌锋(2008年)对我国玉米、玉米成本、玉米价格和玉米经济效益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等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运用实际调查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户种植成本和经济效益,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以期真正发现在实际中决定种植玉米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李鹏(2011年)对陕西粮食生产的成本效益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种粮增收的途径。通过研究陕西省粮食生产现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生产发展的潜力,发现陕西粮食生产中存在粮食播种面积刚性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低、粮食生产受到生产方式制约、粮食生产基础条件差等问题,看到了陕西粮食在粮食结构优化、粮食单产水平以及后备耕地资源等方面的增产潜力。研究表明,对于粮食的综合影响程度而言,粮食销售价格是影响粮食亩均实际净收益的最主要因素,粮食单产水平是第二位的影响因素,而物质与服务费用是位于第三位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以下结论:①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是促进粮农增收的关键因素;②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也是促进粮农增收的极具潜力的重要途径;③物质与服务费的上涨是阻碍粮农增收的主要因素。
2.关于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比较优势
国内多位学者对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范成方(2014年)对山东省粮食种植效益进行了研究,包括粮食种植成本收益变动趋势的测定、影响因素分析,与全国粮食平均、其他农产品、毗邻粮食生产省粮食及美国粮食的比较效益、比较优势分析,山东省粮食种植成本收益与播种面积、产量等生产状况之间的变动关系分析,以及对山东省粮食种植效益的综合评价。
李首涵(2015年)运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数据以及农民工月工资监测数据,对我国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以市场雇工价格计算家庭用工费用,粮食生产只是微利甚至无利,与大宗非粮食作物相比,无论是成本利润率还是亩净利润,粮食生产均大大低于蔬菜和水果,小规模粮食生产无法抗衡高单位效益经济作物生产对耕地的强势竞争。
佴军(2013年)运用因素分解法、比较优势指数法、GIS分析法,对近30年江苏省水稻生产比较优势的时序变化、江苏省水稻与省内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以及与全国其他水稻主产省的比较优势、江苏省水稻区域格局变化、江苏省水稻成本收益进行了研究。
杨尚威(2011年)等学者运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规模优势、效率优势、效益优势及综合优势指数、区位熵等方法,对不同省市、区域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
3.关于粮食区域布局与结构优化
李靖(2015年)等运用因素分解方法,通过将粮食增产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单产效应,对2000年以来全国不同粮食作物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生产力布局变化进行了研究。杨春(2010年)基于比较优势对中国稻谷生产布局进行了探索。邓文(2014年)等对湖南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与结构优化战略进行了探讨。
4.关于农户种粮意愿、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周清明(2009年)对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农民种粮意愿主要受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种粮规模、粮食价格、农资价格以及产业化组织是否提供服务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各不相同。
唐娟莉(2013年)采用陕西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对农户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种粮比较效益低是阻碍农户种粮的最主要原因;农户年龄、种粮规模、种粮目的及家庭承包经营地安排与农户种粮意愿呈正相关关系;而农户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状况及家庭是否种植经济作物却与农户种粮意愿呈负相关关系。
顾莉丽等(2013年)对吉林省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户种粮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种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粮农对粮补增收作用的评价、粮食价格、户主年龄与粮农种粮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农资价格、户主受教育程度与粮农种粮意愿呈负相关关系。
龙方等(2012年)对影响农户粮食种植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农户对粮食价格的评价、农户对粮食生产技术服务的评价、农户种粮积极性、农户种植面积等变量对农户粮食种植意愿影响显著。(www.daowen.com)
曾福生等(2012年)对农户种粮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农户种粮行为的选择受资源禀赋、心理认知和种粮收益三大类因素的影响,但这三大类因素对农户种粮行为选择的作用机理不同,其中种粮收益的大小直接影响农户对种粮是否满意,进而影响农户种粮行为的选择,提高亩均种粮收益和扩大种粮收益占农户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是促使农户继续选择种粮的最根本途径。
刘清娟(2012年)对黑龙江省种粮农户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优化黑龙江省种粮农户生产行为的思路与对策建议。杨威(2013年)以玛纳斯县为样本对新疆主要农产品成本及农户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
5.关于优质粮食供需
李琳凤(2009年)认为我国粮食产需品种、品质结构不平衡,某一区域生产的粮食品种往往难以满足当地的需求,优质、高端品种比重偏低,粮食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脱节。周竹君(2015年)通过研究得出,稻谷和小麦在食用方面具有较强的刚性,两者的食用消费占到三大主粮食用消费的九成左右,消费地位很难被玉米、高粱等粗粮以及马铃薯等薯类所替代。随着需求提高与加工产业升级,两者作为食用消费的优势凸显,消费比重可能进一步提高。当前优质粮需求上升,国内谷物的供给压力不仅在于粮源是否充足,更在于粮食是否优质、安全。杨春(2009年)认为粮食供应的品种性矛盾显现,小麦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优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河南作为小麦生产大省,在普通小麦严重过剩的同时,优质、专用小麦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6.关于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韩俊(2015年)提出,纵观粮食政策,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思路,就是加快转变粮食增长方式,由拼资源、拼环境,主要追求产量,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轨道上来。翟书斌(1999年)提出一味追求增产的数量农业模式已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针对品种和品质不适应而形成的粮食结构性过剩问题,提出实施粮食精品战略,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销售,实现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邵文杰(2004年)提出,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不能把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缩粮食生产;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通过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可以实现优质优价;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推广新技术,可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在非粮食主产区,尤其是产粮大县,也要发挥资源优势,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黄爱东、许经勇(2007年)提出,只有突破过去单纯追求粮食播面和粮食产量的观念,由单纯“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库”、“藏粮于地”和“藏粮于科技”转变,才能切实提高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7.关于宁夏粮食问题
文琦(2014年)等对1978~2011年宁夏粮食产量重心移动轨迹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刘超(2014年)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粮食生产进行了分析;吴宏亮(2013年)等对宁夏粮食生产发展的成就与基本经验进行了分析;胡莉娟等(2012年)对宁夏粮食生产的地域分布进行了分析;金田(2011年)对宁夏粮食安全结构性、流动性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贾科利(2010年)对宁夏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沈强云(2009年)对宁夏粮食生产回顾及其潜力进行了分析;王亚娟(2014年)对宁夏粮食供需现状及粮食安全进行了探析。
8.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述评
国内外学者对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对本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针对宁夏本区,尚有许多空白点需要填补。
具体而言,学者对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从成本收益各组成要素及影响程度以及价格、投入水平、技术效率、规模效益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尚没有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整体效益与局部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分析研究。
对粮食种植比较效益、比较优势的研究着重于全国不同区域之间、与毗邻省区之间、不同农产品之间,或者对一省的粮食种植效益进行研究,对一省内部各区域之间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比较优势尚缺乏研究。关于粮食区域布局优化也是从全国不同区域之间的角度进行研究,没有深入到某一省区内各区域之间或者县域之间。
关于农户种粮意愿、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均为2013年前的研究,对于2014年以后,尤其是2016年、2017年,在粮食生产供需和粮食价格变化新形势以及国家出台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新政策下,农户种粮意愿、种粮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没有见到报道。
学者对宁夏粮食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的回顾、区域布局、潜力、品种培育状况及县域优质粮食生产现状等方面,对宁夏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经济效益、品种结构、布局优化缺乏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宁夏粮食生产在国内的比较优势及宁夏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粮食品种之间、粮食与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之间的比较效益尚未有系统的研究。对宁夏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及其影响因素尚没有研究;对以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为目标的宁夏粮食生产发展战略尚没有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