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作业归集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作业、成本动因、作业价值链。
1.作业
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而消耗人力、物力、技术、智能等资源的活动。作业是一种资源的投入和另一种效果产出的过程,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可以采用一定的计量标准进行计量。
2.成本动因(www.daowen.com)
成本动因是引起一项活动的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成本动因或多或少的置于企业控制之下,它们可以结合起来决定一种既定活动的成本。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控制的核心范畴,它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①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它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是把资源成本分配到各作业中心的依据。作业量的多少决定了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的产出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资源耗用量与作业量的关系一般被称为资源动因。②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是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也是作业耗费与最终产出相互沟通的中介。在一定程度上,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耗用量,这种作业耗用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即是作业动因。
3.作业价值链
作业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价值的形成过程。价值链是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它紧密地与服务于顾客需求的“作业链”相关联,每一项作业都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的价值量产生转移到下一作业,直到顾客,作业的转移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对产业内不同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就可提示竞争优势的差异之所在,以便在竞争中采用恰当的成本控制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