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和优势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和优势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作业成本法被认可,通过建立作业中心核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运用成本动因来解释成本性态,将成本划分为随产品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短期变动成本、随作业的变动而变动的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三类。决策相关性的要求促使作业成本法产生。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和优势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对制造费用的核算过于粗略,已经不能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产生不当的内部激励行为,以致失去了许多修订经营决策、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机会。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把成本核算与成本信息分析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一个更为准确的方法。2013年,作业成本法被认可,通过建立作业中心核算产品成本

1.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过程

1941年,美国会计学家科勒在《会计论坛》上首次公开提出了作业成本的思想,但由于会计行业极其特殊,不具有普遍性,另外核算思想也不系统,因此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952年,科勒又在其著作《会计师词典》中进一步对该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但仅仅是个人观点;1988年,哈佛大学的青年学者罗宾·库伯和罗伯特·卡普兰合作,在《成本管理》杂志上先后发表多篇有关作业成本法专著,对作业成本法做了更为深入的阐述,并把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简称为ABC(Activity-Based Costing)。从此,ABC 风靡全世界并在理论上趋于成熟。

2.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必然性

(1)产品成本构成内容的变化促使作业成本法产生。

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成本中直接人工成本的比重大幅下降,而制造费用的比重不断上升。以往制造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制造费用可能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现在直接人工成本的比重下降为不到10%,甚至更低。这要求改变传统成本会计人工费用为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采用更为恰当的成本计算方法。(www.daowen.com)

(2)完全成本法的复兴促使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作业成本法运用成本动因来解释成本性态,将成本划分为随产品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短期变动成本、随作业的变动而变动的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三类。管理当局可考虑短期变动成本和长期变动成本的数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决策相关性的要求促使作业成本法产生。

以作业为立足点,通过分析作业间的链接关系,将那些原本与产量无关但与作业动因相关的固定成本,转变成决策中的相关成本,可提高成本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