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的优化方案

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因其能直观地反映出贡献边际的大小而得名。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与传统式本量利分析图一样,可以显示出保本点,即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也能反映出任一销售量下的企业利润情况。图4-10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只要单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则必然有贡献边际存在。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的主要特点是将固定成本置于变动成本之上,它强调的是贡献边际的构成及其形成过程。

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的优化方案

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因其能直观地反映出贡献边际的大小而得名。该图的特点是将固定成本线置于变动成本线之上,总成本线是一条平行于变动成本线的直线,它反映了贡献边际与其他各因素的关系,如图4-10所示,其绘制步骤如下。

(1)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产品销售量,纵轴表示成本或销售收入

(2)以坐标原点为起点,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绘制变动成本线。

(3)在纵轴上找出固定成本数值点,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绘制总成本线。

(4)以坐标原点为起点,销售单价为斜率,绘制销售收入线。

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与传统式本量利分析图一样,可以显示出保本点,即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也能反映出任一销售量下的企业利润情况。

从图4-10 中不难发现以下变化规律:

(1)销售收入线与变动成本线、总成本线相交的两个角相等,夹角的大小反映着贡献边际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利润的增减变化,夹角越大,利润越高,反之,越低。

(www.daowen.com)

图4-10 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

(2)只要单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则必然有贡献边际存在。

(3)贡献边际应当首先补偿固定成本,只有超额的部分才构成企业的利润。

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与传统本量利分析图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反映任一销售量下的贡献边际,而传统式本量利分析图则不能。由于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额为贡献边际,所以图4-10 中销售收入线与变动成本线的垂直距离即为贡献边际。总成本线与变动成本线间的垂直距离为固定成本。在保本点左侧,贡献边际小于固定成本,所以为亏损区;在其右侧,贡献边际大于固定成本,所以为盈利区。因此,这种本量利分析图的优点是:可以表示贡献边际的数值,直观、有效地反映了贡献边际、固定成本及利润的关系,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企业的销售收入随销售量成正比例增长,这些收入首先用于弥补产品自身的变动成本,剩余的是贡献边际。贡献边际随销售量增加而增加,当其达到固定成本值时(到达BEP 点),企业处于盈亏临界状态;当贡献边际超过固定成本后,企业进入盈利状态,即图4-10 中的盈利区。

【例4-11】甲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产品售价10 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6 元,全月固定成本1 000 元,全月预计销售量500 件。据此作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如图4-11所示。

图4-11 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

本例中,单价10 元大于单位变动成本6 元,贡献边际总额为500×(10-6)=2 000(元),先用于补偿固定成本1 000 元,超额部分2 000-1 000=1 000(元)为企业利润。保本量1 000÷(10-6)=250(件)。

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的主要特点是将固定成本置于变动成本之上,它强调的是贡献边际的构成及其形成过程。保本点的贡献边际刚好等于固定成本;超过保本点的贡献边际大于固定成本,也就实现了利润;而不足保本点的贡献边际小于固定成本,则表明发生了亏损。应该说,该方式更符合变动成本法的思路,也更符合盈亏临界点分析的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