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计划体制下生产组织与运行成本优化方案

计划体制下生产组织与运行成本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一旦作为一种全面的、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制度和经济机制来加以推行,它就会带来高昂的经济组织与运行成本。计划经济缺乏市场价格导向作用,市场变化了,企业仍然按下达的计划生产,产品滞销和较高库存成为经常现象,后者体现了企业行为与市场相摩擦的成本。总之,微观生产成本和宏观社会成本的高昂,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特征,这也是计划经济的缺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使计划经济难以实现生产和运行的高效率。

计划体制下生产组织与运行成本优化方案

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企业缺乏主体产权而由政府实行产品直接调拨的产品经济,计划调拨排除了许多直接的交易成本,减少了广告成本和合约成本;排除了竞争、兼并、拍卖等产权重组成本,更消除了市场经济企业破产、职工失业等引起的社会成本。如果人们能做到把这种计划机制,在加以改革的前提下,有分寸地、恰当地应用在特定的经济领域之中,未尝不会起着减少市场机制的交易和组织成本的作用。但是一旦作为一种全面的、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制度和经济机制来加以推行,它就会带来高昂的经济组织与运行成本。

第一,计划体制下生产物是作为产品来生产,这种产品是实行调拨而不是市场交换,这种产品的生产不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制约,不存在企业按照最低成本来组织生产的必要性。由于企业既缺乏竞争的压力,在软预算约束下又失去不断进行企业组织完善和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其结果是效率上不去,微观生产成本高昂。

第二,市场交易成本较少,但生产中潜在成本增加。计划经济的物质计划调拨机制大大减少了直接的交易费用,减少了广告和合约费用,企业和供货者之间,不必用“一对一”的谈判以及请客吃饭等形式来签订合同,但行政性的调拨却往往造成企业之间供货不及时,引起工厂难以组织有序的生产;司空见惯的供货合同中有关品种规格不能严格执行,造成产品质量低劣;广告费用节省的另一方面是十分经常的、由信息不灵引起的大量库存和积压。计划经济缺乏市场价格导向作用,市场变化了,企业仍然按下达的计划生产,产品滞销和较高库存成为经常现象,后者体现了企业行为与市场相摩擦的成本。计划体制下,生产不受市场调节而决定于下达计划,它造成供给缺乏弹性,不能适应价格变动及时调节,因而造成物资短缺。短缺经济成为计划经济的一项潜在的但十分昂贵的成本,它造成因设备、能源交通等难以配套而出现的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由于价格—需求变动机制的缺乏,造成供求刚性,不能随着市场状况变化而及时得到调节。例如供给不足时,价格不能及时上浮,从而抑制商品的需求,刚性的需求拉动,进一步促进供给短缺和黑市涨价。隐性涨价成为计划经济运行中的又一种摩擦成本。

第三,市场价格机制缺乏,经济缺乏自我调整的功能,带来经济运行的障碍和附加成本。(1)计划经济能节约竞争经济中固有的企业兼并、重组费用,却带来企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失衡等,引起更大资源浪费和生产“虚费”。(2)计划经济中企业按计划“平稳”的经济运行,意味着经济活动从属于惰性力量,它没有内在的生产上、技术上、经营上的“破旧立新”,意味着陈旧的生产方式长期存在,产业结构趋同,企业组织结构“大而全”“小而全”和大量闲置资产的长期沉淀及经济的低效运行。(3)计划经济实行“铁饭碗”,没有失业,职工生活稳定,但企业却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浪费严重。(4)计划经济借助行政指令的强制而不是经济利益的吸引,不能做到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与首倡精神,这种非经济机制的要素结合方式使劳动缺乏生气,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怠工”现象。劳动者主人翁精神的衰减、积极性的降低所带来的损失,是计划机制组织生产付出的一项隐性成本。(5)计划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设置了庞大的、分工细致的行政机构,使用众多的行政人员,“大政府”固有的官僚主义、文牍主义的行为造成生产、交换活动中的大量“摩擦”现象,并大大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率。(www.daowen.com)

总之,微观生产成本和宏观社会成本的高昂,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特征,这也是计划经济的缺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使计划经济难以实现生产和运行的高效率。

可见,在主体产权明晰化基础上形成市场机制,不仅可以润滑交换,减少摩擦,降低交换成本,而且能实现一种低耗费而高产出、高效率的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