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经济的缺陷及体制创新探讨

市场经济的缺陷及体制创新探讨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机制作为一种自发性的经济运行机制,它的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机制性障碍又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交织在一起。以此为契机,现代市场经济出现了一次体制的变革和创新,这就是把政府调控职能引入古典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构架之中,使它成为市场主体+市场结构+政府宏观调控的三维构架。

市场经济的缺陷及体制创新探讨

市场机制作为一种自发性的经济运行机制,它的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存在着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第一,经济活动的盲目性。市场机制的作用表现为不断变化的价格诱导企业的扩产、减产或转产,微观活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加之在出现市场信号失灵,例如垄断从而竞争价格难以形成的场合,市场机制反而会引起供求失衡,从而导致生产短缺或生产过量,价格过度上涨或过度下跌,经济过热或崩溃、萧条都有可能发生。上述现象都来源于市场机制本身的运行“障碍”,并表现为一种周期性经济波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它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相交织,就会演化成具有很大破坏性的周期性的危机。

第二,市场调节失灵。市场机制协调的有效范围主要是近期活动,它形成一种近期的经济均衡。对于那些建设周期长、投资多、风险大的基础性生产和设施、尖端技术、新兴产业等,市场机制的协调作用往往不足。对于那些涉及福利和社会发展的产业,如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教育、卫生等活动,自发性的市场机制更不可能使其获得应有的和最佳的发展。

第三,收入差别扩大。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市场竞争及其运作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会导致收入差别的扩大。在缺乏平等竞争和存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更会产生收入的悬殊。后者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相交织,就会形成和加剧收入的两极分化

可见,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是商品经济的有效的调节器,又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与不足,即市场失灵。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在高度发育的市场结构下,一方面,大大强化的市场作用,实现了分工细致的现代经济中各种经济活动的协调和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但是另一方面,自发性的市场经济运行固有的矛盾也更加复杂,总需求与总供给、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生产活动与流通活动、经济增长与信贷增长、生产与消费、进出口与外汇平衡等一系列矛盾经常发生,而且越来越难以顺利地加以协调。在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机制性障碍又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交织在一起。资本主义所有制造成的广大人民群众购买力的增长落后于生产的增长,形成了需求不足的大格局,这种制度性的矛盾不断激化,使发达市场经济的机制性的矛盾更难以得到自我调节和缓解,其结果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化,而它的最鲜明的表现就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崩溃、企业大倒闭、大规模失业。在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市场活动的理论,通过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采取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措施和调节手段来协调自发性的市场经济的运行。

以此为契机,现代市场经济出现了一次体制的变革和创新,这就是把政府调控职能引入古典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构架之中,使它成为市场主体+市场结构+政府宏观调控的三维构架。

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通常采用信贷、财政手段来间接调控经济。这就是:(1)运用货币手段。通过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以影响利息率,通过利息率的变化调节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调控总需求的变化。(2)运用财政手段。政府通过扩大或缩小财政支出,调节公职人员和政府的消费支出,影响总需求的变化。政府还通过税率的变动和补贴、出口津贴等手段来影响个人消费、企业积累和进出口,以贯彻产业政策,刺激和支持重点行业的发展。

借助影响和管理利率、税率、商品购进、货币投入等市场参数,以调控总需求或总供给,形成某种供求势态,这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调控经济的一般方法。在出现总需求不足、物资过剩、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财政政策,通过利率、政府支出、税率等参数的扩大总需求效应,来刺激企业扩产;在出现总需求过旺、物资短缺、经济过热的情况下,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通过利率、政府支出、税率等参数的紧缩需求效应,来抑制企业的生产活动。在出现某些基本生产资料物价过高上涨或是本国货币汇价波动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抛售物资、黄金、外汇,干预市场以平抑市场行情。此外,在出现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均衡,经济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政府则注意调节经济参数的运用力度,以保持和维护总量均衡的势态,为企业进行正常的活动提供宏观条件。(www.daowen.com)

在实行政府间接调控的场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表现为以下图式:

在这里,经济运行的基础仍然是B→C,即价格→供求、供求→价格的连锁作用,仍然是由自发性的市场机制调节的经济运行。它表明,政府只是借调控参数的输入去影响和调控市场,通过市场去影响和诱导企业(个人)行为,这里引入了政府的调控经济的职能,但并未改变一个个微观组织的适应市场而独立营运的行为方式。但是另一方面,这种经济运行引入了A→B,市场内生的价格→供求→价格连锁模式,转变为政府调控→价格→供求→价格连锁模式。它表明这里已经不再是纯自发性的市场经济运行,而是市场作用受到政府的调控,适应市场的企业行为由此受到政府的引导和影响。在这里,实现了作为基础的市场作用与作为补充的政府作用相结合,即“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相结合,这种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标志着自由市场经济转变为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在出现了紧迫的经济形势下,也要采取刚性的调控经济的方式。例如,在战争时期,政府也要对基本消费品和物资实行价格管制,甚至实行用行政手段分配物资和配给日用消费品的制度,这里国家越过了市场而直接干预微观经济,即政府→企业(个人)活动。这种方式也曾在平常时期的某些经济领域中保留下来,例如,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严重的农产品过剩,维护和保护其农业经济,往往采取规定保护价、规定生产限额等方法。这种不是借助价格机制和利益关系的引导,而是借助行政手段的调控方式,使价格→供求→价格这一市场运作的基本机制失灵,它意味着价格机制调节作用的弱化或不灵,这种刚性调控方法不能引导、促进和发挥生产者自我调整的积极性。其结果往往是使已不适应于市场的农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继续残存,而一旦放开行政控制,又会出现生产过剩和价格猛降的局面。可见,依靠行政手段的直接调控与管理,就其本性来说,是与市场经济的运行不能兼容的,它只能作为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应急手段。

二战后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解决一些企业和经济面临的困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强资金筹集,加快工业化的步伐,曾经采取政府直接介入和干预微观经济的国有化政策。由于实行政府所有、政府直接经营,企业缺乏自主权,在实行政府定价的条件下,实际上取消了价格→供求→价格机制。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也存在一种吃财政“大锅饭”问题,企业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加以官僚主义的办事拖拉,缺乏效率,这一切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表现出管理窳败、效率低、成本高的共同弊端。经济效率低,积累少,使企业难以发展,日益增长的政府补贴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困难。因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采取以下的措施:(1)重新私有化,如增加国有企业私人股份或国有企业实行民营化。(2)放手使企业从属于市场机制的作用。由于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削弱和放弃政府调控,带来了自发性市场运行的矛盾和不少消极现象的显现。

基于以上分析,人们可以看见,商品经济走向日益发达,市场经济固有矛盾的不断加深,引起了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创新,这就是有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调控功能的产生。古典的市场经济的主体结构+市场结构的二维结构由此转化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三维结构。这是商品经济发展中一种意义十分重大的内在结构的调整,它增添了政府调控经济的上层性组织结构,用于补充基础性的主体市场结构。与上述结构相联系的是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与机制(包括计划机制)的产生和与市场调节作用相结合。而在经济运行中则是有意识的调节行为的引进,使市场引导的、自发性的经济活动有了自觉性因素,或体现有计划性的作用。古典的市场经济运行方式也由此发生变化,由市场→企业转变为政府→市场→企业。

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次意义重大的调整和创新,一方面它保持了市场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保持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另一方面又发挥了政府对市场作用的引导和校正,缓和了盲目性市场运行下各种经济活动的相互脱节,互相摩擦,并且在出现运行障碍时及早排除故障和将经济运行纳入正轨。这种有调控的市场经济使高度强化的现代发达商品经济运行能实现程度不同的既灵活又有序。因此,现代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这一组织与机制的完善,它意味着商品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借助于这种商品经济的高级形式的结构与机制,使商品经济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仍然能有效地发挥组织经济运行的作用。当然,这种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并不能消除自发性市场经济运行所固有的矛盾,而对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它更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与运行的制度障碍。但是,它毕竟为商品经济形态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