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将创业思维融入职业生涯的必备终章思考

将创业思维融入职业生涯的必备终章思考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本章旨在介绍如何将前文讲述的创业公司所需要的反论式思维应用到你的人生中去,同时加深你对这些思维的理解。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我才会去思考创业思维是否也可以适用于个人的职业策略。这种反论或许也存在于职业生涯中。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种情况极有可能会发生。例如因职业生涯理论闻名的斯坦福大学的克虏伯教授,也提出“有计划的偶发性理论”,强调职业生涯中偶然性的重要性。

将创业思维融入职业生涯的必备终章思考

终于要进入本书的最后一章。

正如彼得·蒂尔所指出的那样:“对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资产是时间。”我们所有人都是自己时间资产的投资人。

当你思考要将有限的时间用在何处即如何投资时间时,提前了解面向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式的投资策略,对于今后的时代而言或许会派上用场。

所以,本章旨在介绍如何将前文讲述的创业公司所需要的反论式思维应用到你的人生中去,同时加深你对这些思维的理解。

有人指出,近年来,大公司在真正意义上维持大公司的时间一年比一年短。

根据耶鲁大学的理查德·福斯特在2012年进行的调查,关于公司名被刊登在《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中的年数,1958年的平均年数为61年,而如今只有18年,在此期间内年数迅速缩短。

同一个调查也显示,预计到2027年会有75%的公司被替换。也就是说,从如今的形势来看,即使员工运气极佳,能够进入优秀的公司工作,也并不意味着这家公司可以一直高枕无忧。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我才会去思考创业思维是否也可以适用于个人的职业策略。具体的策略之一就是像创业公司那般找到今后会迅猛发展的行业,进入该行业的创业工作。

20世纪90年代进入外资金融和IT公司工作的那批人,如今的薪资大都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当然也会有人觉得,这是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远远比别人出色,然而很多人并非如此。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在创业实现增长的初期把握住时机入职,这才获得了更多机会的眷顾,薪资也大幅上涨。

他们的选择究竟只是运气比较好,还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我们并不清楚。但是,当时选择这些行业的人,从客观上来看,或许会被别人认为是反直觉的、疯狂的。不过,因为他们疯狂的创意和选择是正确的,所以才会反映在他们如今的年薪和职业上。

另一方面,人们容易选择“目前”比较热门的行业和公司。尤其是在高学历者身上,这种倾向就更加显著。彼得·蒂尔指出,有结果显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选择的行业,常常是目前处于巅峰的行业。

这大概是结构上的问题。才华横溢的他们邀约众多,只要他们愿意,可以进入任何行业。所以,如果他们随波逐流,被“目前”人气高的公司以高薪诱惑,很容易不经过慎重考虑就入职。而“目前”有人气的公司,根据前文的调查,那时其实已经是它的巅峰。

也就是说,越是优秀的学生,他们身处的就职环境就越容易让他们作出将来会损失的选择。例如,过去日本很多优秀学生都扎堆在半导体行业,可是整个行业却逐渐没落,你或许还对此记忆犹新。

所以越是优秀的人,就越要认真思考今后世界的前进方向和自己想做的事,选择自己的未来。如果什么也不考虑,随波逐流,那么从长远来看,就很可能作出将来会损失的选择。这种反论或许也存在于职业生涯中。

当然,如果你想做的事非常明确,就应该在这条道路上前进。不过,如果你没有那种程度的觉悟,就不要从哪个行业更稳定、哪个公司更有人气的角度来考量,而是要从哪里会实现创业公司式的快速增长的角度思考,以此来决定自己要就职的行业或公司。

因此,就要像寻找创业公司的创意时那般问自己:“10年后真正有价值的工作是什么?”“如今还不具雏形的有价值的工作是什么?”

如果你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掘到隐藏的真相,经过长期努力,就可以获得垄断地位,长时间享受从中诞生的利益。

例如,工科的学生成为大型电机制造公司的正式员工,乍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很“可靠”的选择。实际上我也不打算否认,大多情况下这种选择非常安全、可靠。

但是,一旦将事业和时间奉献给一家可靠的公司,当公司整体衰落或陷入困境时,就会伴随着突然没有选择的风险。如果在中老年时遇到这种情况,被公司裁员的话,想要重新就业也会很难,你将会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种情况极有可能会发生。

即使经营本身一帆风顺,你自己也很正直,但是在自然灾害财会违规、系统崩溃等你完全没有参与的事情中,却常常会产生负面黑天鹅。这些情况发生时,即使你完全没有责任,却很有可能要承受整个公司的裁员等负面影响。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应对这种难以预测的职业方面的黑天鹅?

在思考这件事时,前面提到的“杠铃策略”和“反脆弱”的思维会派上极大用场。

例如,在公司允许的副业的范围内做一些可能具有最高利益的副项目(side-project),或许能够将自己的事业本身“反脆弱化”。

不过,这个时候要选择的不是只能赚取零用钱的副业类型,而是可以为你带来非对称性的利益的副业,否则就没有意义。爱因斯坦和卡夫卡投资自己的时间,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研究和小说,这些就可以被称作反脆弱性的副业。

可以把杠铃策略用在自己本身的时间投资里。将九成时间投资在安全可靠的事业上,将剩下的一成积极地投资在正面黑天鹅上,这可谓是一种能够保障自己事业风险的项目组合方式。

本书曾指出创业公司是正面黑天鹅。换句话来说,世界上具有超出我们预测的偶然性和变动性,它们如果往良好的方向发挥作用,就是大获成功的创业公司。

在这样的语境中进行思考,成立创业公司便也意味着积极地把握世界的偶然性。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成立创业公司,恰恰展现了自己享受这个世界的偶然性、不确定性、随机性和变动性的态度。

当然,或许也有人认为可以预测的未来更令人安心,他们想要尽量控制变动性生活下去。也有人想要在不可预测的未来中,有效利用变动性生活下去。

这取决于个人偏好和性格。但是说到底,人们普遍都过于没必要地害怕偶然性和随机性。

这个世界上既存在交通事故等负面的偶然,也充满着积极的偶然,所以人们才会经历各种预想不到的邂逅。比如偶然因为名字的顺序相近成为朋友,进入不是第一志愿的大学偶然交到好友,在偶然就职的公司与某个人相遇、相恋、结婚……

在这个意义上或许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在工作的领域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超越自己预测的范畴的偶然性。例如因职业生涯理论闻名的斯坦福大学克虏伯教授,也提出“有计划的偶发性理论”,强调职业生涯中偶然性的重要性。

当然,并非一切都是由偶然驱动的。在这个意义上,或许需要采取两种极端的态度,一方面要具有被“未来可以预测”的信念支撑着的强大意志,另一方面又需要“一边在不可预测的未来中享受偶然性和随机性,一边应对它们”。

这样的态度正是保罗·格雷厄姆所提出的管理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对于自己的信念要坚定不移,对于偶然性要临机应变,这可谓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世界充满了偶然性和随机性。

本身是连环创业者,同时也在风险投资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工作的投资人克里斯·迪克森说过,在职业生涯中也有些场合可以有效利用偶然性,即随机性。

例如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时,只要使用搜索算法,便能明白随机性是如何有效发挥作用的。

最简单的搜索算法是“爬山法”。在这种方法中,一开始会先选择一个初始地点,然后纵观四周,逐渐向较好(图上为高处)的方向前进,如此即可到达最高处,这就是搜索算法的基本思维。

图15 高山和低山都有山顶

但是当面前有好几座山时,这种搜索算法便有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解。

比如在图15的案例中,如果按照这种初始地点的选择不断向上走,就有可能在不知最高峰在何处的情况下走向较低的山,最终停在较小的山的山顶,陷入局部稳定。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搜索初期先随机选取几个点,从其中最高的地点出发向上攀登,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做法。

有时需要接受下山,也就是朝不理想的方向改变移动方向,虽然这样做大多数情况下会增加计算量,却更容易找到真正的高山。

克里斯·迪克森指出,这种思维方式也适用于职业生涯。(www.daowen.com)

从职业生涯的角度而言,最初选择的山就是毕业后进入的公司,如果直接登上这座山,你将要面临的风险就是会陷入对你自己而言的局部最优解之中。因此,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尤其是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利用随机性去尝试各种领域的可能性,或许可以启发你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帮助你更简单地找到最优解。

谷歌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拉兹洛·布克迄今为止已经阅读过数万人的简历,并且对他们进行了面试,他也从这样的经验中得出结论:“30岁之前不需要专业领域。”他建议在职业生涯的最初10年时间里,到各种各样的公司去工作和实验。

也可以去尝试做副项目或副业,挑战截然不同的职业,还可以去尝试创业公司,以此将随机性导入职业生涯中。在卡塔尼亚大学的普鲁奇诺教授等人获得搞笑诺贝尔奖的研究中也指出,在升职过程中导入随机性,有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做法,随机性给人的印象虽然不是很好,但它绝不仅仅是负面的。

本书到目前为止介绍了创业相关的思维方式。很多读者或许会觉得我很推崇创业。但是如果要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其实并不建议所有人都选择成立创业公司。

因为一旦成立创业公司,几乎毫无例外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实际上,创业者的抑郁在硅谷甚至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有趣的是,那里甚至有很多心理保健的创业公司)。

最重要的是,创业公司终究只是实现创意的途径。为了成立创业公司而成立这一公司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萨姆·阿尔特曼其实也曾提到,当你想要做些什么,或者脑海中已经有某个创意时,再开始成立创业公司,成功率相对更高。

事实上,创业孵化器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不在乎对方有没有创意地招募了一批很优秀的人才,并给予他们提示,帮助他们成立创业公司,但是都失败了。因此,当你有一个无论如何都想做的创意,而这个创意是只有创业的方式才能实现的,我就会建议你考虑一下创业公司,但是如果并非如此,我个人并不看好你作这个选择。

还有一个反直觉的重点就是,如果你想要建立创业公司,就尽量不要那么早“注册公司”。

要注册公司,就必须去办各种各样的手续,同时需要有后勤管理部门。而且如果注册公司,公司合伙人就会产生“要雇用多少人”的意识,同时也会觉得毕竟是创业,花钱是理所当然的。再进一步而言,到了那时,保留公司的实体就会成为目的,有时甚至会选择接受外部委托等,勉强将公司维持下去,而不是去创造产品。

而如果将注册公司延后,就能避免烦琐的手续,专注于开发产品体验。只要有几十万日元和几周时间,任何时候都可以注册公司,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再去注册公司也不迟。

当然,如果创业本身就是你想做的事,我没有道理阻止。只是,如果你致力于创业,即便将来失败了,你也会把人生的三四年时间倾注在这个创业公司身上,而如果成功,你将要花费10年以上的人生。

我希望你能提前想清楚这样的事实,在哪怕要花费人生中漫长的时间也想去实践的创意下,迈出创业公司的第一步。

现在就开始创业吧!当你有这种想法时,其实需要的并非创业的知识,这或许也是一个反直觉的观点。你不需要了解很多创业的相关知识,即使不那么了解融资或绩优股等伴随着创业产生的专业知识,也完全可以让事业获得成功。

比如美国的创业公司,一般可以在注册公司较简单且在税制上有优惠的特拉华州成立,但是,脸书最初却是在佛罗里达州注册的公司。虽然也经历过种种其他失败,可它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

脸书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它拥有杰出的产品,而且无比了解顾客。成立创业公司的人,与其学习创业公司或创业的知识,更应该去了解顾客的课题或顾客的期望。除此以外,任何事都无关紧要。

想要玩创业“游戏”的人们,都会想要详细了解融资或绩优股的机制等。但是,这一类事情基本上可以通过委托可靠的专家来解决,或者有标准方法可以参照。

而且,只要你能制造出真正优秀的产品,在今天的日本,会有很多人愿意为你提供帮助,可靠的书籍和支持者越来越多,知识和经验也在不断积累。

只要你不是想做极为特殊的事,创业公司的基本事宜,都可以与周围的人商量解决。只有管理者才能解决的事,是制造产品和创建能够不断改良产品的团队。所以,请你致力于只有管理者能做到的工作。

我经常会听到人说:“我想成立创业公司,可惜没有关键的创意。”

请你放心,这很正常。负责斯坦福大学的科技风险投资项目的蒂娜·齐莉格在她的著作《斯坦福大学创意课》(Insignt Out)中这样写道:

“只有行动才能产生热情,而不是有了热情才去行动。热情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从经历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听过小提琴演奏,就无法感受古典音乐;没有踢过球,就无法提高球技;没有打过鸡蛋,就无法喜欢上厨艺。”

马克·扎克伯格也不是因为想要创业才推出脸书的。他坦言,最初创造脸书时,他仅仅是想要创造一个酷的东西。在建立事业、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他产生了将全世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使命感

人们一般会寻找自己热衷的目标,并专注于这个目标。不少人会踏上寻找自我的旅途,从这件事上,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倾向。但是,这种方式却很少会真正生效。

想要找到倾注热情的目标,首先要开始做些什么,这是一个反论,而真正想做的事,不去做就无法知道,这又很反直觉。

因此,首要的是开始做某件事。我尤其推荐你从制造某种产品开始。

在你想要开始做些什么时,我建议你与其兴致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不如从副项目开始做起。实现增长的创业公司中有几成最初也都是从小型的副项目开始做起的。

脸书曾经是由学生做的副项目,推特最开始也是创始人们制作博客服务Odeo时的副项目。Slack是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诞生的公司内部的交流工具,用于软件开发项目的共享Web服务Github最初同样是作为副项目诞生的。如今无人机领域的巨头大疆(DJI),一开始也仅仅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创业者在学生时代进行的直升机飞行控制项目的延伸。

保罗·格雷厄姆也曾说过:

“如果你想要知道创业公司从何而来,只要去看一下经验性的证据就一清二楚。从最成功的创业公司的履历中可以看出,那些创业公司一开始都是创业者们最感兴趣的副项目,后来自然而然实现增长。

苹果雅虎、脸书也都是这样开始的。它们最初都只是副项目而已,创始人们并没有打算把这些项目做成公司。甚至可以说,最好的创业公司必定从副项目开始。因为优秀的创意都是离群值,如果一本正经地去思考,那么这个创意作为创业公司的创意是不合格的。”

如果你想在注册创业公司之后再制造产品,为了让公司幸存下去,就必须追求那些能够立刻赚钱的创意,同时你也会极端恐惧失败。这种情况会给人巨大的压力,让人难以去挑战反直觉的创意。

但如果是副项目,你就会觉得“失败也无妨”,可以选择一些风险高的创意。尽管副项目谁都有可能失败,但你可以致力于只有你自己相信的离群值的创意。

想象一下失败时的情景,副项目的失败程度其实不会带来多大损失。而且,只要不去租办公室,也花不了多少钱。

即使不能大获成功,只能收获小型的成功,但只要你能取得副项目那种程度的成功,实际创业时就更易获得融资,合作伙伴也会更多。

因此,可以反直觉地思考,如果你真的想要大获成功,就不要正经地注册创业公司,而是首先从副项目开始。这是开始经营创业公司的最优方案,是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的方法。

我要介绍最后一个反直觉的事项——如果你想要学习创业,那么直接建立创业公司是最快的捷径。

大概是因为创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公民权利,以及管理者容易被视为明星。比如民间出现了很多“创业研讨会”,也经常会举办活动,邀请成功者来讲述经验,还出版了很多关于创业和创业公司的书籍,本书当然也包含在内。

但是最重要的却不是通过这些机会可以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对于创业公司的创业者而言,最需要的还是关于自己的顾客的知识以及制造受顾客喜爱的产品的能力。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创业公司能够成功,就需要了解它具有一些特有的、反直觉且反论性的事实,剩下的就是去反复尝试。因此,学习创业的知识的捷径,就是自己开始经营创业公司。

请你成立一个小团队,在囊括了只有自己深信不疑的重要事实的创意的指导下,制造受顾客喜爱的产品,以此作为自己的副业。没有必要注册公司,只要你看到成功的兆头,觉得这个团队也许可行时再去创业即可。

如果你已经发现了不合理的创意以及几乎无人赞成的重要事实,那么就丢掉本书,立刻开始制造产品吧。你要与顾客对话,好好吃饭、睡觉、运动,保存可以长期坚持不懈的体力。反过来说,除这些事情以外,你需要心无旁骛。

然后,请你与某个人一起制造某种产品。即使失败也不要放弃,坚持反复尝试。我认为,这种不懈的“尝试”,才是创业公司想要获得成功最需要的思维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