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耕地与城市人口的空间变化关系

耕地与城市人口的空间变化关系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171996 年各省域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图3-182008 年各省域城市人口分布状况表3-91996—2008 年耕地面积与城市人口地区分布状况表3-101997—2008 年各省域耕地面积与城市人口的相关性分析续表注:城市人口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 年统计资料汇编》。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1978—2008 年中国城市人口与耕地面积的变化在时序上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特征,符合“城市化发展既要占用耕地、也集约利用耕地”的客观规律,是一种正常变化形态。

比较1996—2008 年期间中国耕地面积与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不难发现:

(1)在总量上,受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的影响,耕地面积与城市人口在各省域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并不一致(见图3-7、3-8,图3-17、3-18),而且耕地面积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见表3-9),二者在省域上的分布,除新疆和黑龙江两省域外,大多数省域内耕地面积与城市人口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特征,即“耕地面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减少”(见表3-10)。

图3-17 1996 年各省域城市人口分布状况

图3-18 2008 年各省域城市人口分布状况

(注:图3-17、3-18 不包括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和南海等地区的相关数据)

表3-9 1996—2008 年耕地面积与城市人口地区分布状况

表3-10 1997—2008 年各省域耕地面积与城市人口的相关性分析

续表

注:城市人口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 年统计资料汇编》。(www.daowen.com)

(2)在变化量上,各省域耕地面积减少量与城市人口增加量的区域分布具有显著的省域差异性(见图3-10、3-19),且呈现出“城市人口增加较少的西、北部部分省域,其耕地面积减少相对较多,而城市人口增加较多的中、东部部分省域,其耕地面积减少相对较少”的格局(图3-19)。这种格局不符合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发展)要占用耕地的理论和客观事实。

图3-19 1997—2008 年各省域城市人口变化贡献率的区域分布

(注:图3-19 不包括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和南海等地区的相关数据)

图3-20 1997—2008 年各省域耕地数量与城镇人口变化贡献率

(3)在边际占用量上,各省域城市人口耕地边际占用量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且随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耕地边际占用量减小,即城市人口耕地边际占用量与城市人口增加量呈负相关特征,但这种负相关特征并不显著(见图3-21、图3-22),其回归方程为:y = -0.03ln(x)+ 0.251 (R2 = 0.107)。也就是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对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并不显著。

图3-21 1996—2008 年各省域城市人口耕地边际占用量曲线

图3-22 1996—2008 年城市人口耕地边际占用量与城市人口增加量关系曲线

以上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1996—2008 年中国城市人口与耕地面积,在总量上,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而耕地面积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在变化量上,城市人口增加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地区,而耕地面积减少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这就形成了“城市人口增加较多的地区其耕地面积减少相对较少,而城市人口增加较少的地区其耕地面积减少较多”的格局。此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对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并不显著。可见,在城市化进程中,1996—2008 年中国各省域城市人口与耕地面积在空间上分布并不均衡、不一致,既不符合“城市化发展要占用耕地”的客观规律,也不能很好地符合“城市化集约利用耕地”的客观规律。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1978—2008 年中国城市人口与耕地面积的变化在时序上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特征,符合“城市化发展既要占用耕地、也集约利用耕地”的客观规律,是一种正常变化形态。但是,1996—2008 年中国城市人口与耕地面积在空间上的分布都不均衡、不一致,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在从西部、北部省域向中部、东部省域迁移的过程中,西部、北部省域耕地被占用的程度更大,并没有因为人口的迁出而减轻耕地被占用的压力;而吸纳城市人口迁移的中部、东部省域耕地被占用的程度较小,也并没有因为人口的迁入而加重耕地被占用的压力,不能很好地吻合“城市化发展既要占用耕地、也可以集约利用耕地”的客观规律,是一种非正常变化的“异变”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