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注意到适当的工作、劳动和文娱活动对精神病患者身心状况的改善有益,例如在医院从事劳动的患者较无所事事的患者的治愈率高些,因此作业疗法逐步成为治疗精神病的主要手段。作业疗法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精神残疾者恢复或重塑良好的行为能力并使其重返社会;帮助患者在参加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工作就业等方面做好准备,积极进行有关技能的特殊训练,以便在社区生活中发挥适当的作用。另外,还要逐步训练和提高患者的独立自主性,减少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依赖以及改进社会交往能力。精神疾病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治疗重点,本节在介绍一般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ADL障碍的治疗方法。
1.急性调整期:患者由于急性发作而住院。当务之急是采用心理治疗、特殊护理及药物治疗,尽快控制精神症状,此时医护人员必须采取反复安抚和再保证的姿态,以消除患者自觉精神受损的疑虑。然后安排适合其病情的作业疗法及其他活动。通过调整,逐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今后的康复过程做好准备。
2.过渡期(重新估价期):此时病情已明显改善,需要促使患者更多地参加各项活动,可采用作业疗法、娱乐疗法、教育疗法等;同时可综合开放管理,即在工作人员的监护下让患者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更重要的是预见患者回归社区的可能性,已经面临重新评估患者的康复目标,并开始进行筹划。一般应由精神病学专家、精神科护士、社会学家(包括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职业指导等有关人员),共同商讨,具体分析。
3.恢复期:到达这一时期,患者的生活、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已有所恢复,并为回归社区做准备。因此,康复工作重点就在于对患者进行社会适应训练和就业技能训练的具体准备,此时经常与社会工作者、职业指导人员商讨有关事宜,如果就业目标已经确立,就应当促使患者更多地投入工艺制作活动、教育活动及各种劳动中,安排他们参加技能训练。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协助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协调的人际关系,这是患者今后维持社区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否则他们即使有较好的技能也无法重返社会。
4.社区康复期:患者回归家庭和社区,在监护人的保护下,由社区医生帮助,完成必要的康复和社区的社会活动。
精神病患者在发病初期一般能独立完成起居动作,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智能和体力逐步衰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在晚期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同时,精神病患者经常出现反常的作息习惯,睡眠障碍,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并影响周围人的休息。因此,防止精神病患者智能和体力衰退及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训练的重要目标。安排精神病患者参加各种作业活动(工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常用手段和方法。
工疗的基本目的是根据治疗要求,通过适合病情需要的活动,消除患者精神活动中的病态表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各种有利条件,协助患者建立乐观情绪,保持精神愉快。在进行集体工疗的过程中,患者不可避免地相互交往,有助于建立感情,改变与世隔绝的状态,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通过一些轻重不同的体力活动,患者还可以得到更好的体育锻炼,使躯体的各个生理系统的功能趋向正常。此外,患者可以借此获得良好的学习机会,并且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又可以培养适应环境和生活需要的独立自主能力。工疗活动中制成的产品,往往给患者带来一种特殊的喜悦和信心,表明其已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由于环境条件不一,患者的病情以及其本人的职业、习惯、体力、性别、文化水平、爱好和治疗要求各不相同,工疗的方式必须随之做出相应的选择和安排,应根据工疗组织机构的规模和范围,采用由简入繁和不同性质的作业,以适应各式各样的要求,一般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形式:
1.室内工疗:可制作手工艺品,如糊纸盒和纸口袋、编织、刺绣、贴花、雕刻、泥塑、油漆、缝衣、修鞋、制作玩具等。可根据条件开展多种项目,甚至使用车床进行加工、烘烤面包、制作糕点等。
2.室外工疗:如种植花木、蔬菜、果树,饲养鸡、兔、牛、猪和用小动物做科学实验,有条件的还可以养鱼、甚至大田劳作、修理花圃等。
精神病患者常不注意个人清洁卫生,表现为长期不洗澡、不梳头、不洗脸、不刷牙、不换衣服等。训练人员应主动接近患者,详细了解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患者衣着懒散,不修边幅可能是精神病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由于下面的原因:
1.经济原因:患者入院后只穿一套衣服,一年四季都穿一样的衣服,长期不更换,是由于患病后无经济收入,又得不到亲戚朋友的帮助,无法购买衣服及洗漱用具等生活必需品。对于此种情况,训练人员应与社会工作者一起,与患者亲属取得联系,寻求患者亲友的资助。必要时也可与社会福利保障机构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
2.生活习惯:某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不修边幅、不注意个人外表的习惯,对于这些患者,应适当提醒,指导其注意个人卫生,要求日常穿着打扮与季节、场合、身份、年龄、性别等相符合。教会生活常识,如各种化妆品的使用技巧等。
3.其他:遮光镜的使用应注意,根据光线的强弱情况戴上或取下,避免因在光线弱的地方用遮光镜导致视线模糊而出现意外危险。
精神病患者入院后的饮食问题,是训练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训练目标是出院后能正常进食。患者进食问题,可表现为饮食过量、过少、吃异物、偏食等,有时还会出现与别人抢吃食物的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时会出现“怀疑食物中有毒药”的迫害妄想,在独自进食时表现更明显。
训练方法:组织患者集体进食,使患者体会“家庭”的温馨感觉和与患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以便减少寂寞感。同时,集体进食还有利于增强患者的食欲。
精神病患者处理家庭中的日常事务的能力降低。家务的范围非常广泛,从简单的扫地到复杂的烹饪,都属于家务的内容。下面以烹饪训练为例加以介绍。(www.daowen.com)
烹饪训练是一种家务劳动及社会生活技能的训练措施。国外一些精神病院早已开展精神病患者的烹饪技能训练,作为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一种手段。烹饪技能训练的对象多数是合作行为较好、病情稳定的长期住院患者,也可选择劳动态度欠佳和病情基本缓解的急性患者参加。烹饪疗法的疗程为2-3星期,每星期5天,每天上午用2小时参加菜肴的烹饪操作实践,中午共同品尝自己的作品,下午用2小时学习烹饪知识。在实施过程中,由有经验的厨师讲解理论知识和操作要求,如刀工、鲜活加工、火候、油温、调味以及菜肴的制作方法。实际操作时进行示范带教,积极辅导患者自己操作,同时安排数名工作人员配合指导并作适当的监护。间歇时间内安排患者参加适当的文娱活动。每次品尝作品后,都要共同进行简短的评价。在疗程结束前由工作人员和患者一起进行总的考评,总结交流参加这项活动的收获。由于烹饪技能训练使患者学会了一定的技能,亲口尝到自己的作业成果,特别是增长了浓厚的兴趣,更增强了主动参与意识。这项疗法对患者今后回归社区和家庭也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反复与亲人、邻居、学校、单位同事、社区中的各种人打交道,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精神病患者与人交流的能力下降,恐惧社交,避免与人交往,日常打招呼用语可能误认为有迫害企图。长期住院以后,因为医院中的人际关系简单,社交能力可进一步下降,出院时不敢面对复杂的社会,常有恐惧心理,不敢与人交流。
训练方法:住院期间,根据病情不同,把患者编成不同的小组参加活动,为患者在集体活动中创造交流的机会,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小组活动要求有周密的组织和精心的安排,并且需要创造条件,增加设备,才能使这项治疗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作人员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加强责任感和同情心,想方设法培养患者的欢乐情绪,随时注意每个患者的举止行动,避免发生意外。小组活动的形式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医院的条件来确定,下述形式可供参考:
1.工疗小组:三、四级康复区患者可从事包装、装配、缝纫等项目;五级康复区可从事印刷厂、制花厂、养殖场、种植场等工、农业生产劳动。
2.娱疗小组:娱疗是娱乐治疗的简称,对于促进人际关系,加强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克服逃避环境、孤僻、内向、离群独处的倾向有着显著的作用。娱疗内容包括听音乐、学歌咏、看电影、看电视、跳舞、做游戏、下棋、玩纸牌、阅读书报杂志,以及做健身操、练气功、打太极拳、各种球赛、田径运动等体育锻炼,甚至还可在细致准备和妥善组织的情况下,游公园和访名胜古迹等。
3.自我服务劳动小组,如:①帮厨小组;②绿化小组;③环卫小组;④洗缝小组;⑤理发小组;⑥售货小组;⑦治保小组;⑧劳务小组(承做临时性劳动)。
4.文体及学习小组
A.定时读报、收看新闻,定期进行卫生教育。
B.除每日文体活动外,有计划地组织几次运动会、文娱演出以及各种竞赛活动,优胜者有奖。
C.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书法、绘图、歌舞、朗诵、话剧、故事会、音乐欣赏、文学评论等,组织患者创办墙报、修整园地、作品展览等活动。
D.组织游园、郊游、野餐、生日庆祝等活动。
E.组织联欢会,各级病区之间,职工与患者之间,患者与亲友之间,与邻近单位职工之间,与出院回归社会的老病友之间等各种形式的联欢会,以增加患者与社会的接触,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F.探视与出试:为了加强患者与社会的联系,应动员患者的亲属、朋友、同事及领导来医院探视,没有亲友的也要动员在工场就业的老病友,或已升级的病友,或医院的工作人员来探视,配合医务人员,启发患者生活的欲望和康复升级的要求,增强回归社会的信心。
有条件的患者应安排出试,如在周末、节假日、亲人生日或其他纪念活动时出试。出试亦可作为行为治疗的奖励。最好派车送、接患者。出试时间长短可根据奖励程度而定,如允许与亲人见面,共进一餐;半天;一宿;一日等。但不能影响训练计划,不可打乱生活规律。应向家属交代清楚出试作为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等,取得家属的配合。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常有新的交通工具、建筑物出现,对于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来说,出院时的社区环境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住院期间患者一般被限制在医院、病房及医院周围的小范围内活动。出院后患者散步、购物面临许多不熟悉的场所,与不熟悉的人见面,很难预测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另外,交通工具使用困难,如乘坐出租汽车不敢或不会与司机交谈,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不会买票、转车、与售票员沟通,有时还会遭到一些人的白眼,甚至辱骂等。因此,训练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要适当组织一些活动,反复模拟出院后可能出现的情景,加以正确的指导,消除患者紧张、恐慌的心理。对患者的家人也要进行教育,在患者出院的初期,外出时最好有人陪伴,耐心地解答他的困惑。对患者所在的社区的人员也要加以教育,对待患有精神病的人要友善,不能加以歧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