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偏瘫患者的功能评估及相关问题

偏瘫患者的功能评估及相关问题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2-1偏瘫患者肢体异常运动模式Brunnstrom提出的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偏瘫临床治疗的基础,也是评定患者功能障碍的依据。偏瘫后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包括上肢、下肢、躯干的功能评定以及肌痉挛的评定。偏瘫患者除具有一般患者的心理变化外,还有因脑部受损的部位、范围、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和情感障碍。因此,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评测及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十分重要。

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障碍,首先表现为弛缓性麻痹,随着“休克期”的消失,失去皮层中枢控制的皮层下中枢运动反射释放,出现原始的异常运动模式。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群间协调紊乱(表1-2-1)。

表1-2-1 偏瘫患者肢体异常运动模式

Brunnstrom提出的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详见总论的有关内容)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偏瘫临床治疗的基础,也是评定患者功能障碍的依据。但是此恢复过程依患者的病情而有差异,有的患者可能停留在某一个恢复阶段上不再进展。

由于脑血管意外的发病机理与下运动神经原损伤完全不同,其评定就不能仅考虑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而要有能反映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本质并对康复治疗起指导作用的评定指标。目前,国际上对偏瘫运动功能评定的主要方法,除Brunnstrom方法之外,还有Bobath方法、上田敏评价法、Fugl-meyer评价法、MAS评价法和MRC方法等,它们各有特点,但基本上都是根据偏瘫的恢复机理而制订的。偏瘫后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包括上肢、下肢、躯干的功能评定以及肌痉挛的评定。本节重点介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定方法。

(一)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Fugl-Meyer评定法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见表1-2-2,Fugl-Meyer评定法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见表1-2-3。运动积分的临床意义见表1-2-4。

表1-2-2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法)

续表

续表

表1-2-3 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法)

续表

表1-2-4 运动积分的临床意义

(二)躯干控制能力的评定

躯干控制能力的评定通常使用Sheikh法,见下表1-2-5。

表1-2-5 偏瘫患者躯干控制测定法(Sheikh法)

(三)肌痉挛的评定

目前对肌痉挛的评定多采用修订后的Ashworth法,见下表1-2-6。

表1-2-6 修订后的Ashworth痉挛评定法

平衡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分级,可采用Fugl-meyer的评定法。该评定法将障碍的程度分为7个级别(表1-2-7)。

表1-2-7 平衡功能Fugl-meyer的评定法

续表

进行手功能实用能力评定时,需要准备如下物品:

雨伞一把。

带拉锁或锁扣钱包一个。

硬币若干。

长度为约10cm的指甲刀一把。(www.daowen.com)

带袖扣衬衫一件。

评定内容见下表1-2-8。

表1-2-8 手功能实用能力的评定方法和内容

手功能实用性的评定标准是根据以上5个动作的完成情况而判定的,评定标准如下表1-2-9。

表1-2-9 手功能实用能力的评定标准

续表

见第三节的有关内容。

偏瘫患者除具有一般患者的心理变化外,还有因脑部受损的部位、范围、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和情感障碍。如发病早期有的患者表现出对疾病的不理解和否认。多数患者有倒霉、怨恨甚至愠怒心理以至态度生硬、拒绝合作,尤其容易对亲属反映出来。这有时会造成治疗师和亲属疏远患者。而此时实际上是患者最需要心理治疗的时候。之后,有些早期各方面有所恢复患者,容易产生过高的期望,急于迅速康复,希望立即改变偏瘫、失语的状况,但事与愿违,由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的恢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至少数月甚或一年以上,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功能难以恢复或不能完全恢复,不得不接受遗留偏瘫、失语的事实,这对患者心理上是很大的打击,因此多数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抑郁症,表现为忧愁、悲观、失望、焦虑、淡漠、迟钝、兴致索然、失眠、企图自杀等。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大脑皮层功能紊乱,高级神经系统对情感释放失控,造成患者情绪极不稳定,只要有轻微的刺激常会引起激动、发脾气或伤感,甚至哭泣或呆笑。上述情感障碍必然会影响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不能与治疗师配合,甚至对家属的督促产生反感,难以达到应有的康复效果。因此,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评测及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十分重要。

心理治疗可采用个别治疗与集体治疗等方式进行。请参阅有关章节。

另外,还需要对患者家属以及陪护人员进行必要、明确的解释,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一)疾病预后

偏瘫是一组起病急、预后差的疾病,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死率为5%-15%,伴有严重意识障碍、脑水肿、出血性、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脑干损害者预后更差,而且脑栓塞存活者约有50%-60%的复发率,再发时病死率较高。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病死率更高,其死亡率往往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损害程度、全身情况和有无并发症等。在数日内多数死于脑疝,一周以后常因长期昏迷、继发感染等而再度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与病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的多少、有无并发症及是否得到适当的治疗等有关。颅内动脉瘤出血急性期的病死率为40%,存活者约1/3复发,发病后2周内复发率最高。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预后较动脉瘤为好,病死率约为10%-25%,复发率也较低,约<25%。

(二)康复预后和社会回归

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良好与否与病情轻重、治疗是否及时、患者年龄、有无合并症、患者对康复治疗的态度等因素有关(表1-2-10 )。

表1-2-10 影响偏瘫患者康复的成败因素

一般认为,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可从发病后数日开始,6个月内90%的患者恢复达到顶点。恢复的顺序一般为:先下肢后上肢,先近端后远端。如能及时且坚持足够长时间的康复治疗,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将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国内外研究报道:80%-90%患者可恢复步行,60%的患者日常生活可完全自理,30%的患者可恢复工作。

由于病情轻重不同,总有一部分患者的肢体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准确和及时地判断肢体的功能预后,将有利于康复治疗中尽早采取一些代偿性措施,以利于患者达到部分生活自理(表1-2-11和表1-2-12)。

表1-2-11 偏瘫后手功能恢复的预测

表1-2-12 偏瘫后下肢步行能力的预测

偏瘫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人群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患之一。由于迄今临床上尚缺乏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一旦发生偏瘫,就会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社会和医务工作者进行强化宣传教育,及早检查和发现各种偏瘫的危险因素,定期随访,并按照病人不同的严重程度,坚持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是防治偏瘫中的重要一环。

1.每年至少测量血压1次,特别是35岁以上人群。对已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必须进行规范化的抗高血压治疗,定期复查,巩固疗效,避免治疗时轻时重、不规则用药和血压高低波动。

2.对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除接受有关专科的治疗、监测外,还应列为防治的重点。

3.对已确诊或拟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应重点干预、定期随访治疗。

4.监测血脂,如果血浆胆固醇水平过高,可采用膳食调节和药物疗法。

5.戒烟,特别是合并有其他因素者,宜规劝其戒除。

6.饮酒适量。如果患者并无禁忌饮酒的疾患,每日饮用少量酒精饮料(葡萄酒<150ml、啤酒<350ml或烈性酒<30ml,可能有助于降低卒中危险。

7.减少钠与脂肪的摄入。对饮食偏咸、过腻的中老年人,建议改善饮食结构,保持清淡,多食蔬菜、水果。

8.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9.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防治便秘

10.认识偏瘫的症状,一旦出现可疑的迹象,应立即就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