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点检:企业设备管理管家

点检:企业设备管理管家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点检”这个词汇,在当今企业设备管理人群中早已耳熟能详,而且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设备管理方式。那么,什么是“点检”,为什么要“点检”,到底“点检”是做什么的,这一连串的问题,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对“点检”的深入了解,现已全面认识到“点检”的意义:是企业产品作业线设备的“管家”;是一种及时掌握产品作业设备运行状态,指导产品作业线设备状态检修的一种严肃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点检:企业设备管理管家

“点检”这个词汇,在当今企业设备管理人群中早已耳熟能详,而且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设备管理方式。“点检”的概念,早在1978年的武汉钢铁厂就已经引入,而真正开始推广并较之武汉钢铁厂点检制更为深化和标准化的应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宝山钢铁厂从国外引进成套装备后,经过系统地学习后才逐渐理解的。

“点检”这两个字原本出自日文,意译为“检点、检查”的意思。早期引入时,“点检”的定义就是对企业的设备,利用人们的感官,或简单的仪器、工具,或精密检测设备和仪表,按照预先制定的点检计划,定人员、定地点、定项目、定周期、定标准、定路线、定方法、定检查记录(又称之为八定),实施全面、全过程的性能检查。

回顾我国的设备发展史,作为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起,面对着一些不复杂机构组成的机器设备,一般都比较简陋,为了能开工,就一直忙碌在车间、机床旁,经历了初期的“经验维修”、“不坏不修、坏了再修”的阶段。那时,企业作业主要依靠“事后维修”来维持运转,根本谈不上开展专业的“点检”工作。

在我国建设初期实施的是“计划预修制”,企业的设备从没有管理进入到了有计划的维修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没有设专职的“点检”岗位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从维修的经济性出发,把“计划预防维修制”向前推进了一步,即“一种能与产品的作业互相结合得十分密切的维修方式”,来替代原有的制度,英文缩写是PM,这就是现在经常说的“生产维修”。这里“生产”二字真正的含义,则是“服务与产品”。因此,“生产维修制”即“服务与产品的维修制”,是根据企业的产品作业设备在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大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维修手段(即所谓的“维修策略”),使设备能够确保在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作业成本的前提下,得到相应的针对性的预防维修。也就是说:要使“设备的故障损失和修复故障的维护修理费用的总和”为最少的一种维修、保养方法。(www.daowen.com)

1971年,日本电装公司实施“全员参加的PM”,即“TPM”。特别是在企业产品操作岗位上,推行了“日常点检”,同时,在设备上设立了按“产品作业线”为管理区域的点检员,“点检”负责一条产品作业线设备的管理,形成了“点检管理设备的制度”和一套科学的基础管理方法。

多年来,国内、外企业的实践,证实了“点检管理设备”是一条成功管理作业设备的路子,要建立“点检管理设备制度”,它是企业实行“全员生产维修(TPM)”,即企业实施“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参加的服务于产品的维修”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点检”,为什么要“点检”,到底“点检”是做什么的,这一连串的问题,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对“点检”的深入了解,现已全面认识到“点检”的意义:是企业产品作业线设备的“管家”;是一种及时掌握产品作业设备运行状态,指导产品作业线设备状态检修的一种严肃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