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厦钱庄信局封辑存详解

江厦钱庄信局封辑存详解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宁波坊肆拆迁旧屋时发现一批清代通过民信局寄送江厦广和、厚益钱庄王体山先生的信局封。五口通商之后,宁波江厦钱庄、银行、信局激增,成为沿海金融贸易中心,商业十分繁荣。⊙图5第六件从东北营口立生钱庄经远洋轮船水路邮递的宁波民信局封特别引人注目,行距达上千海里。原件封背残,未见信局戳记。

江厦钱庄信局封辑存详解

20世纪90年代初宁波坊肆拆迁旧屋时发现一批清代通过民信局寄送江厦广和、厚益钱庄王体山先生的信局封。这批旧信封共八件,其中两件封背破烂无法辨认,余六件尚完整。内几件封背书有日期,时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前后,收件人为同一人。

宁波自古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埠。宋朝淳化初年(约990)前后建置市舶司,之前置有广州市舶司,其后置有泉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已有千年历史。市舶司集海关、外贸、商务、船政以至宾馆、码头仓库等涉外机构于一体,宁波市舶司曾经设在甬江边的江厦街。五口通商之后,宁波江厦钱庄、银行、信局激增,成为沿海金融贸易中心,商业十分繁荣。三江口水陆交通发达,周边慈溪、镇海、定海(昌国)、余姚各县都相当富饶,巨商辈出。民间有“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之谚,形容旧时宁波三江口之繁华。从清末民初一份资料中可见宁波城内私营钱庄、银行达到一百二十余家。这批钱号遗存的旧信封记录了清代光绪年间信局为钱号通信汇银服务的历史,特别是“东北营口立生钱庄经森昌盛轮船局海路邮宁波江厦广和钱庄封”更为珍罕。下面作一简介,供宁波金融史、信局史研究学者以及集藏界的朋友参考。

第一件由慈北发寄宁波广和钱庄,中式红框美术信笺,上书:“内福函即寄宁波江厦送广和宝庄内王体山先生升启,慈北翁益新缄。”封背盖“慈北鸣鹤场福润隆记信局”红色信局戳,甚清晰。(图1)

⊙图1

⊙图2

第二件由慈北惟善堂发寄甬江厚益钱庄,中式红条信封,上书:“内福函即寄甬江送厚益钱庄内呈王体山先生启。”封背盖“慈北鸣鹤场福润隆记信局”戳,此戳上半部分不清,下方可见“隆记信局”字样(戳式同上)。上方书“局力讫”,即发信人已付邮资。旧时钱会、堂会以土地为经济基础,宗族内按堂(户)分股,大的堂会曾使用会票,具有钱号职能。右侧记有慈北惟善堂与甬江厚益钱庄银钱来往的账目,按申元用商码记载,商码上方书“申元764……规元1323”,(图2)记载了钱会与钱庄间银两银圆往来。清代到民国时期上海周边各省银两都以申规(又称规元)计,其来历大抵起源于上海豆商。咸丰八年(1858)由外国银行公决,将往来账目一律改用上海规银,以后通用全市。即以标准银用98相除得来,98两纹银等于规元100两。标准银成色为0.935347,以98除之得0.916666。即规元银1000两含纯银916⅔两,而银圆通常说法为七钱三,时有上下差价。

第三件梅花图美术封,上书:“内函即送甬江双街交甬江厚益宝庄内呈王体山先生升启,慈西朱清莽手缄。”封背盖“慈城□□信局”红色章,信局字号不清,另手书“力讫”,表示邮资已付。(图3)

⊙图3

⊙图4

第四件红条封,封正面书“函送甬江交广和宝庄即呈王体山先生台升”,盖“继述堂书柬”章。又一件慈北地方钱会的银信。封背盖“掌起桥全盛泰记信局”红色戳记,上书“酒力讫”,即发信人已付邮资,也表明了堂会与钱庄间经济业务联系。(图4)宁波三北地区重镇掌起桥、鸣鹤场,是宁波帮商贾云集的地方,实力雄厚。地方上有信局与信客以宁波、上海为其中心同全国联网,传递银信迅速方便,信用颇著。大上海巨商船王、上海宁波同乡会领袖人物虞洽卿就是三北人。(www.daowen.com)

第五件由甬申线轮船水路邮递宁波的信局封,发信人为上海叶廷辅,中式封。上盖“丰裕行书”红色印章,为上海洋行与宁波广和钱庄之间往来的银信。封正面书“封内要函烦与寄甬江钱广和宝庄王体山先生”。封背书“丙申九月拾壹日护封”,丙申即光绪二十二年(1896),盖“上海协大信局”红色戳。外手书“酒例代给”,即由收信人付邮资。此件正面上下交接处用火漆封口,火漆上盖全英文椭圆形章两枚,文字为“China & Jap—Rading Company ShingHai”,另见盖“如意”章,看来是一家在沪的日商洋行。(图5)此函有可能是件挂号邮件。五口通商以后上海港口发展迅速,远远超过了宁波,成了东方明珠,引起隔海相望的大批甬人涌向申地,从事金融业工商各业,到了清末人数已达数十万之众。信局(民营邮局)与信客业随之兴盛起来,信客频繁往返于东海甬申航线。据宁波清道光通裕信寓碑和史志记载,在清道光年前后甬人首倡民信局,尔后逐渐以上海为其中心,有它的历史渊源。

⊙图5

第六件从东北营口立生钱庄经远洋轮船水路邮递的宁波民信局封特别引人注目,行距达上千海里。此件中式红条封,由次营王凤书托寄,上书“内安要家书烦寄宁波江厦送广和钱庄内呈王体山先生升启”,正背面盖“营庄立生书柬”红色钱号章。封背中缝书“护丁酉(1897)九月十八”,以及“太和693元营申规524两另1323文……”为钱庄间往返商码账目。中下方盖“营口森昌盛轮船局”碑形双线红色信局戳,另右中位置手书“酒资付讫”,即发信人已付邮资。(图6)此封实录了清代光绪年间从东南沿海甬江到东三省的一条重要海运邮路,以及营口立生钱庄和宁波广和钱庄之间的金融业务往来,颇为珍贵。前几年营口市史志办公室曾向本人征集从宁波市江北区浮石亭发寄的三件经民信局水路邮递的信函,都是从宁波远渡重洋传递至东北营口北洋舰队湄云号大兵船的影印件,信笺收件者为舰上在役官兵。当年湄云号舰上有不少宁波籍水师舰员,他们参加了悲壮的甲午中日海战。其中有一件癸巳(1893)小春月由宁波江北袁宅经宁波全泰盛轮船局发寄,中转盖上洋全泰盛轮船局戳,落地盖营口全泰盛轮船局戳。此封家书和与拙藏“东北营口立生钱庄经森昌盛轮船局海路邮宁波江厦广和钱庄封”,反响甚大,鉴于相关史料记载极少,营口市史志办获悉后收录馆藏,来信深表感谢,并在主办的《营口春秋》2012年第2期上特著文介绍。

⊙图6

第七件文卿发寄,梅花图美术封。上书:“呈甬江厚益钱庄王体山先生亲披。”原件封背残,未见信局戳记。(图7)

第八件中式红条封,上书:“内要安函仰局送甬双街广和宝庄内呈王体山先生升,慈西朱清莽手缄。”上方书“力讫”,即资费已付,信局戳漏盖。(图8)

宁波人富有经济头脑,首倡先进的钱号银钱“划汇”(票据交换)制度,同时又经始民营信局,时间当在清嘉、道前后。据民国《鄞县通志·政教志·邮政》记载:“吾甬素以商业著称,郡人足迹遍于全国,间且及于海外,故交通事业也随商业而发展。邮电未有设施时,甬人首倡立信局,及沪甬通商以后,又有信客之专业。”五口通商后金融业的繁荣推动了交通邮递事业的发展,可见私邮——民信局、信客(水客、足夫)服务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图7、图8

据考,中国民信局及信客业起源于钱庄,特别自从鸦片战争五口通商前后,各地票号纷纷兴起,东南沿海一带经商者日众,推动金融业迅猛发展,仅宁波一地大小钱庄就达数百家之多。各地钱庄商行之间的汇通,钱庄与客户之间银票与划汇传递,钱庄与商号之间清单互换,市场即时银钱兑换,行情、商情通报等等都需迅速传递,民信局与信客业随之兴盛起来。上面几件同钱庄相关的信局实寄封,看起来并不十分起眼,但是它们佐证了钱庄业同民信局、信客间的密切关系,非常生动地呈现和记载了这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