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竺师爷在湖南岳州府的经历

竺师爷在湖南岳州府的经历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十六件红条封正面书“内安要函,烦贵局寄至湖南省岳州府正堂署内恭呈竺师老爷篆钜封勋启”,左上方书“号金已给,酒资照例”,是一件挂号信函。据记载,慎修书院位于湖南岳州。⊙图28-1⊙图28-2⊙图29-1⊙图29-2第二十九件竺师爷留存湖南岳州府银两兑换制钱清单,共两件。岳州府寄上海信件收费六十文,因路程较远。由湖南岳州府汇银至上海,英洋一元仅收制钱十文,信函每件六十文,而从汉口发信到岳州府只收二十四文。

竺师爷在湖南岳州府的经历

第二十六件红条封正面书“内安要函,烦贵局寄至湖南省岳州府正堂署内恭呈竺师老爷篆钜封勋启”,左上方书“号金已给,酒资照例”,是一件挂号信函。左下方书“寓邗上龙川李蓉仙手缄,十一月二十一日”,右上左下各盖红色名章一枚。封背盖“仙镇全泰盛轮船局”与“镇江西坞街全泰盛轮船局”红色双格碑形中转戳。封书“号金已给,酒资照例”,指挂号费寄件人已付,信资则由收件人支付,是一件双向收费的挂号实寄封。(图26)

此信是李蓉仙从邗上龙川寄发,其人是扬州人无疑,但是官员还是商人不明,从书法看官员的可能性比较大,邗上龙川即现今的扬州仙女庙。

第二十七件有两函,一函为清光绪庚寅年(1890)湖南厘局要缄专呈岳州府公函,中式压凸型美术封,上书“内要缄专呈府幕竺师老爷升启,厘局冯缄”。此件应是岳州府驿站差役专呈(图27-1)。

另一函湖南岳州府“李萃升钱号”开具给府账房的银票,上书:“计来银票柒张,岳平足纹……”按岳平足纹记账和付出(岳平比申平为98.5/98)。右上角盖“银钱通商”红色章,中盖“计数不缴”“如数两讫”,以及鸡毛状“李萃升钱号”章,共计九枚。

官方钱庄财经往来划拨入账按银两计,体现我国银本位制。折扣以95或98岳平以及申平计(详后),纹银以两为计重单位,并未用洋银圆角分十进位记账。银票账目使用大写与商码混写,在清末商界常能见到(图27-2)。

第二十八件湖南岳州府慎兴祥钱庄付慎修书院银票,上开:计付大宝三只51两4钱4分、51两4钱7分、51两3钱9分以及散银,共申色九八色纹银贰百两正(整)(商码计数),慎修书院照。腊月廿六日。单盖“庚寅”年红色花戳、“慎兴祥” 章、“计数不缴”方章以及右上方花章,文字不清。慎兴祥应是一湖南民间钱庄。银票使用申规作为记账单位,而每锭元宝(大宝)重量在五十两以上。(图28-1)

⊙图26

⊙图27-1

⊙图27-2

岳州府付慎修书院代录账目,上记岳平足纹按九八规元、九八五规元、省平、申平多种,但基本上还是以九八计。共付岳平足纹800两,折制钱862串文,如数交书院首士收。(图28-2)以上两件都是湖南省岳州府支持教育的经费支出,记录清代地方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据记载,慎修书院位于湖南岳州(今属岳阳)。府城原有岳阳书院,集所属各县生童肄业,“然学为帖括而已,于经术阒然无闻”,知府文忧之,光绪十一年(1885)即借文昌宫地,“添设经古一课”,“以翼学有实济”。因“虑无定所”,十三年,捐资倡建新院,名“慎修”。有讲堂名端本,设辨志、求己、诂经、复性四斋。“其意以经术为端,而维理学之本”,“聘定实学夙著之人主讲”,课士之法,一本周程诸子,“日有程,月有试”。原件正是竺钜封任府台师爷捐资倡建慎修书院时所留下亲笔签书的银票账单,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慎修书院在1903年改为岳州府中学堂,系现今岳阳市一中前身。

清代到民国时期上海周边各省都使用申规(又称规元),其来历说法不一,大抵起源于上海豆商。咸丰八年(1858)由外国银行公决,将往来账目一律改用上海规银,以后通用全市。即以标准银用九八相除得来,九十八两纹银等于规元一百两。标准银成色为0.935347,以九八除之得0.916666。即规元银1000两含纯银916⅔。申规或规元记账在收藏家和参展邮集中的实寄封、领单、收款凭证、账折、发票、税票等古物中都能见到踪迹。申规之外,武汉的“洋例银”、天津的“行化银”、营口的“过炉银”都是当地通行的“虚银两”,为官商记账单位。

⊙图28-1

⊙图28-2

⊙图29-1

⊙图29-2

第二十九件竺师爷留存湖南岳州府银两兑换制钱清单,共两件。古代银钱兑换鉴于铜铸制钱成色相差悬殊,特别是清咸丰以后,每十两铜竟铸制钱达300文,而康熙时仅铸80文,所以兑换银两必须按质论价了。竺师爷附于信封内银两兑换制钱清单第一件是庚寅年(1890)十二月廿八李萃升钱庄银钱兑换清单,上书:“计换岳平足纹共壹佰拾壹两柒钱肆分,价148扣,计壹佰陆拾五串叁佰七十五文。”即165375文,按成色加制钱5万余文。上盖“李萃升” 红色钱号章,“庚寅”年花章,以及“银钱通商”“如数两讫”“计数不缴”章共六枚。(图29-1)

另一件李萃升钱庄十二月廿八银钱兑换清单(两件同一日),“计换岳平足纹叁两九钱壹分叁厘,价148扣,计五串七百九十壹文”,即5791文,每两纹银兑换制钱1480文,即148扣。单式同上。旧制斤两之间是十六进制,即准斤十六两。而两以下都是十进位,历史上国库黄金白银都以两计,不用斤,如一千六百两纹银没有人说成一百斤白银的,官方文件也不这样写。纹银两以下钱、分、厘、毫实际使用一般只到四位,药铺到七位,即钱、分、厘、毫、丝、忽、微。各地县志征税项中竟有达到十三位的,微以下又分纤、沙、尘、埃、漠,不清楚能用何种精密的科学衡器测量出来。(图29-2)

第三十件光绪庚寅年(1890)湖南“岳州全泰盛信局”经折(账折)。蓝色布面硬折,正面贴黄纸条,上书“竺师老爷”,硬套内另用红色和绿色两张硬纸板相夹,上方红纸板中央手书“全泰盛折”,左右两侧各盖“岳州全泰盛信局”戳一枚,因盖于红色纸板上,显示不太清晰(纸戳同色)。(图30-1)内折首页白宣纸,上书“光绪十六年立,凭折收付”,中间盖“庚寅”年份戳记以及“岳州全泰盛信局”戳,十分清晰。折内分两段,共二十余页,前段记录九款内一款划销,每款上盖“宏发”红色鸡毛信状戳记。计岳州府寄汉口信函,共五件,每件收费二十四文,有两款除信外另加“并件”“烟袋一梗”,仍记二十四文,未加价,说明信局收费计程不计重。岳州府寄上海信件收费六十文,因路程较远。汇银“冬月初二发申洋柒元正(整)”,记七十文,“腊月初二发申洋二十元正(整)”,记二百文,七款合计四百五十文。同拙藏上洋全泰盛轮船局己丑年经折记载信函为一百文,汇银每元二十文,相隔仅一年余,邮资变化竟然如此之大。由湖南岳州府汇银至上海,英洋一元仅收制钱十文,信函每件六十文,而从汉口发信到岳州府只收二十四文。其中可能有个地区差价,因内地人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比沿海地区低,为之各地区信局收费并不统一。经折的另一段记录了由汉口和上海寄岳州府的信件共四件,后书“当面结清”。(图30-2)

经折第一款记录“冬月初二发申洋柒元”,留存有木刻版印制的蓝色全泰盛汇款单原件。单上方印“全泰盛领票”,内书“今收到竺师爷固□内洋柒元正(整),送至上海可炽栈内竺,照信查收,守候回音。此据计票不缴。光绪十六年冬月初二日票”,下盖“岳州全泰盛信局”红色戳。此件如同当今邮政汇单,原件保存完整无损。(图30-3)

⊙图30-1

⊙图30-2

经折最后一款记载“十一月廿九来汉信一书。谢敦和来”,遗存有“汉口袜子街横巷全泰盛旱信局”邮递的实寄封。原封用毛边纸自制中式信封,中贴红条,正面书“内安要函烦局友速寄至岳州府送交岳州府正堂内交竺师老爷甫钜封升,由汉皋谢敦和拜托”。(图30-4)封背书“酒资照例”“庚葭月念壹日汉封”,左下方收件人竺师爷书“十二月初二到”,中间盖“汉口/袜子街横巷/全泰盛旱信局”红色碑形三格戳,从旱路邮递。此函十一月廿一日由汉口谢敦和从信局发寄,在竺师爷经折上登记在册。(图30-5)

一封经折、一张汇单、一件实寄封三位一体,如此完美的清代民信局实物资料迄今可谓绝无仅有,极为珍罕了。三件实物品相皆佳,精致万分,特别是经折,制作考究,从外套到护卡、内页都完好无损。据国内外有关中国民信局的资料考证,先前收藏最早的经折为宣统辛亥年(1911),竺师爷遗存下来的实物史料将该年代推前了廿余年,而存世硬套经折目前仅见该孤件。

第三十一件竺师爷在岳州府辞任前发信上洋宁波帮大佬恳请觅职函,原件使用红色信笺,共五页。封正面书“内加□□敬求父亲大人面交阮星阶先生升启,男钜封自岳州府署缄”,上右下左盖红色私章各一枚。(图31-1)函书:“……星阶老伯世大人……附启者侄自邗而汉叠奉两函……承樊舍亲荐就岳州府幕,一切情形,想家严早达清听,毋庸详赘。惟路隔重洋,出息有限,深有鸡肋之慨。吾伯居荟萃之区,将来遇有机会,尚望借重鼎言……务求与瑞海先生婉商,再用一年,然家严虽精力就衰,奈家需孔殷,侄又独立难支……”(图31-2、31-3、31-4、31-5)。

⊙图30-3

⊙图30-4

⊙图30-5

竺师爷信函中多次出现朱葆珊(朱葆三)、叶澄衷、樊时(樊时勋)、陈瑞海、阮星阶等在申宁波帮著名人士,除前两位之外,樊时勋、陈瑞海在清末宁波旅沪商人中也处于重要领导者地位。1902年成立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和1904年成立的上海商务总会中,宁波旅沪商人的头面人物占据会董最大比例,商业会议公所的5名总董中,有严信厚和朱葆三,在13名议董中有朱葆三、袁咏笙、苏宝森、李云书、张让三5人,均占三分之一以上,会员中有袁联清、虞洽卿、樊时勋、丁钦斋、陈子琴、陈瑞海、张乐君、干兰屏、李咏裳9人,且由严信厚任总理,周金箴任副总理兼坐办。在1904年以后的历届商务总会领导阶层,宁波商人仍占优势,不仅原有的阵容基本保持着,而且还有新的宁波人增选上去。此外,旅沪的一些宁波籍著名商人还在1907年发起成立了浙江旅沪学会,上述不少人物均是其中重要成员。

由朱葆三任协理的海丰、赣丰公司中,严子均、李云书、樊时勋是董事。竺师爷从江西吉安府旋申从业可炽铁栈,就是由樊时勋推荐的,竺称樊为舅公。

(www.daowen.com)

⊙图31-1

⊙图31-2

⊙图31-3

⊙图31-4

⊙图31-5

第三十二件光绪壬辰年(1892)竺师爷续婚,著名的宁波帮人士徐棣荪送贺信,由甬申线轮船信客传递,红条封,正面书:“内函,外附贺仪壹封,祈饬送甬江宫前泰余钱庄竺钜封先生察收,徐莼渔缄托。”(图32-1)附笺两页,内书:“钜封大兄世大人阁下……阁下荣业甬上……足下于小春十三日大喜,届时当造府道贺,兹先具菲仪之缄,到祈笑纳……张镇生已于去年解馆回□,不在岳矣。致钟太守之函专为请帖,且读来书有礼尚往来之句,此笔人情却不得不讨,但是世情今昔不同,还请高明酌之,并祈加封直寄可也。又致笃斋之信,当为附志,待有回信,即当报阁……徐棣荪。”(图32-2、32-3)

上海宁波同乡会民国六年(1917)六月二十四日筹备建筑新会所,设建筑科,推朱葆三为筹备总主任,陈蓉馆、乐振葆、陈伯刚、徐棣荪等为主任。

第三十三件竺师爷续婚请帖,中式红条封,上书“内请帖,敬求汇寄为感,湖南岳州府正堂钟大人升启,竺钜封缄恳”,正面盖红色名章两枚。(图33-1)封内外加红纸封套,附大红纸请帖,上印“十月十三日尧儿述婚音樽,恭请阖第光临。竺肇昌顿首”,请帖由其父竺肇昌出面。

另一件红条封请帖,背书“壬辰菊秋初六日甬谨封”,上下盖红色方章封口,中盖“甬江泰余钱庄缄”章。(图33-2)内附红纸封套,上书“张师老爷镇生琭”,套内另附请柬。(图33-3)张镇生应是当班的岳州府师爷,但徐棣荪的信中告知张已解馆。

⊙图32-1

⊙图32-2

⊙图32-3

⊙图33-1

⊙图33-2

⊙图33-3

竺师爷续婚时已旋里,于宁波泰余钱庄从业,徐棣荪书信中已有提及,如“阁下荣业甬上……”即指宁波泰余钱庄,竺师爷函中也曾书“蒙樊舍亲荐就岳州府幕,一切情形,想家严早达清听,毋庸详赘。惟路隔重洋,出息有限,深有鸡肋之慨。吾伯居荟萃之区,将来遇有机会,尚望借重鼎言”。说明竺在远地当府台师爷,景况并不如意,“荟萃之区”指的是上海。

壬辰为光绪十八年(1892),两件续婚红条请帖封,正面书“敬求汇寄”字样,看来当时竺师爷在民信局发寄一批请帖,如同邮局的“大宗信函”,邮资可能打点折扣。

第三十四件竺师爷光绪壬辰年(1892)续婚前发岳州府张镇生大人的信笺,内书:“镇生我兄大人阁下:月前由全泰盛局寄奉……弟续婚在即,今附上请帖,至希不远千里,惠然驾临……所□制钱贰千叁百六十文,恳由徐尊渔(徐棣荪)先生处汇掷。缘弟迩来拮据万分,故再具函奉恳……敬请文安,诸惟澄照不庄。教小弟竺修尧……”由信的内容可知竺师爷临近续婚,手头并不宽裕,生活拮据,此件为催欠款信,与上一件竺师爷发张镇生师爷的请帖中的张镇生应是同一人。(图34)

第三十五件竺师爷二弟发寄的贺喜信,使用龙凤图双色信笺,印制十分考究和精美,比当今印刷品并不逊色,当时已采用套印工艺。腾龙图为红色,上配绿色诗文;凤凰图印橘黄色,上配粉红色诗文。可惜宣纸被蛀蚀得很厉害。(图35-1、35-2)

第三十六件竺师爷二弟竺修舜(启莹)所开具的菜单:

正席四小八大:鹅肉、火腿、拖虾、时菜、参蹄、酱肉、生炒鸡、酱鹅、火肚(鱼肚底)、翅羹、烤肉、鱼。

中便:鹅肉、拖虾、胗掌(香螺、枪蟹不合)、苏鱼、花生(火腿,价贵不配)、烤乌笋。两炒:虾仁、包肝。大碗:炒鸡、鱼、肉、羹、汤。

享先酒:鱼、肉、三鲜、花生、浑鸡、肝油、乌笋、甜羹,尚少两碗,托二伯父补之。(图36)

从今人角度看,上述菜谱并不算太铺张奢侈。

⊙图34

⊙图35-1

⊙图35-2

⊙图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