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竺师爷在江西吉安府任上记

竺师爷在江西吉安府任上记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件由竺师爷留存,郭景□有可能是船主,估计与林府台偕同家眷等人乘礼定轮宝舟赴江西吉安府上任有关。由竺师爷二弟竺启莹从九江全盛泰记信局邮寄至吉安府,其时竺师爷刚上任。竺师爷在江西吉安府任职时间不到两年,从乙酉年至丙戌年,此件发自竺师爷上任之初,可推定为光绪乙酉蒲月无疑。竺师爷于光绪丙戌年至己丑年从江西吉安府卸任后曾在上海可炽铁行、义昌成号以及江北扬州仙女镇从业。

光绪乙酉年(1885)初,竺钜封随林府台大人去江西吉安府赴任,此行是竺师爷踏入仕途之始。是年已婚,妻刚怀孕。竺师爷留存的书信集按时间排列,最早两件经民信局传递的封笺是在上海候船期间收到的。

第一件“镇邑全泰盛记信局”专递封,由宁波镇海邮上海礼定轮。使用中式双色套印美术信封,图案为书童开门迎接一骑驴送信的行者。封书“内安要函,烦寄上海全盛局呈施利祥先生,费神专递礼定轮宝舟内递竺蕖峰先生查收,内托”,封背中缝书“乙清和月初六日,蛟川江南封,费神弗耽搁为要。酒资代给”。显然,此专递邮件由收信方付资,阴历四月别称“清和月”,天气清明和暖,谢灵运诗有“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上盖“镇邑全盛泰记信局”红色红色戳与另一信局戳,由于原封曾经水浸泡,已模糊不清。(图1)信笺是其父从蛟川江南全盛泰记信局寄发,托上海全盛泰记信局内友人施利祥转递至江边礼定轮,礼定轮应是一艘走长江的官船。

⊙图1

⊙图2

第二件“上海轮船招商总局”中式红条公事封,由山东烟台邮上海礼定轮。封书“呈礼定轮船郭景□老爷升,烟台李锡五”发寄,右上方盖红色花章,左下盖“上海轮船招商总局”印。原件由竺师爷留存,郭景□有可能是船主,估计与林府台偕同家眷等人乘礼定轮宝舟赴江西吉安府上任有关。轮船招商局晚清名臣李鸿章在1872年创办的中国第一家民族航运企业。历史上,轮船招商局倡办了堪称“中国第一”的银行、电报局、纺织厂、铁路等,在许多领域的民族工商业都起到领头羊作用。招商总局封能保存至今,十分难得。(图2)

⊙图3

第三件竺师爷上任之初的一封家书,选录于下:“父亲大人膝下:男自申江初七日动身,于初十夕至九江回春荣茶栈,于十六早晨由九江趁吉安船,至廿三日抵吉水……我妹及合署大小均各安好……男到署一日,职司还未派出,在署一切事务自当见景生情……船仍在游山……大人所云之洋,待职司派定之后自当即寄……父母亲大人膝下,男修垚百拜。”从信函内容可知:1.交通路程。府台林大人携眷及随从自上海至江西吉安府,九江段乘的是长江官船礼定轮,行程三日(初七至初十),抵达九江回春荣茶栈小住后,于十六至廿三日乘吉安船抵吉水,合计十六日。2.人际关系。其妹及合署老少一路同舟去异地赴任,可知林府台大人应是竺师爷的妹夫,他们是姻亲裙带关系。(图3)

⊙图4-1

⊙图4-2

第四件清光绪乙酉年(1885)一件折叠式信笺。由竺师爷二弟竺启莹从九江全盛泰记信局邮寄至吉安府,其时竺师爷刚上任。中式封折叠得十分小巧,但展开后却是一大张毛边纸,长达450mm,宽250mm。折叠成宽仅50mm,长120mm的小信封状,书信内容尽收眼底。原件正面毛笔书“内安函,外物壹包敬求即交家兄钜峰收拆,竺启莹自浔江托”,上盖“九江南顺记号缄寄”红色章(注:叶澄衷相继在上海及各大商埠开设新顺记、南顺记、义昌成记、北顺记等分号18所,时称“五金大王”),左上盖“招商码头荥阳里内”地名章。折叠封背中缝书“护蒲月念四日封”,上盖红色封口方章两枚,扁章一枚。(图4-1)蒲月为五月,我国民间有在端午节用菖蒲、艾草制成人形挂在大门上以避邪气的习俗,所以五月又称“艾月”“蒲月”,亦称“榴月”。信内有三处记述了经全盛局传递信件和包裹的详情:一为“烟杆即交原差奉上,谅可收到”,此处“原差”是指全盛局投送与收件的信差为同一个人;二是“二十日饬全盛局曾已寄去,祈请弗念”;三是“今交局寄上□夏布裤壹条,到希查收”(即此函)。尽管原件未盖信局戳,但信内对二十天内三次通过全盛泰记信局寄递信物之记载十分清楚。它非常真实地交代了当年民信局同官、商、民的密切关系,民信局的服务在百姓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信笺毛边纸长达半米,无法完整扫描,此处只能局部显示。(图4-2)竺师爷在江西吉安府任职时间不到两年,从乙酉年至丙戌年,此件发自竺师爷上任之初,可推定为光绪乙酉蒲月无疑。我国古代官民文书大都使用折子或折叠式信笺,折子有硬折和软折,欧洲古代通信使用的也都是折叠式封,用信封已经比较晚了。邮政开办后这种封笺合一的邮政用品被称为邮简或信笺、书信笺、航空邮简等。

⊙图5-1

⊙图5-2

第五件清光绪乙酉(1885)江都仙镇源顺号(仙女庙)经全泰盛轮船信局邮江西吉安府,中式红条封,保存非常完整。正面书:“封内安要候函局寄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署中即呈竺钜封师老爷升启,仙镇(今扬州市仙女镇)源顺号书缄。”(图5-1)封背中缝书明发寄自“乙酉榴月初七日仙镇江家栈”。中缝盖三枚红色封口方章,右侧书“仙镇至九江酒资付讫,九江至吉水酒资照例”。此件由收发方双向付费,仙镇至九江发信人邮资已付讫,九江至吉水酒资照例,即由收件人酌付邮资,交代清晰。封盖“仙镇全泰盛轮船局”红色双格碑形戳。竺师爷在江北仙女庙(即扬州仙镇)有近亲表兄及其弟启莹开号从商,多封信函中可见周星北、阮星楷名字出现,都是宁波帮著名人士。仙镇的商号与镇海籍上海著名宁波帮大资本家叶澄衷(原名叶成忠)早年在上海开办的可炽铁行、南顺记号、义昌成号有业务往来。竺师爷于光绪丙戌年至己丑年从江西吉安府卸任后曾在上海可炽铁行、义昌成号以及江北扬州仙女镇从业。(图5-2)信笺中有多件发自仙女镇江家栈。扬州仙女镇是长江和京杭大运河汇合处,水路交通四通八达,是旧时重要交通线,建栈势在必行

⊙图6-1

⊙图6-2

第六件清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九月廿七日由宁波镇海竺忠房经“浙宁全泰盛轮船局”寄江西吉安府竺师爷的实寄封。此封曾经使用两次,背面是乙酉腊月廿二日竺钜封自吉安府寄宁波镇海第十三号家信。原封正面书“第陆号要信,烦全盛局速寄江右吉安府九曲巷问交前任吉水县林公馆内,呈竺师爷次章钜封亲□,蛟川竺忠房缄寄”,系其父从宁波寄发。封背中缝书“乙酉九月念七日镇海□□”,右侧书“镇酒资已付壹百文,到江再给付壹百文”,左边又见“吉不用印,望勿延搁”等文字。封上戳记表明信笺由全泰盛轮船信局包揽全程。宁波首发盖“浙宁全泰盛轮船局”红色双格碑形戳,经甬申线轮船海运抵上海中转盖同式“上洋全泰盛轮船局”戳,沿长江上溯抵江西门户九江市盖“九江全泰盛轮船局”中转戳两枚,一枚盖在“到江再给付壹百文”文字中央,此处“到江”应指九江,看来是收费后所盖,另一枚九江戳盖在中缝条上。进入江西内河至省城南昌盖“江西全泰盛轮船局”戳,终点落地盖“吉安全泰盛轮船局”到达戳。五地盖了六枚同式双格碑形全盛泰记轮船局戳记,邮路清晰。(图6-1)除了未实施邮资凭证之外,私营信局与近代邮政运作过程已无多大区别。实寄封历经海城、长江水域、内河运行达一千余公里,肥水不外流,全部由全泰盛本局分支机构互换。说明清光绪早期全泰盛信局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在内地多处都有它的分局和代办,邮路四通八达,汇织成网。原封另一面第十三号家信,棕条封,上书“安家第拾叁号信,烦□□□家严大人亲启。竺钜封拜托”,封背中缝书“乙酉腊月廿二日自吉安府谨发”。(图6-2)

⊙图7-1

⊙图7-2

第七件竺师爷乙酉(1885)十一月初十家信四页,文苑阁制蓝色直格信笺,内书:“前月初三、二十,是月初五日,叠奉三谕,均照拜悉,所附下钮扣亦收到……兹前汇来予郊叔致李鼐翁之信,男当即修信寄去,至今未接回音……前信所告旋里一节,本当束装,乃林亲翁复有作官之念,是以将行又止,惟可虑者得缺无期,则在公馆均无束修(脩)……儿妇已临月,分娩或产男产女,望即示知,至产后祈嘱其格外保养……今因林亲翁旋乡之便,寄上英洋拾贰元……(唯有望)云感叹,对灯忧愁,不知何日得以脱离苦海耶……十一月初十日。”旁见收件者书“乙十二月初二到”,历时二十二日。此件银信由林亲翁手递,函内所述三谕应由信局递送,银信之外纽扣也可以捎带,信局服务如此周到,令人敬佩。

从信中得悉竺师爷并不安于在官场浪迹,其时妻已将临产。函中出现的人物有李鼐翁、北涯、文林、林亲翁、张瑞卿等。(图7-1、7-2)

第八件竺师爷乙酉(1885)十二月廿二日家信两页,文苑阁制蓝色直格信笺,内书:“十一月间托林亲翁寄上英洋拾贰元,旋于月之初二日交局又奉一信……当此雪花乱飘,梅影横斜,伏想大人起居……馆中无事,惟有日弄笔砚,夜听风雨而已……明年之信或仍从和记呈览……儿妇曾否生产,亦祈提明,今林亲翁还未旋吉。前次由上海来信,云不欲江西恋栈,愿作归计,想在清明时节矣。男亦不能先回,只得与其同返耳。附上贺信数封,祈照分别为祷(借机附多封乡亲信函转发,信局不计重)……男修尧百拜。十二月廿二日。”(图8-1、8-2)此件是竺师爷乙酉年末最后一封家信,筹划归里。

第九件光绪丙戌(1886)竺师爷从江西吉安府发出的家书之一,棕条封,正面书“内第十四号安家书,敬烦申全泰盛局转寄至镇海城西水门桥侧确交竺彬哉先生亲启,钜封自江右林公馆寄”。左上角书“信到给酒资伍拾文”,上盖长方形“迈生印”收讫名章。此件分两程传递,先由江西吉安府沿江水路到上海,后中转轮船海运抵宁波。(图9-1)封背书“丙戌新正月初十日吉安府封发”(注:上方天干“丙”字拆封时被撕毁),右侧书“祈勿搁为幸”。中间盖“上海全盛泰记信局”戳一枚,左下方可见一枚上海全泰盛信局非常特别的中转戳“正月廿六日到沪转寄”(手填式戳,月日为空白),此种专用戳记前所未见。(图9-2)邮件分两程递送,笔者起初认为竺师爷是通过江西吉安府全泰盛信局寄发,因遗信中存有一件从宁波全泰盛轮船局邮寄江西吉安府的实寄封,邮递过程经过全泰盛轮船局中转达五站,到达终点盖吉安全泰盛轮船信局戳(详见前图)。表明这条从宁波东海到长江水运邮路各埠都设有全泰盛信局分支。笔者经数年来对此封反复研究推敲,发现不少疑问:第一,如竺师爷在信封正面书“内第十四号安家书,敬烦申全泰盛局转寄至镇海城西水门桥……”从“敬烦申全泰盛……”表明此信并不是直接从吉安府全泰盛信局寄发。第二,在封背发信人书“丙戌新正月初十日吉安府封发”,表明这封信是以江西吉安府名义封发,由驿站传至上海后交全泰盛信局转发宁波镇海。驿站在办理交接手续时,盖上了这枚中转戳记“正月廿六日到沪转寄”,以示责任。如果是托付私人手递至沪后通过上海全泰盛信局邮寄至宁波镇海,就不可能出现这枚中转戳了。第三,另一件竺师爷从江西吉安府发寄的家信上书“丙戌贰月初一江右发”,而不是“吉安府封发”,用词完全不同。第四,封盖“正月廿六日到沪转寄”戳,其形状同驿传官封中转时所盖小型戳记,而从未见信局使用此种手填式中转戳。习惯使用各地方本局戳记,在信局封中很常见。据此认定此件为“官转民”邮件,十分罕见。如此,竺师爷可以省却大半程信局递送资费。

⊙图8-1

(www.daowen.com)

⊙图8-2

⊙图9-1

⊙图9-2

第十件竺师爷信笺,内书:“……客冬十二月初二、廿二交局叠奉两信,均由和记专投……并知儿妇业产一女……及嘱再致李耐翁一信,男已寄去……林太亲翁已于年内廿五日旋吉……且到省再寻……如能秋间回任吉水,则再做一年,或上司不与其回任,另调别缺……男或仍在外,或即回里,由镇江、上海寻觅生意,尚望即速……信可寄江西省城,而林公馆何处该信局自然晓得,定不致误……男修尧百拜。贺片一纸并及孙女,嘱儿妇寒热小心,又注。正月初十日。”信笺内可见竺师爷已打算回上海、镇江从商,由于经济拮据,四处发函觅职,如再致李鼐翁,而林太亲翁已驻省城(南昌)待命。信笺印证当年官民邮递银信包裹全都仰赖于民信局,而民信局对为官的公馆地址无论吉安府公馆还是省城公馆都了如指掌。(图10)

⊙图10

说明:图10系图9封内之信函。

第十一件竺师爷从吉安府发寄的第十五号家信,中式黄条封,正面书“内安要第拾五号家书,烦局飞速寄至镇海城西水门桥交竺忠房收启,钜封缄托”。此件交代十分清楚,“烦局飞速寄”,从信局寄发,而完全不同于第十四号家信由“吉安府封发”。封背右上角书“申至镇信到给酒资五拾文”,左上角书“万弗耽搁”。此件亦分两程传递,先由江西吉安府沿江水路到上海,后中转由轮船海运抵宁波。中缝书“丙戌贰月初一日自江右发”,天干地支与日期齐全,可以解除对上述“上海全盛泰记信局”实寄封天干之疑惑。中间盖“上海全盛泰记信局”红色戳,十分清晰(光绪丙戌年为1886年)。(图11-1)

附信笺书:“旧十二月初二、廿二,今正月初十、廿二叠奉四信,谅必次第收到,何以不见谕降欤……昨日接周星北弟来信云,男生意一节已蒙樊舅公(樊时勋,著名在沪宁波帮商人)玉成,令人喜出望外,惟信中仅写已有缺出,不知是何位置也……刻已搭定渔船一只,准于明日长行,□望(即月中)前后,终可到申……由老顺记洋货行周星北弟处专(转)交男收可也……男修尧百拜。杏月初一日申刻。”杏月为阴历二月,初一日申刻可谓详尽。左侧收信人书,“元月廿二信未收到”“贰月十九到”。(图11-2)

封背另附竺师爷在“馆中无事,惟有日弄笔砚,夜听风雨而已”的日子里所书写的诗文,蝇头行楷,虽然书写在一张简陋的广告纸背面,但仍不失为一帧精致的书法艺术品。“闲寻春色辨媸妍,尽道梅花独占先。天际忽垂倾国影,梅花春色总堪怜。”“花枝镜里百般妍,终让才人一着先。天只生人情便了,情长情短有谁怜?”“千古诗文星日垂,岂容私付与娥眉。青莲未遇相如远,脂粉无端污墨池。”师爷诗兴大发,书了近五十列。(图11-3)

⊙图11-1

⊙图11-2

⊙图11-3

第十二件丙戌(1886)正月二十日竺师爷经民信局发寄第十四号和第十五号家信之间所发无编号信件,是由江西吉安府徐二爷手递至余姚后再投“姚江全盛泰记信局”邮递至镇海的实寄封(含信件)。该件反映了清代浙江余姚民营信局的情况。黄条封,正面书“内安家信,烦送全盛局顺寄镇海西水门桥交竺彬哉先生收启,钜封氏缄”。(图12-1)封背中缝书“丙戌正月贰拾日谨书”。干支齐全,应为光绪十二年(1886)正月二十日。封背右侧竺师爷注有对该信的交代:“此信已由徐手带至余姚县城。因勿就道,故交贵信局转寄为祷,勿误。信到请给酒力钱念肆文。”显然,原信曾经两程传递,前段由徐二爷从江西手递至浙江余姚县,抵姚后再交民信局转递。余姚县邻近宁波府,封上注明信到给制钱廿四文应是本地方邮资了。左侧可见另有人用毛笔书“此信江西便人寄姚,二月十二日交姚局发”,应是姚江全盛泰记信局内工作人员所书,以明责任。因正月二十日发的信,到二月十二日才交姚局,为此封上盖了“姚江全盛泰记信局”戳两枚,一枚盖在姚江全盛局所注到局日期之上。封背共书近百字,详细记录了投递经过邮路、邮资、日期等,邮味十足,内涵丰富。特别是民信局所书收件日期,证明十分重视投递时限,很有邮史研究价值和鉴赏价值。(图12-2)

原件纪年清晰,内函同前札相互连贯,封上详尽记载了分程传递受理经过,为此封增色良多。从封背竺师爷所书可知光绪早期余姚至镇海同府邻县之间寄递信件,民信局邮资为制钱24文,是一份珍贵的府内各县信局邮资资料。“姚江全盛泰记信局”收件时记录的日期,具有收件中转和封发的双层意义,同时加盖两枚局戳,更显示出此封的特殊性。据《余姚市邮电志》记载,余姚全盛信局设立于清道光年间,局址在城关酱园弄,是最早在宁波地区建立的民信局之一,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发现其他清代民信局实物存世,仅见此件。

⊙图12-1

⊙图12-2

第十三件竺师爷笔录捐官资料两份,资料文字如下:

监生叶辉椿,年四拾八岁,浙江省台州府太平县人。身中,面白,无须。于光绪十一年拾壹月贰十六在浙江巡抚海塘案册报由俊秀报捐监生,奉给部监执照在案。今由监生捐加盐大使职衔,例银贰百两,遵章四成,折实银八十两,合棉衣裤八拾套。外□饭费。曾祖仰峰,祖双月,父彪如。

监生张文,现年四十五岁。身中,面白,无须。系江苏省常州府无锡县人。前由俊秀于同治五年正月廿三日在皖营捐输上海分局案内捐纳监生,奉给安徽霄字贰千七十九号部照,又安字贰万六千二十九号监照在案。今由监生捐加同知职衔,并请父母正五品封典,将本身妻室应得封典……共例银两百四十两,遵章四成,折实银九十六两……(图13)

另有郑期福、祝大椿、陈英舜的捐官资料,文字从略。

另一件上记录两项:

1.报捐四成监生陈英舜一户,计例银一百八两,捐棉衣四十四套。

2.报捐衔封祝大椿等四户,计例银三千八十两,捐棉衣一千二百卅套。

以上请奖伍员名/此件系前次棉衣捐册□。(图略)

⊙图13

竺钜封师爷在江西吉安府任职时间不长,曾四处托人在申江等处觅职,光绪丙戌年经樊舅公玉成,周星北从中斡旋落实,在上海叶澄衷开办的可炽铁行任职,同时参与宁波帮在沪的社会活动,后至江北仙镇(扬州仙女庙,今仙女镇)从商。光绪庚寅年(1890)前后又任湖南岳州府师爷,清末民国初去汉口经商。实物证明,这一时期官方、商号、民间银信包裹全仗民信局传递,未见有经海关邮政寄递的银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