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已经是盐源影响力的一道品牌。独特迷人的民俗风情和风景如画的山湖早已令人向往。盐源的先民为“笮”人。汉晋后期,许多民族经过起源县北来南往,部分定居盐源,便形成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目前有汉、彝、藏、蒙、回等15 种常住民族,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52%。2012 年盐源县约35.6万人。有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和而不同的多彩景象。变单一模式为多元模式,能够大幅度提高文化与经济高附加值,建议有关单位和部门开发地方色彩浓郁的民俗风情体验旅游,如彝族火把节篝火体验、“杆杆酒”体验、“达体舞”体验、彝族美食体验、山歌体验,摩挲民俗欣赏、体验,“甲搓舞”体验;生态观光旅游有得天独厚的、广袤的盐源苹果基地、神奇的公母山等等,整合资源底蕴深厚的盐源盐文化版块、民俗风情版块和生态观光版块,通过这三大版块的有机统一,形成有更大影响力、竞争力的盐文化旅游品牌。
旅游与富民路径:盐源大打“民族牌”“特色牌”和“生态牌”,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盐源县共接待游客380.5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71 亿元。其中2010 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0.5 万人次,较“十五”期末的2005 年增长了1.43倍;实现旅游收入2.77 亿元,较“十五”期末的2005 年增长了3.2 倍。2011 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3.6 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总收入为3.21 亿元,同比增长16%。但是如果增添盐文化旅游,那将有力地促进盐源旅游与富民迈上新的台阶。(www.daowen.com)
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强的产业,具有特殊的产业功能,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发展旅游,对于扩大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旅游业在当地扶贫开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出综合拉动性强、扶助功能大、投入成本低、受益面宽等优势,成为致富一方的重要抓手。旅游就是真正的富民产业。旅游为游客提供了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的良好服务。旅游对全县经济的贡献具有递增的效果。盐源围绕“润盐古都·摩梭家园”旅游品牌发展理念,泸沽湖旅游开发完成“泸沽湖景区创4A”、“两路一馆”(草海路、鸟觉路,四星级泸沽湖假日酒店)、“两府一馆一中心”(泸沽湖景区土司府、王妃府、摩梭博物馆、游客接待中心)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启动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泸沽湖旅游开发“五个一”工程(一部泸沽湖旅游详规、一部泸沽湖风光宣传片、一台大型摩梭精品风情节目、一部有影响的电影或电视剧、一台大型泸沽湖宣传推介活动)并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但是润盐古都的发展与之相比却显得迟缓,有必要向自贡学习。彝家新寨建设应该植入润盐古都元素和民族风情特色,扩大经济附加值。润盐古道沿线民族文化丰富、自然景观众多,改革开放以来旅游开发的力度非常大,许多盐运相关的古镇、民族村落已被拆迁重建,并且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极大改变,原来的运盐古道及相关的文化遗产亦加速消失,润盐古道及盐运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迫切。润盐古道上的古镇、古街、古村落、古桥、古道、古渡口、驿站、庙宇、盐商宅邸、碑刻、摩崖石刻等物质文化遗产及盐业开采的民间故事、赠盐习俗、食盐运销过程中的习俗等民俗民间文化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和无可估量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