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盐源的盐旅游资源的分析介绍

盐源的盐旅游资源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盐源被称为“白珍珠”的岩盐储藏量高达31.8 亿吨,是四川省第二大盐业基地。盐源是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盐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盐源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这条古道以盐源县为中心,支线密布,遍及于川滇边金沙江、雅砻江之间的大片区域,涉及的范围包括今四川西昌、冕宁、德昌、攀枝花、盐源、木里及云南宁蒗、永胜、华坪、丽江等地。润盐古道的形成,与盐源自古盛产盐、铁、金有着密切的关系。

盐源的盐旅游资源的分析介绍

盐源是盐文化历史悠久的古里。盐源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盐业资源,它地处中国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县城,北纬:27007′~28017′,东经:100042′~102002′,海拔2 000 多米,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系横断山脉的南延,雅砻江下游在县境内南北向流过,雅砻江下游西岸,东西长132.6 千米。南北宽129.4 千米。历史上,盐源享有“金盆宝地”的盛誉。盐源被称为“白珍珠”的岩盐储藏量高达31.8 亿吨,是四川省第二大盐业基地。而且盐源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位女诗人在《盐源颂》写道:“盐之源,在盐源,石头草木都姓盐,盐源的盐全都开出来,能把地球都泡咸。”盐源是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盐业遗迹,依旧藏掖着遥远的岁月滋味!盐源以“润盐古道”“盐铁之利”“南方丝绸之路”“巴拿马博览会盐源巨金金矿遗址”“绿色长廊”原始生态珍稀植物动物、“三江”水能资源、平川铁矿、盐源苹果、高原牦牛等而闻名于世。

盐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元年(135)即设置了定笮县,唐更置为昆明,宋时羁縻为贺头甸,元为柏兴府,明为盐井卫,清朝时定名为盐源县。盐源盐业开采的历史很早,秦灭蜀后秦将张若即夺取此地,汉代设定笮县,以盐的占有而安定这里的笮族。笮人《华阳国志·蜀志》说:“定笮县(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笮,笮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明,汉嘉、越巂曰笮,蜀曰邛,皆夷种也。”三国蜀将张嶷与少数民族夷帅狼岑再次争夺,竟使盐泉一度荒废,元代,忽必烈攻占大理后,在这里设润盐州,从此形成专因盐而命名的古道——润盐古道,盐的生产和贩运催生了与盐有关的城镇和道路。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一些古盐道至今仍在使用。这些古道由盛产井盐的巴蜀地区出发,抵达云贵川藏的诸多城镇村落,它们影响着巴蜀地区的政治格局,也串接数千年的文化交流、经济血脉和民族风情,被学者们称为中国井盐的“大运河”。盐道好似一条生命线,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时没有像今天的公路与汽车,由于川滇两省高山峻岭峡谷和盘缠山路特定环境,盐的运输是用马驮,润盐古道主要干线是从四川西昌马道镇(马帮汇集之地)经盐源,牵马走艰难崎岖的盘山路到达云南宁蒗,丽江,在禄马堡古驿道的悬崖上,至今仍然保留着明代地方官朱簋手书题刻的“润盐古道”四个大字。可见,食盐流通的古道上,不仅有驮盐的马帮,还有中原与地方以及民族之间因盐而战的铁骑,为盐马古道踏出了纷乱的回响。云南丽江到四川盐源泸沽湖目前已经成为旅游者最喜欢的线路,远古的盐道奠定了今天风景时尚。在川滇高山峡谷,许多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中,盐业的聚合功能尤为突出,两省分界线上的盐源、盐边和盐津三个城市,充当起川滇的纽带和盐业地理标志。盐津是专以运盐闻名的渡口,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隋造偏桥阁,唐建石门道,自秦朝开始,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古滇文化在这里融合,四川的盐与云南的山货、药材从这里出入,号称“川滇第一关”的豆沙关(石门关)控制着川滇门户,古道上凹凸的马蹄印仿佛细数着时间的年轮。可以说,盐业开辟了南方丝路的先机,又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盐津城里经商的人们大多说着盐都自贡方言,便是盐道上文化迁移的“盐证”。有诗为证:“蜀云滇月共青山,梦里还家又出关。”从四川盐边县继续南行,进入云南楚雄地区,也是云南重要的盐产区,最有名的当属禄丰县的黑井和大姚县的白井。黑井是云南的盐都,相传在唐代,彝族姑娘阿诏牧牛于山野,发现黑牛在舔食一处岩缝的盐卤,人们开发后便把这口井称为黑牛井,阿诏姑娘也成了黑井的美丽化身。由于煮盐烧薪,黑井被称为“烟溪”,但这氤氲的山谷也被诗意成古镇的风景——“烟溪叠翠”,黑井在一片弹丸之地上浓缩出一方盐镇的图像,一口古盐井、一座盐神庙、一排作坊、一个会馆、一座牌坊、一座孔庙、一座石桥,一条古道,无论从山顶或者河口进入古镇,都能看见盐道上由马蹄踩出的褐彩,这些若隐若现的凹凸,给黑井增添了一份莫名的感伤,五马桥的大气显示出南来北往商客的荣耀,但旁边的牌坊则有些肃穆,坊上刻有87 位节妇的名字,黑井的繁华没有风尘,守住的是一方的身心净土,难怪朝野感动,光绪皇帝亲赐“节孝总坊”御笔。一座牌坊守着出发的古桥,旌表下的声誉伴随着黑井女人望眼欲穿的泪眼,但这条盐道终归要出发,在泛黄的龙川江旁,黑井把过去的辉煌刻在岁月的身体上,石墙、石窗、石牌坊、石堤、石桥、石街,阳光下班驳暗红的砂岩显得大气厚实,盐业财富铸就的石城让你至今还感受到古老历史的分量和行走江湖的味道。

盐源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清代文人曹永贤诗歌:“时清燕燕,气艳熊熊,莺迁出谷、虎踞腾空。”盐源地域辽阔,在8 000 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民族众多,建制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独特。盐源润盐古道,系由元置润盐州(县)而得名,最早见于明代朱簋在今凉山州盐源县平川镇骡马堡村的“金生丽水,润盐古道”摩崖石刻。润盐古道是川盐入滇的西线古盐道,最主要的路线是从西昌经盐源、宁蒗到丽江。这条古道以盐源县为中心,支线密布,遍及于川滇边金沙江、雅砻江之间的大片区域,涉及的范围包括今四川西昌、冕宁、德昌、攀枝花、盐源、木里及云南宁蒗、永胜、华坪、丽江等地。润盐古道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有互相交织的密切关系,食盐运销是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上起源较早和极为重要的贸易活动。润盐古道上流通的物资,主要是食盐、茶叶和丝绸等。润盐古道的形成,与盐源自古盛产盐、铁、金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盐铁之利,奠定了润盐古道在西南交通史上重要的地位。早在秦汉以前,润盐古道就已初步形成,成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是南方古丝路的一条重要干线,即牦牛道之西干线。并且,润盐古道与茶马古道的部分线路也是高度重合的。盐源县金河古镇、盐源县平川镇骡马堡润盐古道题刻、盐源县盐井镇及白盐井遗址、盐源县卫城镇、盐源县盐塘乡黑盐井遗址、盐源县泸沽湖镇、永胜县三川镇、永胜县大安乡梓里村、丽江大研古镇及束河古镇。

盐源盐旅游资源具有三位一体的格局。

1.盐源盐井制盐遗址

盐源县境内的食盐产地——白盐井和黑盐井制盐遗址可以在该盐井制盐遗址打造反映历史盐文化的“盐屋”“盐桥”“盐博物馆”等。再现盐井食盐生产的工艺、工具、习俗、社会历史及文化变迁等。润盐古道:川盐古道中海拔最高的古盐道。润盐古道是川盐古道中海拔最高的古盐道,穿行于横断山脉及金沙江、雅砻江河谷之间,行销路线高山、峡谷及平坝相间,需翻越横断山脉、金沙江、雅砻江等山岳和河流,道路十分曲折、艰险。这条古道上,陆路方面,以骡、马、驴为畜力的运输及依靠人力的肩挑背驮,主要采取马帮为组织的运输方式;水路方面,藤桥、木桥、石桥等古桥众多,主要以皮囊、皮船、木船为运输工具。古盐道上,两个典故:一是伯乐与千里马,二是百里奚贩盐。在河东盐池到黄河渡口茅津渡的虞阪盐道上,骐骥见伯乐而长鸣,伯乐下车泣之,伯乐在盐道上发现了千里马,而百里奚的运盐也体现出治国的才能,秦穆公赞叹他在“任重道远以险”的盐道上,还能把牛养得膘肥体壮,后成为秦国一代贤相,盐道上的良驹,良师,良相演绎出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精彩的盐行,同时,盐道在默默地延伸中,以一种简单的滋味串联起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尤其在四川云南的井盐产区,更体现出自然和人文的多元。翻开久远的历史地图,你会发现,川滇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几乎由盐产地串联,川黔之间的交通则是以“盐都”自贡为中心的行盐大道,云南茶马古道上也深深打上了盐的印记。在肩挑马驮的时代,这些盐道和一般商道没有明显的区别,青石路,马蹄印或者崖壁上的栈道断续相连,但是,连接这些盐道的盐井、盐仓、盐神庙、盐商会馆、盐镇等景观,叙述着一种不一样的盐情。(www.daowen.com)

2.润盐古道驿站、险关

可以在该盐润古道驿站沿途遗址打造反映历史盐文化的三位一体“盐马帮”“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旅游经济路径,建设多个能够反映古代历史文化的差异化驿站,配合其中的“盐屋”“盐桥”“盐博物馆”,提供吃住行等,全方位满足现代人好奇心渴望旅游的激情。登相营古驿站是润盐古道上具有代表性的驿站,是西昌通往成都古道的重要驿站和关隘。该驿站始建于明代初期,当时是仅有几户人家经营骡马的客栈。明成化二年,宁番卫(今冕宁)建成“三关、二营、七堡”屯兵护路,登相营驿站正式屯兵,至此历经明、清、民国直到喜德解放,此地均为屯兵之地。登相营驿站是零关古道上的重要关卡,是过往商旅的必经之处。古时房屋遍布,供过往商旅餐饮住宿。在民国时曾经繁荣一时,分为上、下北街,房屋沿街而建。至今该驿站仍保存了南方丝绸之路上最为完整的城墙,驿站四周用条石嵌砌的城墙,总长度约 700米,墙高约4 米,墙厚约1~2 米不等。孙水关,又名泸沽峡,是润盐古道上的一大险关,是喜德县到西昌的古道路的必经之地,为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通关要津,位于喜德县孙水河畔形势雄壮险要,上有绝壁,下临深谷。现遗址地的石壁上还有明代摩崖石刻“西南形胜”“山水奇观”八个大字,孙水河对面的古道路还清晰可见。

3.古镇

润盐古道上的古镇众多,因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及润盐古道而兴盛的便有礼州镇、佑君镇、卫城镇、金河镇、泸沽湖镇、大研古镇、束河古镇等。佑君镇历来是西昌、盐源两县间商贸重镇,食盐的主要集散地,是安宁河两岸众多乡村群众的交易集市,也是安宁河西岸南下德昌、米易,北上礼州、冕宁的要道,自然也就成了众多商贾、马帮的结聚、食宿驿站。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在保城河以南逐渐形成街市,清同治年间成为河西的商贸中心。金河古镇曾是润盐古道上雅砻江边的重要渡口,盐源的食盐经过此渡口到西昌。大研古镇、束河古镇是润盐古道、茶马古道上非常璀璨的高原明珠,其兴盛与历史时期的“盐、茶、马”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据《凉山日报》2016 年4 月25 佳音报道:“盐源:注资23 亿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特色集镇”:近日,记者从盐源县政府获悉,近年来该县倾力打造特色集镇,围绕打造润盐底蕴、民俗文化、休闲风情等特色,加快启动干海、双河、白乌等6 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构建以国道348 为轴线,以盐井镇为中心,金河、泸沽湖特色集镇为支撑的“一线三镇”城乡发展格局。据了解,该县在打造特色集镇的步伐中,投入资金23 亿元,统筹推进泸沽湖大道、润盐大道、县城“两园一街”等县城改造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 588 万元,推进泸沽湖旅游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以润盐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打造一批工业性集镇。以摩梭家园建设保护工程为统揽,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特色集镇。从宏观角度而言,该重大举措将给盐源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整合注入强大的、新的生命力,盐源的发展也必将迈上新的台阶,实现经济和文化上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