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国时期浙江海盐产地的变迁

民国时期浙江海盐产地的变迁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时期,浙江海盐产地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民国五年和民国十八年,两浙盐务稽核分所两次改煎为晒,裁废了仁和等15 个购卤煎盐和管理不便的盐场,保留余姚等17 场。唐宋时期,浙江沿海各县普遍生产海盐,盐场分布尤以杭州湾沿海地区最为密集。民国时期,浙西诸场或裁或并,余姚、岱山等盐场成为主要盐场。[2]《越绝书》撰于战国时期,东汉袁康整理成书。

民国时期浙江海盐产地的变迁

民国时期,浙江海盐产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2 年1 月,中华民国成立,今上海地区属江苏省,有上海、华亭、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十县。横浦场、浦东场、袁浦场、青村场、下砂头场、下砂二三场、崇明场均位于上海诸县。12 月,废除浙江省盐政局,复设两浙盐运使署。[50]

民国二年(1913),在杭州设立两浙盐务稽核分所,作为浙江盐务管理机构。民国五年(1916),余姚场场署迁至庵东镇(今浙江慈溪市庵东镇)。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民国五年(1916)和民国十八年(1929),两浙盐务稽核分所两次改煎为晒,裁废了仁和等15 个购卤煎盐和管理不便的盐场,保留余姚等17 场。[51]

民国二十六年(1937),撤销盐运使和稽核分所,成立两浙盐务管理局。10 月,浙西沦陷。1941 年,日军侵扰浙东,余姚等场相继沦陷,全省仅存黄岩、杜渎、长亭、双穗、长林、南监、北监七场,年产量只有1 万余吨,靠收购敌占区海盐供应百姓。1942 年,两浙盐务管理局迁至龙泉。汪伪政府在杭州设立伪两浙盐务管理局,在余姚、岱山等场设立伪公署。

抗战胜利后,浙东游击队解放了庵东盐区。1945 年8 月20 日,浙东盐务管理局在庵东成立。[52]1945 年10 月20 日,两浙盐务管理局迁回杭州,下辖余姚、钱清、定岱、玉泉、黄岩、北监、南监、长林、双穗九场。另设浙西、宁属两个分局。浙西分局位于平湖县乍浦,下辖黄湾、鲍郎、仁和三个办事处。宁属分局位于宁波,下辖穿长、大嵩、镇海三个办事处。[53]1947 年1 月,黄湾、鲍郎、海沙三场因产低本高,且管理不便,分期裁废。5 月,钱清场坍入钱塘江,盐户迁入仁和已废场区晒盐。[54]

1949 年5 月至1950 年5 月,浙江盐区各场先后解放。从此,浙江海盐生产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总之,随着时代变迁,浙江海盐产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浙江地区海盐生产始于杭州湾沿海地区,逐渐向南部沿海地区扩展。唐宋时期,浙江沿海各县普遍生产海盐,盐场分布尤以杭州湾沿海地区最为密集。后来,由于钱塘江流向改变和杭州湾海岸淤涨冲刷,浙西地区盐场逐渐衰退,有些盐场消失。乾隆十二年(1747),钱塘江改道北移,沿海宁塘入海,北岸海水趋淡,两岸滩涂的演变趋势为北冲南淤,浙西诸场更进一步萎缩,而余姚等地海岸不断地向北淤涨,盐场面积逐步扩大。民国时期,浙西诸场或裁或并,余姚、岱山等盐场成为主要盐场。可见,浙江海盐产地的分布和变迁与钱塘江改道、海岸线变化等自然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注释】

[1]吉成名(1963—),男,湘潭大学碧泉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盐业史研究。

[2]《越绝书》撰于战国时期东汉袁康整理成书。

[3]陈桥驿:《浙江古今地名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前言、262。

[4]陈桥驿:《浙江古今地名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前言。

[5]转引自《太平御览》卷八六五《饮食部·盐》。

[6]〔唐〕徐坚编《初学记》卷八《州郡部·江南道》“盐田”条注引。

[7]〔唐〕虞世南编《北堂书钞》卷一四六《酒食部·盐》“海滨田”条注引。

[8]转引自《太平广记》卷三〇五《李伯禽》。

[9]转引自《太平广记》卷四〇二《守船者》。

[10]参阅郭正忠:《中国盐业史·古代编》,人民出版社,1997:199。

[11]参阅郭正忠:《中国盐业史·古代编》,人民出版社,1997:199。

[12]《全唐诗》卷四四九,《白居易二十六》。

[13]参阅郭正忠:《中国盐业史·古代编》,人民出版社,1997:199。

[14]《全唐文》卷五二九。

[15]《十国春秋》卷六《南唐二》曰:“帝遣门承旨刘承遇上表,称唐国主,尽献江北郡县之未陷者,鄂州汉阳、川二县在江北,亦割献焉,岁输土贡数十万;而乞海陵盐监南属,不许,后岁给赡军盐三十万石。”这里所载的川县,《新唐书·地理志》作“汊川县”,误。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江南道三》,沔州有汉阳、川二县。

[16]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定海县系北宋改望海县置(第1690 页),时间有误。

[17]《元丰九域志》卷五《两浙路》载临安府昌化县有一盐场,未载场名。《宋史》卷八八《地理四》载昌化县有紫溪盐场。据此可知,《元丰九域志》所载昌化县盐场就是紫溪盐场。昌化县位于临安府西部,离海很远,中间隔着钱塘、余杭、临安、于潜四县,不可能为海盐产地。紫溪盐场究竟是生产性的盐场还是销售性的盐场?不清楚。姑且存疑,暂不计入。另外,《宋史》卷一八二《食货下四》载杭州有一盐监(其实杭州盐监不止一个),不知究竟指哪个盐监。

[18]为什么会出现卤水浓度由北向南逐步增高的现象?史籍记载不详,这里仅仅谈到可能是以得盐多少来定分数的。笔者推测,这一现象可能与海水所含盐分多少、制卤技术高低有关。

[19]本文所引《中兴会要》均出自《宋会要辑稿·食货》。

[20]关于端平桥,史籍记载不详。既然《咸淳临安志》说在仁和县界,当在离仁和县与盐官县交界处不远的地方,而且濒临大海。据此推测,端平桥可能就在汤镇附近。

[21]〔宋〕程俱《北山集》卷三〇,《叶唐稽墓志铭》。戴裔煊《宋代钞盐制度研究》认为仁和县无盐监(第21 页),其依据是《元丰九域志》未载仁和县有盐监。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欠妥,不能因为《元丰九域志》缺乏记载就认为仁和县没有盐监,该书漏载的可能性极大。

[22]〔宋〕王墀撰《买纳厅题名记》,《两浙盐法志》卷二九《艺文三》。

[23]《宋史》卷一八二《食货下四》载秀州有一盐监。其实,秀州盐监不止一个,不知究竟指哪个盐监。

[24]《宋史》卷一六三《百官三·吏部》曰:“凡内外官,计在官之日,满一岁为一考,三考为一任。”(www.daowen.com)

[25]金山、遮山、柘湖、横浦四子场位于今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其中,横浦子场位于横浦村。

[26]六鹤、横林、蔡庙、戚漴四子场位于今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据《两浙盐法志》卷六《场灶一》记载,清代袁浦场(即宋代袁部场)有戚漴、横林、陆鹤等盐团,延袤二十余里。显然,这些盐团就是由上述宋代有关子场演变而来的。

[27]〔宋〕朱端常等纂《云间志》(上)曰:“下砂南场在县东南九十里,下砂北场在县东南九十里,大门场在县东南一百里,杜浦场在县东南八十里。”从这个记载来看,大门、杜浦二子场离下砂场都只有十里,且均位于华亭县东南。据此可知,大门、杜浦二子场分别在今南汇区下沙镇南、北。元代以后,由于海岸线东移,这两个子场渐渐消失了。《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四《松江府·上海县》释“周浦镇”曰:“一名杜浦,元置下沙盐场及杜浦巡司于此。后盐场既迁,巡司亦废,民物则繁阜有加。”今南汇县西北部有周浦镇(下沙镇之北),宋代杜浦子场很可能就在这里。大门子场可能位于今南汇县航头镇(下沙镇之南)。

[28]《上海地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242。

[29]转引自天启《海盐县图经》卷三《方域篇》,原书已佚。

[30]《云间志》(上)曰:“南跄盐场在(华亭)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去县既远,江湾场受纳人户产税则属本县。”可见,南跄场离江湾场很近。至元《嘉禾志》曰:“在府东北百里。”正德《松江府志》卷二曰:“南跄浦,按顾彧志在上海东北三十六里。其支流为东沟浦、西沟浦、马家滨。今县东北有水曰跄港,曰大跄浦,其南近都台浦,疑即南跄浦之故迹也。”《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四《松江府·上海县》和乾隆《江南通志》卷六一《河渠志·水利》所载基本相同。同治《上海县志》卷三曰:“南跄浦故在东虬江东,通东西沟、马家滨。”从这些材料来看,南跄浦虽早已湮没,其故道入海口应当位于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顾路镇,南跄盐场肯定也是在这里。参阅《上海地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82。

[31]《黄氏日抄》卷八〇,《还外扛雇募钱》。

[32]《黄氏日抄》卷八〇,《还外扛雇募钱》。

[33]《浙江古今地名词典》载施公山位于慈溪市区东26 千米,属田央乡。《开庆四明续志》载施公山至周家塘约十八里。今三北镇田央乡西北十余里有周家段(属掌起镇)。根据这些材料推测,宋代周家塘盐场可能就在今掌起镇周家段。《宝庆四明志》卷一六曰:“向头山,县西北八十里海滨,亦名西龙尾,东望伏龙山,与龙头迩。龙头以东属定海,龙尾以西属余姚,各有海塘。塘每为潮所损,二山扞潮其中,涨涂渐与山相接,古有海塘闸柱,屹然中存,今尽为渔盐之地。”从中可以看出,该书虽然没有记载周家塘盐场,但是提到这一带为渔盐之地。据此推测,周家塘很可能就是海塘,盐场在其附近。

[34]《读史方舆纪要》卷九二载玉泉场在象山县东南十五里。《浙江古今地名词典》第149 页认为该场故址在今象山县东北涂茨乡玉泉寺一带。这里参考前引《宝庆四明志气》卷六所载玉泉场位置,取后一种说法。

[35]嘉靖宁波府志》卷六《山川》释玉女溪曰:“(象山)县西南九十里,源出版场坑玉女山,合流至五眼桥入海。”据此可知,玉女场位于五眼桥附近。《象山县地名志》释“五爱村”曰:“辖6 自然村。……原称五眼桥,解放初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活动,遂改称‘五爱’。1951 年属五爱乡,1956 年属昌国乡。1958 年建生产队,1961 年称大队。1983 年改为村,次年划入石浦镇。”又释“五眼桥”曰:“自然村。在洋下山南0。15公里、石浦北2 公里处,玉女溪南岸,呈东西向长形分布。……由玉女溪上五眼桥得名,习称五眼。企业单位及商店均设此。随着城区扩大,塘头港居民区已与之相连。”(第256 页)现已不再生产海盐。

[36]〔元〕郭荐纂《大德昌国州图志》卷五下文又曰:“又有三子场:晓峰则隶正监,甬东则隶东江,桃花则隶芦花,此与州连陆场分也。”三子场都在今舟山市定海区。

[37]魏嵩山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释“双穗场”曰:“即今浙江瑞安市东北双穗场。产盐。北宋政和中置。”(第201 页)此说有误。政和年间是公元1111—1117 年,元丰年间是公元1078—1085年。双穗场设置时间是在元丰以前,而非政和年间。

[38]《浙江省盐业志》,中华书局,1996:454。玉环岛宋代属乐清县。《两浙盐法志》卷七《场灶二》亦载:“天富北监场在太平县之玉环乡,明初隶乐清。”

[39]《元丰九域志》卷五《两浙路》载黄岩县有于浦、杜渎二盐场。这个记载有误。杜渎场不是在黄岩县,而是在宁海县。

[40]《大清一统志》卷二二九《台州府一》释“黄岩场”曰:“在黄岩县东南六十里,宋曰迁浦,元改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释“黄岩场”曰:“在浙江黄岩县东南六十里。宋时曰迁浦,元改今名。”魏嵩山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释“黄岩场”曰:“在今浙江黄岩市东南。宋为迁浦盐场。”(第1002 页)显然,后面两种解释是抄袭《大清一统志》而来。“迁浦盐场”当为“于浦盐场”之误。以上三种解释都把于浦盐场当作黄岩场。

[41]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吴越将鄮县改称鄞县。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四》记载,熙宁六年(1073)鄞县析置昌国县。

[42]《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4 册,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明末刊本。

[43]《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九一《浙江三》载平湖县芦沥市曰:“宋、元时俱置盐场于此。明初吴元年,并盐场于县东南十五里之独山盐场,改置嘉兴盐运分司于此。洪武元年复置芦沥场盐课司。”

[44]原文为“北至崇明县肆拾里”,指距崇明县治所四十里。

[45]《明史》卷四四《地理五》载太平县曰:“成化五年十二月以黄岩县之太平乡置,析乐清地益之。”

[46]原文“北至凤凰山界壹厘”,“厘”字疑为“里”字之误。

[47]《重修两浙鹾志》卷六,《天赐场因革》。

[48]《盐法通志》卷一,《疆域一》。

[49]《浙江省盐业志》,中华书局,1996:70、459。

[50]浙江省盐业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盐业志》,中华书局,1996:12。

[51]唐仁粤:《中国盐业史》(地方篇),人民出版社,1997:31。

[52]唐仁粤:《中国盐业史》(地方篇),人民出版社,1997:314-315。

[53]唐仁粤:《中国盐业史》(地方篇),人民出版社,1997:315。

[54]浙江省盐业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盐业志》,中华书局,1996: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