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浙江海盐的五代十国时期土地利用及矛盾解决

浙江海盐的五代十国时期土地利用及矛盾解决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代十国时期,浙江海盐产地分布于秀、明二州。该书卷二《山门》载,澉浦镇长墙山等十山“不种林木,官给亭户养草煎盐之所”;惹山等六山“不种林木,百姓牧养牛羊处所。先是亭民、百姓互争柴山,自五代至本朝有讼,屡经御判,人以石匣贮文以藏于地二百年。初无定属,每岁交锋,山上杀死不已。淳熙十一年,仓使石检详起宗委,干办公事,常于公暇采舆论,参酌予夺,各分定界,永为不易之论。具奏,上悦。由是息争。”

浙江海盐的五代十国时期土地利用及矛盾解决

五代十国时期,浙江海盐产地分布于秀、明二州。

1.秀州海盐县

据常棠《澉水志》卷一《地理门·镇名》记载: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接受张廷珪的建议,[15]在海盐县设置了澉浦镇。该书卷二《山门》载,澉浦镇长墙山等十山“不种林木,官给亭户养草煎盐之所”;惹山等六山“不种林木,百姓牧养牛羊处所。先是亭民、百姓互争柴山,自五代至本朝有讼,屡经御判,人以石匣贮文以藏于地二百年。初无定属,每岁交锋,山上杀死不已。淳熙十一年,仓使石检详起宗委,干办公事,常于公暇采舆论,参酌予夺,各分定界,永为不易之论。具奏,上悦。由是息争。”亭户(亭民)即灶户,从事海盐生产者。自五代以来,当地群众经常为争夺柴山发生纠纷,官司打到了皇帝那里,问题却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淳熙十一年(1184),仓使石检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划定疆界,规定长墙山等十山为亭户“养草煎盐之所”、惹山等六山为百姓“牧养牛羊处所”,持续两百多年的柴山之争才得以平息。从中可以看出,海盐县澉浦镇自五代至南宋海盐生产持续不断。

2.明州定海县(www.daowen.com)

《太平寰宇记》卷九八《江南东道十·明州》载曰:“定海县,海壖之地。梁开平三年(909 年——引者),吴越王钱镠以地滨海口,有鱼盐之利,因置望海县,后改为定海县。”定海县(治所在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原属明州慈溪县,唐代未见产盐,吴越因其有鱼盐之利而置县,[16]当为一处新的食盐产地。这里所说的“后改为定海县”当指吴越时期改为定海县。

以上共计2 州2 县,可计2 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