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盐业与戏曲:地方文化的深度探究

盐业与戏曲:地方文化的深度探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盐业与地方剧种的研究也随着地方文化研究的深入悄然拉开帷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四川轻化工大学的李树民先生坚持盐业文学研究视野,在盐业与戏曲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明清盐业对戏曲声腔及地方剧种的作用》[168]认为戏曲四大声腔与多个知名地方剧种的形成和传播都离不开盐业的催生和促发。

盐业与地方剧种的研究也随着地方文化研究的深入悄然拉开帷幕。肖士雄《自贡盐业与川剧[146]、李太平《清代川剧艺术自贡盐业》[147]关注了自贡盐商、盐运河道、盐资、盐工、盐业会馆等诸多因素对川剧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李太平《试论魏明伦剧作与盐文化》[148]则将视线放在当代,阐述了魏明伦戏剧创作的盐业背景。严世善、杨秋萍《徽商与徽剧武打艺术》[149],严世善《扬州徽商与徽班舞台美术[150]考证了包括盐商在内的徽商对徽剧艺术的具体影响。寒声《晋商晋剧[151]便关注到了晋商这一特殊群体对晋剧的影响。周云《川剧资阳河流派与盐都黄氏弟兄》[152]略述了近现代自贡川剧“资阳派”与自贡盐业望族的互动关系。邓小秋《论盐阜地方戏对淮剧发展的影响》[153]较为明晰地挖掘了盐阜、盐淮地区“香火戏”融合“梆子戏”“老徽班”“苏北京戏”“门叹词”“三可子”“江北小戏”“南淮海”“江淮戏”等各地方戏精华,进而发展成为独特的地方剧种“淮剧”的艺术发展过程。刘文峰先生宏著《山陕商人与梆子戏考论》[154]对山陕商人与梆子戏源流进行了精详考述,虽然对山陕盐商考证还可进一步深入,但无疑是盐商与梆子戏艺术研究的扛鼎之作。梁威《明清晋商对山西梆子发展的积极影响》[155]考证了包括盐商在内的晋商对山西地方戏曲艺术的积极影响。李洁《吕剧在广饶、博兴、蒲台(已撤销)结合部:盐坨村一带的出现与发展》[156]、门峣峣《一个被忽略的吕剧发祥地——东营市龙居镇盐垛村》[157]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从曲牌及其演变、命名、民间艺人演出等角度阐述了盐镇乡村盐垛村作为吕剧发祥地之一的事实。宋婧《晋商繁荣时期晋剧发展现象研究》[158]、肖宜悦博士论文《三晋地域文化与晋剧研究》[159]、邓冬丽《晋剧的起源及其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流传和演变》[160]则分别从地方文化、传播等角度研究包括盐商在内的晋商对地方剧种的影响。王余《荒诞川剧〈潘金莲〉与井盐文化的传播》[161]同样关注井盐文化与现代戏剧的相互影响。李瑞林《汉沽飞镲的历史、传承与嬗变》[162]、贾欣桐《散落于津港之畔的古铜音——天津汉沽飞镲的考察与研究》[163]对天津汉沽盐场的民间艺术进行了考察。项筱波《“非遗”传承要重视有地方特色的代表作——以海传俗曲为例》[164]从非遗角度论述了海州及苏北俗曲与淮扬盐业戏曲中心地位的源流关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四川轻化工大学的李树民先生坚持盐业文学研究视野,在盐业与戏曲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赵熙文学活动与自贡井盐文化》[165]最早关注自贡盐业文人赵熙的戏曲创作、与盐业实业家交游等艺术活动,借此探讨了盐业与戏曲艺术的相互影响。其与杜晓晶合作研究的《试论元明戏曲作品中的“盐”关目》[166]历数了元明清三代戏曲剧目中盐从话语层面参与、盐业活动展现到盐业主题剧目呈现的三个阶段的变化,从而凸显盐业与戏曲的密切关系。《盐业经济对明清时代戏曲兴盛的促进作用》[167]也将着眼点移至扬州,以代表性戏曲作品及家班阐述了盐业对戏曲的促进作用。《明清盐业对戏曲声腔及地方剧种的作用》[168]认为戏曲四大声腔与多个知名地方剧种的形成和传播都离不开盐业的催生和促发。《简论明清“盐业家乐”的剧目及伶人》[169]通过对盐业家乐搬演剧目及伶人高超的艺术水平的梳理,凸显盐业与戏曲密不可分的关系。其研究视野广泛,呈现出对盐业背景下的曲家、剧作、班社、扮演、地域、班社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关注,也为盐业与戏曲艺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借鉴。(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