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州盐业的变迁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州盐业的变迁与发展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潍坊所在的青州地区先后为“石赵、慕容、符秦、元魏所据”。严格的法令严禁盐业私自生产。南北朝,盐业的专卖政策有所恢复,政府对盐业的专卖管理比较松弛。北朝时期,青州的煮盐业更为兴盛,莱州湾南岸尽设盐务,盐灶设置以及食盐产量仅次于沧州,为全国第二大产盐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半岛的盐业主要限于青州。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州盐业的变迁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潍坊所在的青州地区先后为“石赵、慕容、符秦、元魏所据”。这一时期盐业生产衰退“不逮往古”[14]。西晋法令:“凡民不得私煮盐,犯者四岁刑,主吏二岁刑。”严格的法令严禁盐业私自生产。由于西晋时期政治黑暗,豪门贵族为了获得巨大的盐业利润,不顾法令,侵占川泽,垄断盐业的生产,政府制定的盐业专卖政策在全国很难顺利推行。南北朝,盐业的专卖政策有所恢复,政府对盐业的专卖管理比较松弛。北朝时期,政府对山东的煮盐业实行官方控制,即把海盐的产、销权全部收归官营,由官府一手垄断。凡产盐地段均设盐官,监督盐户生产,盐产品由政府统购统销。但这一时期的食盐政策并不稳定,时而采取官营的生产方式,时而又对百姓开放食盐的生产管理,但是对食盐的开放的时间不如官营掌握的时间长[15]。当时,山东的煮盐业以青州地域最为发达,沿渤海一线尽设盐务,盐灶设置及盐产量仅次于河北沧州,雄居全国第二位。

《北史》卷三二《崔昂传》曰:“右仆射崔暹奏请海沂煮盐,有利军国。文襄以问(崔)昂,昂曰:‘亦既官煮,须断人灶;官力虽多,不及人广。请准关市,薄为灶税;私馆官给,彼此有宜。’朝廷从之。”可见,海沂生产海盐。有学者推论海沂就是北海郡。《魏书》卷六六《崔光伯传》曰:“(光伯)寻除北海太守,有司以其更满,依例奏代。肃宗诏曰:‘光伯自莅海沂,清风远著,兼其兄光韶能辞荣侍养,兄弟忠孝,宜有甄录。可更申三年,以厉风化。’后历太傅、谘议参军。”从中可以看出,海沂就是北海。具体产盐地点不详[16]

北朝时期,青州的煮盐业更为兴盛,莱州湾南岸尽设盐务,盐灶设置以及食盐产量仅次于沧州,为全国第二大产盐区。据《魏书》卷一一〇《食货志》云:“自迁邺后,于沧、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煮盐。沧州置灶一千四百八十四,瀛州置灶四百五十二,幽州置灶一百八十,青州置灶五百四十六,又于邯郸置灶四,计终岁合收盐二十万九千七百二斛四升。军国所资,得以周赡矣。”时青州设置盐灶546 个,约占全国盐灶总数的20%,为北方中国的第二大产盐地区。[17]元魏时于青州置盐灶,傍海煮盐,年收海盐20 万斛(10 斗为1 斛)。[18]青州所辖7 郡,包括现在的寿光、昌邑、乐安、沾化、海丰一带地方,煮盐井灶当在莱州湾沿岸地区。这是官府组织的盐业生产,其他地区可能还有私人煮盐活动。[19]此外,北朝时,慕荣德称帝于广固(今青州市),建南燕国。慕荣德接受当地人晏谟的建议,“立冶于商山,置盐官于乌常泽,以广军国之用” [20]。乌常泽即今寿光市北营里镇黑冢子村附近的黑冢泊,乌常泽临近大海,可以从事海盐生产。其地即西汉东汉封刘赏、刘错之平望侯,后为平望县地,黑冢泊南侧高地上即秦始皇所筑望海台旧址。《晋书·慕容德载记》载:“于乌常泽设盐官以广军国之用。”(www.daowen.com)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半岛的盐业主要限于青州。从置灶上看,青州灶数约占全国的 20.5%,假设每灶盐产相同,则当时青州盐产大致也占东魏全境的20.5%。而这一时期山东半岛盐产在东魏时市场范围内的民众大致是426 302 户,占全国的21.3%。则青州一州的产量,正好满足其地区人口的需要。我们可以看出青州盐在当时四州中名列第二,成为中国北方的第二大产盐区。这表明青州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当时的制盐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