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标题优化建议:让强的成就显著提升

标题优化建议:让强的成就显著提升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智造”彩车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举世瞩目。12时32分,以“江苏智造”为主题的江苏彩车从天安门城楼前驶过。彩车车顶45度斜面上,5名年轻人一直在“奔跑”的画面,连同车身屏幕上醒目的“经济强”三个字,给荧屏前亿万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经济强”这一首位标识,赋予了江苏发展新担当。一批高新产业集群茁壮成长,刷新了江苏的产业形态,擦亮了高精尖的“智造”品牌。

标题优化建议:让强的成就显著提升

“江苏智造”彩车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举世瞩目。12时32分,以“江苏智造”为主题的江苏彩车从天安门城楼前驶过。彩车车顶45度斜面上,5名年轻人一直在“奔跑”的画面,连同车身屏幕上醒目的“经济强”三个字,给荧屏前亿万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经济强”这一首位标识,赋予了江苏发展新担当。“经济强”,不仅要强在经济规模上,更要强在质量效益上、强在创新能力上、强在经济结构上、强在企业活力上、强在特色优势上;不仅要着眼于自身发展进行纵向比较,更要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进行横向对比。

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基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极其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一个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大国,不仅要建设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而且要有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不仅要有一个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而且要使这个现代产业体系具有自主可控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对照新的发展要求,江苏已建立了门类齐全、体系完整、规模庞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但也存在着新型产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相对落后、产业链控制力和话语权相对较弱等问题,面临着大而不强、结构不优、发展粗放等亟待破解的短板。为此,江苏省委提出,未来江苏产业发展着力点要放在控制力和竞争力上,把丰富的产业、科技、人才资源整合起来,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紧紧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牢牢抓住龙头企业培育的“牛鼻子”,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成为江苏的坚定选择。

科技创新是先导。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更是科技大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重要指示精神,就要主攻高端技术,转化高端成果,建设高端载体,有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江苏智造”跃升,为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江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对接国家战略,每年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吸引国际高端人才开展前沿领域合作研究,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对未来战略必争领域进行超前布局;每年立项支持1000名以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创新研究,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到2019年底,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已成为全国创新资源最丰富、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密集、创新生态最健全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江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图为常州新誉集团国家级EMC电磁兼容实验室。(www.daowen.com)

典型案例

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是江苏打造创新策源地的生动缩影。仅仅几年时间,这里加速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芯片之城”“基因之城”规模效应凸显。由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建设的南京超级算力中心将成为华东最大的算力中心,构建以超级算力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十三五”以来,江苏聚焦重大科学前沿和重大产业前瞻问题,积极加强超前部署,不断完善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取得显著成效,累计获国家科技奖励超过200项、数量保持全国省份第一,也是唯一连续两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省份。

产业提升是关键。产业转型升级是从供应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的过程,是经济竞争力全面提升和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一步。建设“经济强”新江苏,必须推动产业升级,追求经济质量。江苏下大力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聚焦培育新型电力装备、前沿新材料集成电路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前进行布局、研发,不断将既有的科技创新转化成生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江苏产业升级提供澎湃动力。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承载起重要使命,努力打通从科技到产业的通道。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该院视察,强调要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截至2020年4月,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拥有53家专业研究所,累计转化成果4500多项、衍生孵化企业760家,创新“苗圃”里长出众多“大树”。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软件新能源等产业规模全国第一,镇江航空航天产业、连云港生物医药产业、徐州半导体产业加速崛起……一批高新产业集群茁壮成长,刷新了江苏的产业形态,擦亮了高精尖的“智造”品牌。

典型案例

“美丽古都”南京,得益于强劲的创新驱动,新型显示、物联网、信息通信设备、智能电网、新材料和节能环保6个产业年营收规模均超千亿元人民币,现有世界500强企业103家。近两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8%,增幅持续领跑东部城市。“世界物联网发展看无锡”,物联网产业在无锡成长为“参天大树”,已聚集企业超2000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规模全国领先。区块链是当下最火的新兴技术之一。早在三年前,苏州市相城区就已率先抢滩布局区块链产业,集中力量建设国内首个区块链技术试验场,努力打造国际化社区“链谷”。当石墨烯光环初露头角之时,常州便先人一步,率先开建产业园,目前已培育出完整的石墨烯产业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