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小康新实践

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小康新实践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12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必须坚持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积极进行基本现代化建设新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2017年12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必须坚持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积极进行基本现代化建设新探索。

原声再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12月,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召开,提出了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

经济发展高质量。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江苏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成果向产业转化。2019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72%,高新技术企业达2.4万家,科技进步贡献率64%,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加快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有6个入围全国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占全国的1/4,制造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8、全球3%左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创新创业的“最强大脑”,推进全方位、各领域、多层次的创新活动,汇聚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改革开放高质量。以改革开放作为接力新时代的关键一招,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提速、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2016年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先后搭建了江苏互联网大会、江苏发展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集聚高端要素、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的开放平台,为未来发展聚心聚力聚智,提供重要支撑。

2017年4月,南京市栖霞区诞生全国首张“不见面”办理的公司营业执照。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92.5%的审批服务事项可在网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政务大厅,90%以上实现“一窗”分类综合受理,“不见面审批”成为江苏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2019年9月,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00万户,成为全国第二个市场主体突破千万户的省份。坚持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统领向东向西双向开放,启动实施“五大计划”专项行动,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淮海国际陆港建设加快推进。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的江苏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设立,全省各级各类开发园区提档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江苏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

红豆集团在柬埔寨打造的西港特区,目前已引入企业130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2.2万个就业岗位,被当地人称为“金饭碗”。

城乡建设高质量。让城市融入自然、现代融入村庄,人民拥有美好的生活家园,是江苏一贯秉持的发展理念。循着高质量发展的总思路,江苏在快速嬗变中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城乡建设的统筹协调,不断提升城乡建设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出台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苏南、苏中、苏北联动发展。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沪苏通等一批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苏北五市全部进入“高铁时代”;常泰、龙潭等过江通道加快建设。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深入推进十项重点工程,农业农村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40亿斤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1%,高于全国9.9个百分点。持续深化农村改革,70%村(居)基本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全省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较2005年提高40个百分点,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文化建设高质量。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苏故事,建好精神家园,把“三强三高”文化强省建设推向新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素质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打造成为示范样板。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江苏”品牌,在全国率先实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一道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在江苏城乡映现。“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开山岛”精神……一代代奋斗者的开拓创新精神,聚合涵养出特有的“江苏气质”。(www.daowen.com)

“书香江苏”建设深入推进。高质量打造江苏读书节、江苏全民阅读日、江苏书展等重点阅读文化品牌,2018年在全国首创省级认证共享阅读空间49个,2019年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0.16%,高于全国9.06个百分点。图为2020年第十届江苏书展。

生态环境高质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大力气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把江苏建设得更加令人向往。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徐州潘安湖上画舫迤逦,曾经连片的采煤塌陷区,如今已脱胎换骨为“城市之肺”。“太湖美,美在太湖水”,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后,江苏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留住了万顷碧波,培育出成片湿地。400多公里的江苏长江岸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江苏境内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1公里范围内,将不再有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正在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调优生态布局、调轻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展现江苏的“最美颜值”,铺就了绿色发展驱动的转型之路、富民之路。

京杭大运河扬州三湾湿地公园

美丽太湖

人民生活高质量。坚持把聚焦富民作为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以破解难题的“力度”展现新时代发展的“温度”,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措并举推动居民收入加快提升,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全面完成,顺利实现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6000元收入目标,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省级重点帮扶县全部摘帽,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25。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领域,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百姓心为心”,高质量发展支撑起更高的“幸福指数”,全省人民生活更宽裕、更便利、更舒适、更安心、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梦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江苏紧扣“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低调务实不张扬、实干坚韧敢创造,以自己特有的务实和开拓精神,抢抓机遇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竞显风流,发展理念实现彻变、实践行动发生真变、发展成果取得质变,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时代答卷。

以综合考核为引导,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2020年4月,江苏省2019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延伸阅读

1. 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求是》2019年第24期。

2. 娄勤俭:《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求是》2018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