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化建设:国家、民族的灵魂和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

文化建设:国家、民族的灵魂和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决胜全面小康,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我们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日新者必日退”。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头,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

定向领航: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标注在自己的旗帜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就是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更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更好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行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特别关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根本制度确定下来,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经验和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固本培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必须针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各种手段,建立常态化机制,有力惩治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

特别关注(www.daowen.com)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

继往开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才能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讴歌时代:植根人民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推动文艺繁荣发展,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新时代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实践证明,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无不是打下了时代的烙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大片,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一时间刷屏网络,好评如潮。

用好变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我们正处于网络化时代,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突破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互联网已成为舆论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互联网不是“舆论飞地”,更不是“法外之地”。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谁都不愿在污水秽流里“冲浪”,也都不愿在垃圾信息中“淘宝”。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可以滋养人心、滋养社会,造谣生事、搬弄是非的舆论氛围只会混淆视听、激化矛盾。只有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才能构筑让亿万民众放心安心的精神家园。必须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依法依规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正式在全国上线,成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