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十三五:新时代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进展

十三五:新时代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进展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规划了全面小康的愿景和美好生活的图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各项目标任务进展顺利,重大标志性成果基本形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十三五:新时代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进展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规划了全面小康的愿景和美好生活的图景。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各项目标任务进展顺利,重大标志性成果基本形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健全,科研发展成就显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加完善,创业创新蓬勃发展,涌现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创新是引领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图为在广东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2019)上,观众在京东方展台了解智能镜子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就业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内需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加大,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消费升级趋势

2016—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由74.6万亿元提高到99.1万亿元,人均由8079美元提高到10 276美元,突破了1万美元的大关,实现了新的跨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9年末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3件,我国创新指数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4位。

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就要坚持共享发展,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提高就业质量、增加人民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其他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收入是民生之源,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优化就业市场,推动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中等收入人口比重稳步扩大。

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增强。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形成牢固的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

2016—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为6.5%,与GDP增速基本保持同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精准脱贫成效显著,2019年底,贫困人口减到551万人,比重降至0.6%,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2020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我们建成的全面小康,不仅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人人知礼节明荣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文化小康”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精神食粮更加丰富,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得到有效激发。2019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89个,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4%,全年出版各类图书102亿册(张)。“十三五”以来,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汉语学习热潮在众多国家兴起。2019年末,全世界已有162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良好生态环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责任和全球生态安全的中国担当,也是对人民热切期盼的积极回应。

网 友 感 言(www.daowen.com)

◆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现在不仅“鼓了口袋”,也“富了脑袋”。

◆ “打卡”博物馆、美术馆,到公共图书馆感受书香,参与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炎炎夏日,有你真甜。

◆ 实践证明,贴近群众需求,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在上海青浦举行。

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和产业发展格局,生态环境安全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不同主体功能区按照各自的主体功能定位推进科学发展;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2016—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约14%,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3.7个百分点,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2%。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各项具体制度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

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社会更加公平正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产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得到发挥。

开放型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创新外贸发展机制,推动“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推动向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转变;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

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之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2016—2019年,“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至第31位。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事项进一步缩减。

延伸阅读

1.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2. 习近平:《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3. 习近平:《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2017年11月3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