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用户购买行为分析
汽车用户是指汽车产品的购买者或使用者。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汽车用户分成不同的类型。汽车产品的用户按用户规模来分可以分为个人用户和集团用户,按用户购买的目的和动机不同来分可以分为消费者用户和产业用户。
所谓用户购买行为分析就是对用户的购买需求、动机进行分析,并且分析这些需求和动机是如何影响用户的购买行为,在此基础上指出用户购买行为的模式,分析影响,用户购买行为的因素,从而为汽车营销寻找营销机会提供帮助。
2.用户购买行为的一般过程
用户购买行为是一种满足需求的行为,其购买过程是经由客观刺激引起的,在用户心理产生复杂的思维活动,形成和产生购买行为,最后达到需求的满足。因此,一个完整的购买行为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刺激、决策、购后感受的过程,这也是用户的一般购买行为过程。
(1)刺激 用户的购买行为过程都是用户对客观现实刺激的反应,用户接受了客观事物的刺激,才能产生各种需求,形成决策,最后导致购买行为的发生。客观事物的信息刺激,既可能由用户的内部刺激引起,也可能由外界因素刺激产生。例如,企业要搞运输,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汽车。内部的刺激一般比较简单,而外界的刺激则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用户作为一个社会组成单位,它的行为不仅要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家庭及相关群体的消费时尚与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会从不同方面对用户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另外,用户购买的对象—商品,也会从它的质量、款式、包装、商标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对用户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2)决策 不论是内部刺激还是外部刺激,它们的作用仅仅是引起用户的购买欲望。用户是否实施购买行为,购买的具体对象是什么,在什么地方购买等,就需用户进行决策。由于决策过程极其复杂,并且对于营销者来说又难以掌控,因此又称为决策黑箱。对于消费用户来说,决策实质上就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具体可概括为产生需求、形成动机、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和形成决策等过程。
(3)购后感受 用户购买行为的目标是选购一定的商品或服务,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用户实施购买行为之后,购买行为过程并没有结果,还要在具体使用中去检验、评价,以判断需要满足的程度,形成购后感受。它对用户重复购买行为或停止购买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
3.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
(1)理智型购买 这是指经过冷静思考,而非凭感情所采取的购买行动。它是从产品长期使用的角度出发,经过一系列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购买决定。
一般来说,购买者在做出这种购买决定前,通常都仔细考虑下列问题:(www.daowen.com)
1)质价是否相当。感情型的购买者对价格高低不甚考虑,理智型的购买则很重视价格。这些用户虽然急需购买汽车或觉得某汽车很实用,但往往要进行一定的质价比较,或期望降价后才购买。
2)使用开支。购买者不仅要考虑购买商品本身所付出的代价,而且还要考虑这些商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开支是否合算。如汽车的节省油性等。
3)产品的可靠性、故障率及维修服务价格。购买者对可靠性的判断:一看是新产品还是老产品,是名牌还是杂牌;二看新产品质量是否过关,老产品或名牌是否倒了牌子。对于损坏或故障频率:一看产品本身,有些容易损坏,会经常出故障;二看不同的品牌,如奔驰的故障就少,而杂牌的故障就多。此外,维修服务价格也很受关注,这类消费者往往觉得汽车往往是买得起而修不起,因而也就不买了。
(2)感情型购买 这是指出于感情上的理由,即感情动机而产生的购买行动。引起感情购买动机的主要因素如下:
1)感觉上的感染力。这是指汽车商品能在人们的感官上产生魅力,从而使购买者产生购买念头。如精美的外形、时尚的造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等都会为商品的销售带来影响。
2)关心亲属。一些人是出于关心自己亲属的目的而购买汽车的。
3)显示地位或威望。轿车,尤其是如奔驰一类的高档轿车,已成为地位和成就的象征,可以赋予使用者以威望、身份、地位的光彩。虽然,它比其他类似的竞争产品并不会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但有些人却把拥有它当成一种梦想。
(3)习惯型购买 这是指有的消费者,对某些商品往往只偏爱其中一种或数种品牌,购买商品时,多数习惯于选取自己熟知的品牌。因此,作为企业,就应针对这一类型的消费者,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广告推销宣传,创名牌、保名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使其成为消费者偏爱、习惯购买的对象。
(4)经济型的购买 经济型的购买模式看上去与理智型购买模型相类似,其实不完全相同。理智型的购买,虽然价格高低也是一种决定因素,却是经过质价等比较,看是否值得买。比如说,目前市场上奥迪A6和风神蓝鸟两款车,在性能上不相伯仲,各有所长,而在价格上奥迪A6稍贵,但奥迪A6的市场销售情况非常理想,有些人经过比较宁愿购买它而非风神蓝鸟。而经济型的购买行为,则特别重视价格,专选廉价的买。针对此,企业应适应市场的需要,生产或经营一定的经济实惠品种,以满足这些人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