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发动机起动困难、热状况不良、各机件磨损加剧,燃料、润滑料消耗增加,橡胶制品强度减弱。
(1)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特点
1)发动机起动困难。由于机油粘度增高,曲轴转动阻力增大,起动转速降低;燃料由于温度降低而粘度和密度增大,流动性和挥发性差,雾化不良;蓄电池电解液密度增加,渗透能力下降,内电阻增大,造成蓄电池端电压下降,致使输出功率下降,起动时拖动不了发动机;气缸压缩终了的压力和温度下降等。
2)机件磨损速度增大和某些机件容易冻坏。由于机油粘度大,流动性差,不能及时进入摩擦表面,使润滑条件恶化,磨损加速。同时燃料雾化不良,部分燃料以液态进入气缸,洗刷缸壁油膜。在传动系中,润滑油流动性差(甚至凝结),齿轮与轴承得不到充分润滑。这些原因使机件磨损速度增加。低温还可能因冷却水、电解液冻结而冻坏机件。
3)消耗增加,行车困难为了使发动机升温,增加了燃料的消耗量。寒冷地区冰雪多,冰雪路面上行车容易打滑。
(2)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主要措施
1)保温。在寒冷地区对汽车保温主要是对发动机和散热器以及蓄电池采取保温措施。
2)低温起动措施
①预热在寒冷地区起动前,较多采用预热发动机的方法。一般采用热水、热空气、热水蒸气、电加热和红外辐射热装置等。目前较多采用热水、热水蒸气的预热方法,而且效果较好,方便易行。
②合理使用燃料、润滑料在低温下使用的燃料应具有良好的挥发性、流动性,低含硫量,以便于起动和减少磨损。
③改善混合气的形成采用预热进气的方法来改善混合气形成的条件。
3)防止冷却液冰冻。行车之后露天停放时要及时放水或采用冷却系加注防冻液的方法防止冰冻。
4)供油系和点火系的调整。适当将浮子室油平面高度和加速泵行程调高;适当增加断电触点闭合角度,将触点间隙调整为0.30~0.40mm,以增强火花强度。
5)行车保障措施。寒冷地区冰霜较多,冰雪路面附着系数小,行驶易打滑。应相应采用防滑链。
2.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给运行带来很多困难。气温高时发动机容易过热,影响发动机的充气系数而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润滑油液粘度降低使润滑油液性能变差;供油系易产生“气阻”,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并且耗油量加大;各部分机件磨损加剧;轮胎易于爆破;驾驶人易疲劳,影响行车安全等。
高温行车的技术措施:
1)将化油器浮子室油平面调低,主量孔调小,省油器起作用时间调迟,以减少混合气早燃和爆燃的产生。(www.daowen.com)
2)换用粘度较大的机油、齿轮油和润滑脂。
3)清洗散热器和水套中的水垢,风扇传动带适当调紧些,及时检查节温器工作情况。
4)保持蓄电池电解液面高出极板10~15mm。电解液密度应比冬季小些。
5)调整发电机调节器,使充电电流减少,防止蓄电池过度充电。
3.汽车在高原山区的使用
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的特点是由于海拔高,道路坡高陡而长,发动机冷却液易“沸腾”,动力性、经济性下降,行驶不安全,并经常出现其他故障。
(1)海拔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海拔高,气压和空气密度下降,这是影响汽车性能的主要因素。海拔每增加1000m,大气压力下降约11.5%,空气密度约减少9%,汽车功率下降10%左右。
海拔高度影响汽车的加速性能,海拔每增高1000m,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延长50%。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力降低,进气管真空度下降,发动机转速也下降,运转不良。海拔每增高1000m,怠速转速降低50r/min。
山区行驶坡度陡而长,经常用低档行驶,发动机工作温度高,引起油耗增大。高原地区气压降低,燃料的蒸发性变好。供油系容易发生“气阻”和渗漏。
(2)高原和山区条件对汽车制动效能的影响 山区行驶的汽车,由于地形复杂,经常会遇到坡陡、路窄、弯多等问题。影响山区行驶的主要问题是汽车的制动性能。
山区行驶,汽车制动器使用频繁。由于经常为了减速而制动,使摩擦片和制动鼓发热。特别是下长坡时,制动蹄片摩擦温度过高,摩擦片的摩擦系数急剧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制动失效。
(3)高原和山区行车的技术措施 为了恢复发动机的功率和转矩,可从改善燃烧和提高充气量入手。主要措施是:改进燃烧室形状与提高压缩比;改进配气相位与使用新型凸轮轴;改进进气、排气歧管与化油器。
4.汽车在恶劣道路条件下的使用
恶劣道路是指例如泥泞的土路、冬季的冰雪道路和覆盖砂土的道路等。无路是指松软土路、耕地和沼泽地等。
汽车在恶劣道路条件下使用的特点是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减少;车轮的滚动阻力增大;还会有突出的障碍物影响汽车的通过性。
在恶劣道路条件下行驶的主要措施是以提高通过性能为前提。如在驱动轮上装防滑链。遇局部障碍或陷住时,以客观条件自救,一般将松软的泥土或雪层去掉,在驶出的(或倒出的)路面上撒砂,垫石块、木板或树枝、杂草等,然后将汽车开出;也可用绳索绑在木桩(或树干)和驱动轮上,如同绞盘一样驶出汽车。使用越野轮胎能提高通过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