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总是要满足一些需求,实现一些价值的。有没有可能满足了需求,却没有人用呢?不可能。有没有可能用的人多了,数据却不能体现呢?不可能。所以数据上涨其实是目标完成的一个必要条件。其他评判手段,如领导的认可度、事情本身的困难程度、技术挑战度、完成效率等,都不是目标完成的必要条件。
我们看一个案例,某新三板上市企业走产融之路,分为3个大目标,分别是:梳理战略、收购A股上市公司、融资,那围绕这3个大目标再细分,梳理战略这个目标又细分成2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有若干子目标,其他2个林目标也是可以细分成不同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子目标,这些目标就组成一个个O,这些O就组成了一个大网。
图2-5是该企业产融结合实施规划图,其中有3个目标:梳理战略、A股上市公司收购、融资。
图2-5 OKR规划图
“梳理战略”有2个KR,KR1是“公司3年战略规划”,KR2是“愿景和使命”。上一级的KR可以转化为下一级的O,因此“公司3年规划”就同时转化为下一级的O,下级为了实现这个O(公司3年战略规划)就又拆分出下级的3个KR,分别是KR1“战略定位”、KR2“战略策略”、KR3“战略实施”。(www.daowen.com)
“A股上市收购”有2个KR,KR1是“选择评估对标公司”,KR2是“执行收购流程”。同样通过逐级转换,将上级KR转为下级的O,从而最终分解到每个人。
“融资”有3个KR,KR1是“路演”,KR2是“尽职调查”,KR3是“商务谈判”,然后将上级的KR逐级分解,转化为本级的O,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会形成完整的OKR目标体系。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O与KR是相互支撑的关系,缺一不可,这样也就确保目标管理的可落地、可衡量性。上一级的KR可转化为下一级的O,多个团队(或多人)可以同时指向一个O,各自分解自己的KR,由目标可以分解为一个整体的网状图,这个网状图就可以直接成为团队的“作战地图”。
KR要有时间限定,这很重要,不能全部都在季度末完成,这样也不科学,也不能及时有效,所以时间设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不算有挑战,而提前完成才算有挑战、有野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