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在实现皮莱提出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有效和高产的关系的先决条件方面(Pillay,2010b)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小学教育质量:尽管没有统计数据,但有证据表明坦桑尼亚中学的入学率极低,但坦桑尼亚的小学入学率和公平性(在性别方面)已经达到了值得赞扬的水平。然而,能够进入中学学习的小学毕业生比例极低,主要原因是公共投资水平低。有证据表明坦桑尼亚初等教育系统是相对有效的。坦桑尼亚留级率很低,2006年,小学最后一年级的在读率为83%(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平均为67%,发展中国家为81%)(UNESCO,2009)。
经济和教育规划:尽管坦桑尼亚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但坦桑尼亚没有对经济和教育规划做出任何重大承诺。例如,《坦桑尼亚2025年发展愿景》承认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所需关键人力资源方面的作用。
国家的作用:国家在筹资以及鼓励私营部门提供高等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与该区域其他国家相比,坦桑尼亚的国家供资相对较高。然而,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高等教育的预算都依赖于捐助者的资助。
伙伴关系:总的来说,没有证据表明坦桑尼亚的国家、大学和私营部门之间存在伙伴关系。(www.daowen.com)
院校分化: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坦桑尼亚的大学之间存在差异。
质量:世界经济论坛对坦桑尼亚教育系统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该国只在儿童阅读能力和数学能力的区域测试中表现相对较好。在2005年的SACMEQ评估中,坦桑尼亚的阅读能力表现优于东部和南部非洲国家肯尼亚和塞舌尔,数学能力表现优于肯尼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和塞舌尔。在教育机会和质量方面,坦桑尼亚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功的初等教育系统,但未能在数量或质量上超过这一水平。
供资:坦桑尼亚国家层面对高等教育的供资在区域方面相对较多,但不清楚产出和成果是否与投资水平相称。
创新:在本研究进行时,在研究和创新方面,坦桑尼亚既没有对大学也没有对私营部门进行足够的投资。研发投入仅接近GDP 的0.2%,远低于发展中国家1%的基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