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坤
郭立坤
河北省高速公路衡大管理处职工
6年的时光流逝,我对《河北交通》周刊的感情却愈加深厚,每次读她,字字珠玉、笔下生花,于言简意赅中蕴藏着最磅礴的气势。每次投送稿件,都是忐忑不安、期望与希冀并存。随后我就满怀着寻觅珍奇风景的勇气,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一窗山海。
2012年秋雨时节,空气中飘荡着桂花的香味,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河北交通》周刊,她仿佛是一趟最实惠的绿皮火车,合适的发车时间使这趟车成为了我的最爱。一路上,这里的美好风景、独特的欢声笑语,伴随着疲惫熬夜的哈欠连连,惊喜和汗水在哐当哐当的铁轨撞击声中冲破翻腾的浓雾驶向绚丽的清晨。
初入职场时,面对《河北交通》周刊4个版面上几十篇稿件的精神大餐,我这个“小白”首先将四版的交通文化作为了领路人。我的老师告诉我,在所有的成长方式里,阅读是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式之一。所以,我就在这位领路人的指引下,尽情地阅读那些真挚的情感和智慧的感悟,长久、细心地观察与品味,她们成为了我学习的一棵大树,我时时刻刻都能从中得到荫护;她们又是一个财宏气盛的银行,当我捉襟见肘时难免会向她借贷。
有一种说法:“阅读的人会游走在多个人间,而非只活在乏味的现世。”的确,阅读《河北交通》周刊使我受益匪浅,《妈妈的手工面》《信念之路》《读书》《蓬勃的生命》《聆听幸福的声音》《诗意的栖居》等多篇稿件都印成了铅字,刊发在四版上。这无疑是我学习进步的一大动力,仿佛自己永远都是那个年少的姑娘,迷恋着一袭戎装的战士,越是岿然不动,越是百般倾慕。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学习的深入,《河北交通》周刊多元包容的独特魅力令我惊讶:她将行业内外普通读者列为受众主体,无论是豆腐块的小消息,还是冒热气的大通讯,都将新闻特质与文化品位兼具、行业热点与民生实事统筹,行业方针政策琳琅满目、民生实事多姿多彩,让我情不自禁地去追逐她的节奏,不再满足于文学方式的表达,而是开始尝试将写作与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就如人吃五谷杂粮才健康,你得什么都来点,红烧牛肉、清汤挂面都是一个道理。(www.daowen.com)
2013年12月,我写的第一篇人物通讯《汗水换回畅通路 情暖四面八方客》刊登在了《河北交通》周刊上,文章的主角是千千万万普通高速养护人中的一个老大哥,他是抗雪防汛的带头人、他是热情帮扶的暖心人、他是言传身教的领路人,他一步一个脚印,是大广高速路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在编辑老师的指导下前前后后修改了3次才得以刊发,这个过程对我的成长是不言而喻的。面对4000多字的文稿,编辑老师诚恳亲切、精益求精,大到稿件架构的精心设计,小到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不管是遣词用典,还是句法语序,都细细斟酌、耐心指导,丢弃刻意堆砌的华丽辞藻,将原来死板生硬的结构框架修正得逻辑清楚、层次突出,最后才使人物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
编辑老师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处标点的敏锐严谨处理都使我心生敬畏。她告诉我:“不要小看任何‘一小点儿’!”这次特殊的经历,让我对写作有了更深的感触,从那时起,“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努力让自己每一天达成一个小目标,绷住一根向上的弦,“如居烧屋之下,如坐漏船之中”,天天有些小成就,让这无数个点来丰富我的知识储备,写出一篇篇好文章!
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天那一点点的坚持,已化成日常饭食中的一粒米,变成我填饱肚子的必需品。长久而反复地练习,除了疲惫熬夜不懈坚持,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除了对词句的把控,撰写文章须得先“悟”而后“定”,“悟”,就是参透核心主旨,“定”,就是理顺提纲框架,绝不可仓促而就。
在随后的日子里,《高速路上的“全能手”——记省高速公路衡大管理处养护人的小故事》《衡大高速衡水南收费站:打造“人人皆学 处处能学 时时可学”学习型站区》这两篇稿件很快就顺利刊发,既是给我的一大惊喜,又给我送来了一颗定心丸,让我对写作更有信心,让我更用力地去掌握那一份发自内心的自觉与勇气、深情与用心,让我能够更加勇敢地去尝试、去了解。
6年的时光流逝,我对《河北交通》周刊的感情却愈加深厚,每次读她,字字珠玉、笔下生花,于言简意赅中蕴藏着磅礴的气势。每次投送稿件,都是忐忑不安、期望与希冀并存。随后我就满怀着寻觅珍奇风景的勇气,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一窗山海。
现实生活难免繁杂忙碌、熙熙攘攘,但因为有了她亦师亦友般的陪伴,便不再那么陌生和孤独,甚至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那么绚丽多彩。她陪伴我在一串串凌霄花下记录秋天,在寒林雪屋之中度过冬天,在桃花朵朵的时候看见春天,在水红菱绽开时迎来暑夏…… 这些美好的风景已成为我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陪伴,无限珍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