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河北交通》周刊见证我成长的感恩之情

《河北交通》周刊见证我成长的感恩之情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光荏苒,不经意间《河北交通》周刊已经走过了20个春夏秋冬,也是伴我成长的20个春夏秋冬。也是那年的暑假,我第一次与《河北交通》周刊结缘。一段时间后,在单位阅读《河北交通》周刊时,我突然有了尝试投稿的想法。于是把自己写得还算满意的两篇文章润色一番,投到了《河北交通》周刊的邮箱里,但却未能如愿。那年我还在青银处基层单位工作,《河北交通》周刊不是每人都有,细心的编辑还特意帮我留了一份。

《河北交通》周刊见证我成长的感恩之情

叶永迪

叶永迪
河北省高速公路青银管理处职工

20年春华秋实,感恩有你,伴我成长。《河北交通》周刊见证了我省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20年,也见证了我这个从念报的小学生到半个文人墨客的成长。新时代,新梦想。在《河北交通》周刊创刊20周年之际,衷心祝愿《河北交通》周刊越办越好。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河北交通》周刊已经走过了20个春夏秋冬,也是伴我成长的20个春夏秋冬。想到这里,感慨万千,很想对伴我成长的良师益友、知心大姐说些什么。

1998年,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也是那年的暑假,我第一次与《河北交通》周刊结缘。

父亲在单位负责党建、宣传报道工作。那年暑假的一天,他手里拿着两份报纸,兴高采烈地下班回家。到家之后,仍是翻来覆去地看那报纸。我好奇地凑过去,父亲兴致勃勃地把报纸递给我,指着一篇文章让我大声念。我念报的声音引得母亲也过来听,当念到作者名字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父亲写的文章在《河北交通》周刊上发表了。那时虽然还不太理解文章的内容,但也知道能印到报纸上的文章一定很棒,全家人一齐夸赞父亲。最后,父亲把其中一份报纸叠好收进书柜,再用裁纸刀小心翼翼地将另一份报纸剪下来,粘在用复印纸订好的一个本子上。

除了报纸,有时还会有一张汇款单。这时,父亲就会带着我去邮局取出钱,再去市场上买排骨,拿回家让母亲炖。一向节俭的母亲看到买了这么多排骨立刻责怪我们:“不年不节的,买这么多排骨干什么,多贵呀!”父亲轻松地说:“刚取的稿费,好好庆祝庆祝!”

从此,父亲会经常带报纸回来,然后我念报纸,父亲剪报纸,母亲炖排骨……慢慢地,已经记不清念了多少次报纸,剪了多少张报纸,炖了多少回排骨,只记得家里书柜的报纸越来越多,剪报的本子越来越厚。

上了中学之后,随着学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我跟父亲念报、剪报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但在念报的过程中,我耳濡目染,对文学和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考结束后,根据自身特长和就业前景,我选择了土木工程,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工科男。虽然是工科男,但业余时间我还是喜欢读书、看报,徜徉在历史地理小说散文、诗词的海洋之中,这是我课余时间最大的乐趣。

转眼间,7年的大学时光结束了。2011年我告别菁菁校园,来到青银管理处工作,成为了河北交通大家庭的一员。青银处的文化氛围浓厚,不论什么专业,什么岗位,人人要写稿,人人能写稿。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路,陆续在青银处网站、高管局网站、《河北高速》杂志发表了一些文章。一段时间后,在单位阅读《河北交通》周刊时,我突然有了尝试投稿的想法。于是把自己写得还算满意的两篇文章润色一番,投到了《河北交通》周刊的邮箱里,但却未能如愿。(www.daowen.com)

我带着困惑去翻看父亲书柜里的报纸和剪报本,想从中得到些启发。多年不见,报纸已经是厚厚几摞,泛黄泛旧了。剪报本也变成了好几本,父亲按照不同题材、不同报纸,分类做了好几本,每篇文章下面还打了一行小字“xxxx年xx月xx日发表于xxxx报xx版”。看到十几年前的旧报,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儿时,手中的《河北交通》周刊那么亲切,就像伴随自己成长的良师益友、知心大姐。再次读报,与儿时的念报不同,确实感到了自己的文字功底与报纸层面的差距。

父亲走过来问我,我把自己投稿的事情告诉了他。父亲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是工程技术人员,不是文字宣传人员,对稿件数量、时间没有要求,不要存有功利心,为了投稿而投稿。平时要注意发现、积累素材,写文章一定要有灵感、有感触,有感而发,言之有物。文章写好后,再精雕细琢,反复修改,直到修改到自己满意。稿件质量不高千万不要随意投,投稿宁缺毋滥,一定是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才能发给编辑看。要给编辑留下这样的印象,看到你的名字就觉得你的文章是认真的、有内容的。”

父亲拿了些新报纸给我,我一看都是近期的《河北交通》周刊,原来父亲虽已退休,但仍然是《河北交通》周刊的忠实粉丝。他告诉我看报纸除了用心看,还要有所思,有所总结。读《河北交通》周刊的要闻、通信等,可以从中学习文字的概述、总结能力;专题新闻可以从中学习事情记叙、论述能力;交通文化里的散文、诗歌可以从中学习文字的修辞等表达方法。编辑和一些经常见报作者的文章要多读,比如这个编辑的专题报道要反复看,宋沅沅的散文功底深厚,要细细品味她的散文……

父亲的一番话令我如醍醐灌顶。从那天开始,我不再急于投稿,读报也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阅读,而是注重阅读后的思考,注重生活中的积累,把一些好的想法、观点、感触记录在本子上或手机备忘录里。文章成稿后也不急于发稿,反复修改,甚至是打印出来逐字看,修改后放置一段时间再拿出修改,最终投了篇自己十分满意的文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的冬天,我接到了编辑部的电话。编辑在电话里告诉我,我的一篇散文《台历与时钟》即将发表。放下电话,我兴奋了好几天。那年我还在青银处基层单位工作,《河北交通》周刊不是每人都有,细心的编辑还特意帮我留了一份。去取报纸那天,我幻想了很久……念报读报这么久,报纸上那些文采飞扬的编辑会是什么样子,那个伴我成长的良师益友、知心大姐的编辑部会是怎样的书山报海。见到编辑后,果然是才气十足、谈吐不凡。编辑部的同志,忙碌但不乏热情。我简单做了自我介绍,取了报纸,看着大家忙碌的状态,不便寒暄、长叙,就告辞了。虽是一面之缘,但至今仍十分怀念。

回家的路上,体会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境,我感觉自己的品位似乎都提升了很多。到家后,我忍不住又拿出来仔细观看。报纸被整齐地对折后装在信封里,信封正面写着“青银处 叶永迪”几个苍劲有力的字。拆开信封,拿出报纸,看着自己的文章和名字印成铅字,凑近闻着报纸和油墨混合的香味,远比儿时的排骨更让人欣喜。我迫不及待地让父亲、母亲看。父亲调侃地问道:“还念念吗?剪剪吗?”母亲也附和着:“用炖排骨吗?”我嘴上说着不用、不用,却忙着打开扫描仪,把报纸扫描了。

之后随着忙碌的工作,经常奔波在建设一线和养护现场,我投稿的数量并不多,但每期的《河北交通》周刊我都用心去读。看着报纸上的篇篇美文,QQ群内的推荐文章和精彩点评,还有熟悉的编辑和作者的名字,似乎他们就在我身边,正将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

20年春华秋实,感恩有你,伴我成长。《河北交通》周刊见证了我省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20年,也见证了我这个从念报的小学生到半个文人墨客的成长。新时代,新梦想。在《河北交通》周刊创刊20周年之际,衷心祝愿《河北交通》周刊越办越好,做伴我成长一生的良师益友、知心大姐,继续引领、见证我们建设交通强省的河北交通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