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玉儒
么玉儒
唐山市丰润区交通运输局信息服务中心职工
《河北交通》周刊就像那源头之水,在我思路枯竭、写作遇到瓶颈的时候,总能给我智慧的源泉和力量,每篇文章都能够引发我的某些感悟与思考。从此,我与写作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我也逐渐爱上了与文字打交道的生活。
2009年10月,一个充满收获的季节,我有幸成为了一名专职交通信息宣传工作者。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河北交通》周刊走进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初识《河北交通》周刊,说实话内心很复杂,有种隐隐的胆怯,光是“河北”那两个字就让我咂舌。我在心里暗暗地想:“全省交通系统的报纸,这得写什么样的稿子才可以发表?要跨这省刊的门槛真是连想都不敢想啊!”自此,我时常怀着敬畏的心情读着每一期报纸,也时常向被采用稿件的通讯员名字投去羡慕的眼神。
其实不敢投稿,不敢尝试写作,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基本功不扎实,写作的经验和水平不足。我知道文采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它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升华、逐步成熟的过程,需要去大量阅读、长期积累、心灵感悟、凝练提取。于是我沉下心来,从每一条简讯、每一期简报开始,仔细研究推敲用词、用句。遇到困难在向老同志请教的同时,更多的是拿起《河北交通》周刊仔细阅读,报纸的每一个版面都有她的侧重点,四个版面几乎囊括了全省交通系统各项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我们交通人的敬业风采和铁骨柔情。我从每一次的阅读中汲取着素材的源泉,找寻着写作的方向。《河北交通》周刊就像那源头之水,在我思路枯竭、写作遇到瓶颈的时候,总能给我智慧的源泉和力量,每篇文章都能够引发我的某些感悟与思考。从此,我与写作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我也逐渐爱上了与文字打交道的生活。以后的每个日子里我都怀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写作豪情,将自己浸泡在稿件里,淹没在文字里,沉浸在宣传工作逐渐被认可的快乐中,撰写的大大小小稿件也时常在区里、市级纸媒发表。身为文字工作者,看着自己撰写的稿件发表是件最幸福的事,也是对自己能力的最大认可,但对《河北交通》周刊我却一直望而却步。(www.daowen.com)
时间很快就到了2012年,这已经是我“觊觎”《河北交通》周刊的第三个年头了。这一年我终于鼓起勇气投了第一篇稿,等待的日子漫长又充满了期待。12月5日,我在《河北交通》周刊总字第172期2版综合新闻的信息快车里终于见到了我的名字,那是一条只有几行字的小简讯,真真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豆腐块”,但那小小的带着墨香的铅字带给我的惊喜真是比中了万元大奖还高兴,我小心翼翼地把报纸收藏起来留作纪念。没人知道,这条小简讯的采用不仅是我文稿写作的新起点,也是我下定决心继续投稿的新动力。
《一棵路树的守望》是我在《河北交通》周刊发表的第一篇人物通讯,文章记述了我局一名普通的养路工人雷瑞新28年风雨无悔养路护路的感人事迹。为了写好这篇人物报道,光是标题我就想了好几个月。这期间,我翻看了交通报每一期的人物报道,从中寻找着稿件撰写的角度与结构。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驾车行驶承唐高速,路两旁近处是红叶似火的枫树,远处是高大笔直的白杨,它们把根深深扎入一方泥土,枝叶连绵摇曳,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默默与路为伴、风雨相守。那一刻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这一棵棵平凡的路树不就是我们淳朴的养路工人的缩影吗?“一条路,他用脚步丈量一步步从春走到秋;一双手,被铁锨扫帚磨砺得老茧掉了一层又一层;一张脸,从年少青葱到霜染鬓角;一个身影,从英姿挺拔到背影蹉跎。28年的养路人生,28载的季节更替,雷瑞新坚守着他的养路事业,他用长满老茧的双手、他用淳朴善良的心,守护着他的路,从杨柳依依、烈日炎炎到秋风瑟瑟、雪舞枝头,他的根深深扎入这方泥土,他的枝叶直指苍穹……”。
10年过去了,我从最初的稚嫩笔法,不得要领,到渐渐地思路清晰、流畅,我在清楚看到了自己点滴进步的同时,更多的是心怀感恩,我要衷心感谢《河北交通》周刊给了我写作的源泉与动力,给了我展示的平台与机遇。2018年是《河北交通》周刊创刊20周年,20年风华正茂,20年实力彰显,20年孜孜追求,回望20年有欢笑,有汗水,有辛酸,有收获。那一张张充满油墨香韵的报纸,不仅见证了河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脉络,更承载了一代代交通人的执着与梦想、拼搏与辉煌,我愿与他并肩,奔跑在追梦的路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