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不逢时变身白手创业,创刊路上磨难重重

生不逢时变身白手创业,创刊路上磨难重重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这种严峻形势,说《河北交通》周刊生不逢时一点也不为过。我们在《河北交通》周刊创办之路上迈出了突破性一步。在省、市主管部门理解和支持下,终于批复准予出版发行对开四版《河北交通》周刊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白手起家”组建一个新单位更难。幸运的是在校图书馆居然找到了,将“河北交通”四字由竖排改为横排,稍加改动复印成字帖,连夜编排创刊号清样,第二天送领导审定之后即送印刷厂付印。

生不逢时变身白手创业,创刊路上磨难重重

时隔20年,每当回忆起我和我的同事们当年奋斗的情景,心中五味杂陈,充满了鲜为人知的艰辛和喜悦。为了《河北交通》周刊早日问世,向河北交通19万职工献礼,同事们艰苦奋战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1997年11月,正在病休的我被叫到了省厅领导面前,通知我组建河北省交通宣传中心,由我任主任,李书岐和李保良任副主任。工作主要是三方面:出版《河北交通》周刊;开展河北交通的广播电视宣传;进一步搞好交通科技情报工作,明确提出立即筹办《河北交通》周刊。当时我觉得出版《河北交通》周刊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大好事大喜事。我在交通部门工作多年,深感有一张行业报纸确有必要大有必要。然而,我对全国报刊市场形势、新闻报刊政策一无所知,这在随后《河北交通》周刊创办中就遇到了难以想象的艰难。

中央“两办”在1996年关于清理整顿报刊市场通知的基础上,1997年又进一步对规范全国行业报刊明确做出严格规定,各省市区的厅、局、委、办已公开出版发行的行业报纸和期刊要划转或取消,原则上只保留一份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不再审批新办内部资料出版物。当时我厅已经有一份内部发行多年的《河北交通》杂志,这无疑“堵死”了新创办《河北交通》周刊的路子。面对这种严峻形势,说《河北交通》周刊生不逢时一点也不为过。省厅领导和我们一起努力、一道“跑办”,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在申办工作过程中,我们适时搬请时任厅党组书记、厅长路富裕和副厅长李梅菊亲自出马,直接与省新闻出版局领导沟通协调。鉴于河北交通行业从业者众、点多线长、分工繁杂、分布广而高度分散,具有行业的特殊性,经协调同意我们筹办一张行业内部报纸(即散页内部资料),四开四版半月刊,标明“内部资料、免费赠阅”。我们在《河北交通》周刊创办之路上迈出了突破性一步。

在筹办过程中,大家深切地感到,内部资料性报纸也具有报纸的新闻属性,一张四开四版半月出版一期的内部行业小报,面对宣传河北交通行业十分繁重的宣传任务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很难承担起它应该承担的任务。由于版面容量小而且出版周期长的缺陷,宣传报道的新闻性、时效性就会大打折扣。交通行业报纸必须适应交通发展形势的需求,满足和完成交通新闻报道任务。为此,经省厅领导同意,我们又展开了“新一轮”的申办。中央“两办”“九条”通知要求中直、省直单位内部报刊实行属地管理,原先由省新闻出版局管理的转交石家庄市新闻出版局管理。为了实现《河北交通》周刊“对开四版周一刊”的目标,我们马不停蹄地奔波于省、市两级新闻出版局之间,通过文件报批、多次面对面汇报请示、频繁地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坚持不懈地“跑办”行动。在省、市主管部门理解和支持下,终于批复准予出版发行对开四版《河北交通》周刊报。

据我的工作备忘录记载,在整个申办过程中先后进行了20余次不同形式、不同范围、不同时限的申报活动,其艰辛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是不为人理解的我对《河北交通》周刊倍加珍惜、情有独钟之所在。(www.daowen.com)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白手起家”组建一个新单位更难。当年组建河北省交通宣传中心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各方面尚不完备就挂牌上马,迅即开展工作。我们深感面临有三难:首先是新闻专业人员少,组成人员有当时的厅科技情报站和随后陆续从厅外调入人员及班子成员共12人,其中新闻专业人员明显不足。其次是经费无着落,起步无资金,由于组建单位的时间是在年末,当年经费预算工作早已结束,组建启动所需资金难以解决,正所谓“白手起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第三是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所需办公场所、装备设施严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省厅要求筹建和日常业务工作同步进行,面对困难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齐心协力迎难而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厅内人员工资开支仍由原单位解决,厅外调入人员的工资不能发放,就先“挂账”,一直到1998年7月才补发。为解决必需、急需的设备,就向调出的原单位求援借用,有的借用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就这样,在很短时间内使筹建和主要业务工作超常规地步入了轨道

我找出了《河北交通》周刊创刊号清样,摆在我面前的是两份,其中一份被弃用了。看着这两份清样,我心潮起伏,十分激动,勾起了无限回忆。这两份清样对今天的《河北交通》周刊都很有意义。时光过去20年了,《河北交通》周刊就是从这而来。稿件的清样出来之后,重要的就是刊定报头,先是预选了一位书法名家书写的“河北交通”字样打印好放在了报头位置,然而整体效果显得不协调,忍痛割爱舍弃了。创刊号问世在即,时间紧迫,怎么办?大家心急如焚,急得团团转。我突然想到了50年代河北交通学院院名是郭沫若题写的,能不能借用“河北交通”四字作为报头呢?还能不能找到呢?抱着试试的念头,赶紧跑到交通学校查阅。幸运的是在校图书馆居然找到了,将“河北交通”四字由竖排改为横排,稍加改动复印成字帖,连夜编排创刊号清样,第二天送领导审定之后即送印刷厂付印。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河北交通》“郭体”报头的由来。那些天,为了争分夺秒如期出版创刊号,大家全力以赴、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了几个不眠之夜。我记得很清楚,对创刊号版式、内容、稿件题材、新闻图片以及很多细节问题,先后就开了3次编审会。

一张报纸出版后是否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及时与读者见面,极为重要。按照有关规定,内部报纸属于印刷资料,需通过邮寄送到读者手里。邮寄报纸每份装信袋都会超重,光是邮资这一项,办报经费就承担不起,必须尽快解决便捷经济的发行渠道。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终于在本报出版前的1998年2月,省报刊发行局同意了代投递,王玉刚局长等领导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至此,本报的出版发行都如意得到了圆满解决,在出版的当周五全省基本上都能收阅到报纸,这就是邮寄所望尘莫及的投递速度。

1998年5月1日,《河北交通》周刊这株迟来的幼苗,在燕赵大地破土而出问世啦!这一天成为河北交通人历史性的大喜日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